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歲要上幼稚園,那寶寶2歲該開始做哪些準備呢?這6件事要提前學會

經常有父母詢問孩子入園的問題, 特別是在孩子剛入園前後, 比如:

有人問:「老師, 我們家小孩剛上幼稚園, 把他送進教室就哭了, 回到家就鬧, 各種找茬, 連睡著了都在哼哼著不去幼稚園, 我該怎麼處理?」

有人問:「老師, 我家孩子都上中班了, 怎麼去幼稚園還會哭?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都想放棄送他去幼稚園, 真的太折騰了!」

還有的很無奈:「孩子看起來不哭不鬧, 可是三天兩頭身體生毛病, 究竟是怎麼了?」

「入園」這個事, 一時間變成了一個「照妖鏡」, 背後總能映射出各種各樣的家庭狀態, 或者家庭關係問題。

對此, 很多早教專家和幼稚園園長早早就呼籲父母:

為了孩子更少焦慮, 更早更好地適應幼稚園生活, 有些能力你, 最好是提前一年, 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 就教給孩子;有些習慣, 也是越早幫他養成越好。

1、教給孩子這幾句話, 鼓勵孩子勇於自我表達

「老師, 我要尿尿/拉粑粑。 」 「老師, 我不小心尿褲子了, 請幫我換條褲子。 」 「老師, 我身體不舒服/我生病了。 」 「老師, 我不餓, 要少吃一點/我還想再要一點。 」 「老師, 我受傷了/我這兒疼。 」

幼稚園老師說, 那些能很快適應幼稚園的孩子, 除了有不錯的自理能力外, 自我表達能力也很強。

有時候, 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甚至更重要, 因為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 老師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每件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

能夠及時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的孩子, 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師的幫助。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在自己做不到的情況下, 能夠勇敢地請求別人的幫助, 也有助於問題更好地解決。 從某種層面上講, 這也是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項能力, 是需要訓練和培養的, 在孩子學說話, 與父母溝通的過程中, 父母就需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這項能力。 建議父母不妨通過一些角色扮演的小遊戲或繪本閱讀的方式和孩子演練, 自然孩子到了幼稚園也就能輕鬆表達自己了。

2、鍛煉孩子獨立吃飯

許多孩子在上幼稚園之前不能獨立吃飯, 都是由家長餵飯的。

最好的方式是,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 從幾個月開始, 孩子能自己抓握勺子, 父母就需要為孩子準備餐具, 讓他能自己坐在小餐桌前, 專心吃飯了, 有意識地鍛煉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 減少大人餵飯。

從孩子2歲開始, 大人就要完全杜絕餵飯追飯的行為, 讓孩學會自理, 便於孩子在幼稚園能夠自主的進餐。

這也極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還能幫孩子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

3、讓孩子自己學會大小便

許多新入園的孩子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面對新的環境, 孩子自己不會上廁所, 又不敢跟老師說, 經常會發生尿褲子的事情。

因此, 我們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上廁所的能力, 鼓勵孩子放鬆, 不要緊張, 有困難時一定要求助老師, 這樣可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孩子入園之後上廁所的尷尬。

4、幫助孩子建立起午休的習慣

幼稚園更多注重的, 不是教給孩子認多少字, 會數多少數, 更多是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一天活動, 從早上到校跟老師問好, 到玩玩具的排隊, 飯前的洗手, 中午的睡覺等, 在這些日常活動中, 孩子的能力在一點點養成和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活動都是集體活動, 孩子需要全身心地跟隨和配合, 要不然就會頻繁出錯, 或導致孩子參與度低。

比如, 那些在家中從來不午睡的孩子, 在別的孩子午睡時, 他一方面會很無聊, 另一方面也會干擾大家, 同時下午精力也會不濟。

建議,最好在孩子兩歲時就孩子養成規律作息,比如,早睡早起,中午養成午休的習慣,既能保證孩子下午活動效率高,又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

5、鍛煉孩子自己拿水杯喝水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剛到幼稚園那幾天,口渴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師說,但是,喝水少了免疫力會下降,容易生病。

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應該自己學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做個勇敢的孩子。

6、有意識跟孩子談起幼稚園的生活

幾乎每個孩子在入園之後,都會因為對新環境十分不適應,而產生分離焦慮。

因此,家長平時要多跟孩子講一些關於幼稚園的事情,讓孩子對幼稚園有更多的瞭解,等到了入園的時候,也不會十分抗拒。

為什麼不建議寶寶過早入園?家長都希望寶寶守規矩、懂禮貌,但自己立規矩時常常遇到很多阻礙。於是想著提前送寶寶入園,讓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教......但實際上,國家建議入園年齡是2.5~3歲,3歲前的寶寶更適合1對1的家庭教育。過早入園反而有可能起反作用。

