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周迅剛出場時戴的那條,被眾多觀眾吐槽很辣眼睛的「圍脖」,其實大有來頭

PubDate:2021-05-28

《如懿傳》播出好幾年了,評分一直在往上漲,雖然比不上前作《甄嬛傳》那麼經典,但總體上看也算是一部好劇,很注重細節。

《如懿傳》的故事總體比較壓抑,

這主要和如懿的歷史原型乾隆繼後有關,雖然史料上關於乾隆繼後的記載不多,但從她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諡號的皇后這一點來看,她的人生肯定是悲劇無疑。

如懿的閨名叫青櫻,乾隆的名字叫弘曆,這樣一看還有情侶名的感覺,不愧是青梅竹馬。

如懿十六歲的時候嫁給了弘曆,雖然看似也算是青梅竹馬的關係,卻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和富察氏相比更是淡得可憐。

在如懿傳中,周迅第一次出場的場景,正是青櫻競選三阿哥嫡福晉落選,偷跑出來玩,弘歷來找她的情景。

只是周迅飾演青櫻少女時期的確有些格格不入,不光妝面有些老氣,造型就差點給我勸退了。本來粗笨的側馬尾就顯得很笨拙,少了少女的靈氣,再配上脖頸間的「圍脖」,就更顯累贅了。鏡頭轉到遠景,這「圍脖」都快垂到地上了。

不過你別說,這「圍脖」在歷史上的確是有跡可循的,而且,它不叫「圍脖」,叫「帨」,也叫縭,是未婚女孩子的佩巾。

而且「帨」由來已久,在《詩經》中就能找到它。

周制昏禮中,母親會將其系在即將出嫁的女兒身上,稱為「結縭」。

《詩經 豳風 東山》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意思是,她的母親為她系佩巾,繁多的儀式一個個。講述的是三千年前的士卒,征[單戈]結束,回家途中,眼前湧現了新婚時的場景,設想著與妻子重逢的歡樂,

後人讀來,往往會有一種心酸湧上心頭。

《儀禮 士昏禮》有:「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違宮事。’」先秦昏禮沒有後世婚禮那些名目繁雜熱鬧的刁難新婿的「下婿禮」,整個儀式的氣氛是寧靜莊重的。

未來的夫君會靜靜地候在門廳那個叫「著」的地方,

在昏暗的光線中,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能看見他穿著齊整的玄端禮服,還有紅玉充耳在夜色中閃爍著幽幽的光芒。而母親則細緻地給自己系上帨巾,訓導完禮辭。

不過,戴帨巾的不一定只有少女。

林維民在《「帨」非「敝膝」考》中指出:「女子婚前婚後均佩帨,只不過佩戴的方法不同。在結婚之前,帨巾是女孩子的貼身褻物,可以贈送於男子作定情之物,應該是帶在裡面的。

如《召南 野有死麇》曰:「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詩中男子想取女子身上的帨巾做定情之物,女子卻矜持地勸告男子不要去動它。

在結婚之前,因為帨巾是女孩子的貼身褻物,可以贈於男子作定情之物,所以在古代也有對愛情忠貞的象徵。

而帨巾在婚禮時結縭於外,或許是一種成婦的表示。

清朝時期,旗人女性會佩戴一種長條形絲質飾品在胸前或衣襟上,稱為「采帨」,在乾隆朝正式進入《大清會典》,成為官方規定的女朝服裝飾之一。

采帨的本體是一塊上窄下寬的絲織品,其形狀有點像西服裡的領帶。上端拴金屬環或玉環作為連接,並垂下數條小掛墜,均系上各類寶石墜角。

絲織品本體上,會繡上各種吉祥紋飾,如五穀豐登、暗八仙、雙喜字、雲芝瑞草、胡蝶成雙等。

清代乾隆朝規定,宮廷裡的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宮廷外的一品至七品命婦,在穿著朝服時均應佩戴采帨。

在制度上,采帨只允許在穿著朝服時佩戴。不過在事實上,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穿著吉服和常服時,也常有佩戴采帨的情況。

這樣的「胡蝶結圍脖」,周迅一共帶了三次,一個米黃色,一個淺紫色,還有一條淺綠色的。

米黃色的是青櫻落選三阿哥福晉,弘曆讓青櫻去替他掌掌眼的時候戴的,淺紫色的是弘曆在絳雪軒選福晉的時候戴的,淺綠色的那條忘了是什麼時候戴的了。

胡蝶結不是系在脖子正中間的,而是放在脖子一側,從劇中的遠鏡頭來看,這條「胡蝶結圍脖」還挺長,從脖子一直到腳下。

後妃命婦們會佩戴彩帨,這也是一種飾物,彩帨大有講究,身份不同,色彩和紋樣不同,僅從一條彩帨上,就能判斷女子的尊卑。

《如懿傳》中,弘曆在絳雪軒選福晉的時候,一種名門閨女只有青櫻一個人佩戴了帨巾,不是她的造型團隊不細心,而是太上心。

下次見到它,可不要再叫「胡蝶結圍脖」啦!

這樣的「胡蝶結圍脖」,周迅一共帶了三次,一個米黃色,一個淺紫色,還有一條淺綠色的。

米黃色的是青櫻落選三阿哥福晉,弘曆讓青櫻去替他掌掌眼的時候戴的,淺紫色的是弘曆在絳雪軒選福晉的時候戴的,淺綠色的那條忘了是什麼時候戴的了。

胡蝶結不是系在脖子正中間的,而是放在脖子一側,從劇中的遠鏡頭來看,這條「胡蝶結圍脖」還挺長,從脖子一直到腳下。

後妃命婦們會佩戴彩帨,這也是一種飾物,彩帨大有講究,身份不同,色彩和紋樣不同,僅從一條彩帨上,就能判斷女子的尊卑。

《如懿傳》中,弘曆在絳雪軒選福晉的時候,一種名門閨女只有青櫻一個人佩戴了帨巾,不是她的造型團隊不細心,而是太上心。

下次見到它,可不要再叫「胡蝶結圍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