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對付熊孩子街頭撒潑打滾?媽媽隔3米遠冷眼旁觀,網友:學到了

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 而且大多被寵愛不已, 想要星星不給月亮, 從小就泡在「蜜罐子」裡長大。

當然了也有一些「硬核」的父母,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 選擇了冷處理, 任憑孩子再怎麼哭鬧, 仍然能堅持自己的底線, 直接用耐力來對抗孩子的打滾撒潑。

那麼面對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鬧不已, 甚至是躺地上不起來的做法, 家長究竟應該怎麼處理是門大學問。

孩子當街撒潑打滾, 媽媽冷眼旁觀

一位媽媽到幼稚園去接3歲的孩子放學, 而路上, 孩子一直在跟媽媽說自己的同學買了一個新的玩具,

她也想要, 但是媽媽只是默默聽著, 並沒有給她什麼反應。 而這個時候恰好經過一家玩具店, 孩子拖著媽媽就想要去買, 但是媽媽卻不願意。

一開始孩子還只是委屈的流眼淚, 但走了一段路發現媽媽態度堅決, 這個時候她選擇了當街撒潑打滾,

賴在地上大聲哭泣。 這個時候媽媽離孩子足足有3米遠, 但她並沒有走到孩子身旁, 而是選擇冷眼旁觀。

母女兩個人就這樣僵持了很長的時間, 路人也都紛紛駐足觀看, 但媽媽卻顯得有些習以為常, 就是在等著孩子沒有辦法了, 而後乖乖起身走到自己身邊。 看到這一幕, 很多網友也都直呼:學習了。

父母慣著慣著, 「撒潑」成了習慣

當孩子的要求不被滿足的時候, 有很多的孩子都喜歡通過撒潑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時候他們完全不會顧及場合,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 他們是說躺就躺, 說鬧就鬧。

而對於孩子的撒潑耍賴的舉動, 父母常常也會感到十分的苦惱。 很多家長都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的情緒就像是炸彈一樣, 輕易就能夠爆發。

實際上大多數腦科學研究表明, 孩子大腦中控制情緒的部分並沒有發育成熟, 所以當他們的情緒出現波動的時候, 他們本能的反應就容易大哭大鬧、躺地撒潑。

而如果孩子只要有一次通過這種方式得逞, 那麼往後當他們再一次遇到要求不被滿足的情況時, 就依然會選擇同樣的方式, 久而久之的, 他們就容易養成了這種習慣。

遇到類似的情況, 建議家長這樣處理

1) 接納孩子的情緒與不滿

面對孩子的撒潑, 首先家長要接受孩子的這種不滿的情緒, 畢竟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 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 所以父母不要直接的斥責孩子, 要學會接納。

2) 堅持自己的底線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孩子表現出來躺地上打滾的狀態,父母也不要妥協,要堅持自己的態度和底線,這樣時間長了,孩子覺得這個招數沒有起到作用,就會徹底的改變了。

3)先嘗試冷處理,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講道理

面對孩子的撒潑,父母可以先嘗試著冷處理的形式,等孩子能徹底的冷靜下來了,再和孩子慢慢的講道理,要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能理解和聽得進去的。這一點父母要更好的注意一下。

【寫在最後】

孩子的成長中,需要慢慢的引導和教育,面對孩子的肢體宣洩,父母要更好的掌握方法,學會接受孩子的小情緒,然後選擇冷處理,等孩子安靜下來了,然後慢慢的講道理讓孩子能更好的理解。

2) 堅持自己的底線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孩子表現出來躺地上打滾的狀態,父母也不要妥協,要堅持自己的態度和底線,這樣時間長了,孩子覺得這個招數沒有起到作用,就會徹底的改變了。

3)先嘗試冷處理,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講道理

面對孩子的撒潑,父母可以先嘗試著冷處理的形式,等孩子能徹底的冷靜下來了,再和孩子慢慢的講道理,要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能理解和聽得進去的。這一點父母要更好的注意一下。

【寫在最後】

孩子的成長中,需要慢慢的引導和教育,面對孩子的肢體宣洩,父母要更好的掌握方法,學會接受孩子的小情緒,然後選擇冷處理,等孩子安靜下來了,然後慢慢的講道理讓孩子能更好的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