① 不利於寶寶安全感的建立3歲前是性格塑造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寶爸媽應該及時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但幼稚園一位老師需要照顧十幾個寶寶,這明顯不利於3歲前寶寶的生長發育和心理健康。

② 小寶寶抵抗力差,易生病小寶寶的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在幼稚園更易發生交叉感染而生病。3歲以前是寶寶分離焦慮最嚴重的階段,心理壓力過大也會常表現在生理上。

③ 影響寶寶的學習積極性2歲半寶寶開始建立秩序感,才能適應有紀律的幼稚園生活。強制2歲寶寶融入到3歲寶寶群體中,只會大大打擊寶寶學習、進步的積極性。

這2類寶寶,建議晚入園!

那3歲寶寶必須上幼稚園嗎?不一定,以下兩類寶寶建議晚入園。❏ 家庭教育可以滿足寶寶的發展需要早入園還是晚入園,決定因素更多在於家長。

爸爸或媽媽專職帶娃,希望陪伴寶寶更長時間,同時沒有鬆懈家庭教育:① 重視寶寶行為習慣的養成3歲是培養規則意識的最佳時期,一旦寶寶養成不良習慣,糾正將非常困難。

② 提供寶寶豐富的集體活動3歲也是寶寶的社交敏感期,單一的人際關係會阻礙寶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如果你的家庭教育滿足以上兩點,那可以考慮晚送寶寶入園。

短期內不能適應幼稚園的寶寶如果寶寶已經滿3歲,但自理能力、表達能力和運動能力明顯落後,或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建議寶寶晚半年或1年入園。

Wendy媽有話說:

簡而言之,是否上幼稚園最重要的參考,不是寶寶年齡,而是寶寶能否適應幼稚園。

建議,最好在孩子兩歲時就孩子養成規律作息,比如,早睡早起,中午養成午休的習慣,既能保證孩子下午活動效率高,又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

5、鍛煉孩子自己拿水杯喝水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剛到幼稚園那幾天,口渴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師說,但是,喝水少了免疫力會下降,容易生病。

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應該自己學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做個勇敢的孩子。

6、有意識跟孩子談起幼稚園的生活

幾乎每個孩子在入園之後,都會因為對新環境十分不適應,而產生分離焦慮。

因此,家長平時要多跟孩子講一些關於幼稚園的事情,讓孩子對幼稚園有更多的瞭解,等到了入園的時候,也不會十分抗拒。

為什麼不建議寶寶過早入園?家長都希望寶寶守規矩、懂禮貌,但自己立規矩時常常遇到很多阻礙。於是想著提前送寶寶入園,讓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教......但實際上,國家建議入園年齡是2.5~3歲,3歲前的寶寶更適合1對1的家庭教育。過早入園反而有可能起反作用。

① 不利於寶寶安全感的建立3歲前是性格塑造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寶爸媽應該及時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但幼稚園一位老師需要照顧十幾個寶寶,這明顯不利於3歲前寶寶的生長發育和心理健康。

② 小寶寶抵抗力差,易生病小寶寶的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在幼稚園更易發生交叉感染而生病。3歲以前是寶寶分離焦慮最嚴重的階段,心理壓力過大也會常表現在生理上。

③ 影響寶寶的學習積極性2歲半寶寶開始建立秩序感,才能適應有紀律的幼稚園生活。強制2歲寶寶融入到3歲寶寶群體中,只會大大打擊寶寶學習、進步的積極性。

這2類寶寶,建議晚入園!

那3歲寶寶必須上幼稚園嗎?不一定,以下兩類寶寶建議晚入園。❏ 家庭教育可以滿足寶寶的發展需要早入園還是晚入園,決定因素更多在於家長。

爸爸或媽媽專職帶娃,希望陪伴寶寶更長時間,同時沒有鬆懈家庭教育:① 重視寶寶行為習慣的養成3歲是培養規則意識的最佳時期,一旦寶寶養成不良習慣,糾正將非常困難。

② 提供寶寶豐富的集體活動3歲也是寶寶的社交敏感期,單一的人際關係會阻礙寶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如果你的家庭教育滿足以上兩點,那可以考慮晚送寶寶入園。

短期內不能適應幼稚園的寶寶如果寶寶已經滿3歲,但自理能力、表達能力和運動能力明顯落後,或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建議寶寶晚半年或1年入園。

Wendy媽有話說:

簡而言之,是否上幼稚園最重要的參考,不是寶寶年齡,而是寶寶能否適應幼稚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