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稻盛和夫:能成事的人,都會在3個方面「湊和」,比埋頭傻幹管用!

PubDate:2021-04-26

很多人都覺得:越是難,就越要努力奮鬥,這樣才能讓自己儘快脫離苦海。

我之前就是。老闆嫌工作沒進展,那就天天加班死磕,不信磕不出來個成績。

結果呢,還是兩手空空,更被老闆嫌棄了。

難道說,死磕努力錯了嗎?

在重讀了稻盛和夫的著作後,我找到了最靠譜的答案。

第一個湊和:事情開始時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完美的。」——稻盛和夫

武俠小說裡,經常有這樣的情節:某人閉關修煉n年,終於練成了絕世武功,一出世便打遍天下無敵手。

這也就是在小說裡。

現實中更可能的是:某人經常被門口的大傻、二蛋欺負。一開始打不過,天天鼻青臉腫的。但漸漸地,他發現自己能還兩手了,於是膽子也越來越大……最終,從被人欺負的鼻涕蟲,變成了雄霸一方的大英雄。

稻盛和夫就是這樣的「大英雄」。

別看他現在很牛,其實他的起點比誰都低。

從小得了絕癥,差點沒扛過去。開始上學了,成績又非常差,連中考都能落榜。好不容易畢業了,還找不到工作,差點去當了黑社會。當時他想的是:至少,我能伸張正義,剷除社會不公正。

這跟「敬天愛人」的企業家形象,差得有點大吧!

所以說,千萬別非得等著所有要素都齊全了,所有支持都到位了,再開始行動。

一是,都湊齊的情況太難、太少;二是,即使能湊齊,你也不一定能等得到。

武功高手一閉關就是10年起步,你能等10年嗎?那還不什麼都錯過了?

下次當你覺得「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其實可以問問自己:

到底差什麼因素? 這事是必須的嗎? 還是能一邊做,

一邊補上?

一個湊和的開頭,並不代表糟糕的結尾。無論事情大小,只要關鍵要素具備了,你就不妨開始動手做。

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優化,一點點地向前推進,才是最快、最有效的做法。

第二個湊和:他人非議時

「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沒有價值。

」——稻盛和夫

當稻盛和夫的第一個公司,京瓷走上正軌後,他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就是要進軍通信行業。

當時,電信業只有NTT一家獨大。對方不僅有強大的技術力量,更有穩定的客戶基礎。而且,做通信投入巨大,要建基站,搭網路,第一階段投資就已經遠超京瓷的日常流水。

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磕嗎?所有股東都投出了反對票。

但,稻盛和夫不這麼想。

他覺得,國外的電信資費都比日本便宜,如果能打破壟斷,對民眾來說就是件好事兒。

可光想「做好事」,是很難說服股東的,怎麼辦?

當別人拒絕你、反對你時,你首先得能湊活,不拿他們的意見當回事。然後再用「有意注意」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什麼是「有意注意」?

就是說,你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將所有意識都集中在一件事身上,進而找到排除非議的證據。

比如說,當時的稻盛和夫,不僅預見出人們用手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任何人」溝通的通信時代必然來臨,更是清晰地看到了這個產業的經濟潛力,甚至將以怎樣的價格、規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這些數字,並不是稻盛和夫的天馬行空。

而是因為他通過京瓷的半導體零部件業務,對這個行業的更新速度、規格以及成本都非常瞭解,才做出了如此精確的預測。

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對你做的事情提出異議,

不妨先別急著跳出來和他理論。

畢竟很多事情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

跟他們湊活一下,回頭抓緊時間在「有意注意」上下功夫,你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順。

第三個湊和:遭遇失敗時

誰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在稻盛和夫看來,一時的順利或失敗,並不能定義我們的人生。

比如說,有的人一開始做得很順,上學學習好,畢業後工作順利,似乎在他面前就沒有什麼難事。然後這個人的自信就漸漸變成了自大……這時,一旦出現困難、遭遇了失敗,他很可能會瞬間喪失鬥志,覺得自己啥也不是,連翻盤的力氣都沒有了。

人生很長,是一個比拼耐力的過程,如果被一時的挫敗所擊倒,那你損失掉的就是剩餘的人生。

那該怎麼辦?

「與其說是失敗,不如說是對我們提高自身心性的考驗。」——稻盛和夫

剛創建京瓷的時候,有幾個年輕人找到稻盛和夫,要求加薪加福利,否則就集體辭職。

這對於事業剛起步的稻盛和夫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明明剛給他們提升了待遇,為什麼還來鬧事呢?

擱別人可能就跟對方硬剛下去了:「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你愛幹不幹吧。」

可稻盛和夫沒有這麼做,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把這幾個人勸回去,然後開始反省:我到底為什麼要開公司?

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嗎?

那現在已經算做到了。

可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麻煩呢?工人們為什麼還會不滿意呢?

終於,他想明白了:

「我的公司,不是為了實現某個人的人生抱負,而是為了守護員工生活,給他們帶來幸福人生的機構。」

從此,稻盛和夫徹底從「利己」的創業目標,轉變成了「利他」。這樣的公司自然就更容易獲得員工認同,也更容易讓他們不惜一切地努力,產生價值。

京瓷起飛了!

我們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的去按照正確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人生或事業上的成功。

那該怎麼辦?

「與其說是失敗,不如說是對我們提高自身心性的考驗。」——稻盛和夫

剛創建京瓷的時候,有幾個年輕人找到稻盛和夫,要求加薪加福利,否則就集體辭職。

這對於事業剛起步的稻盛和夫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明明剛給他們提升了待遇,為什麼還來鬧事呢?

擱別人可能就跟對方硬剛下去了:「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你愛幹不幹吧。」

可稻盛和夫沒有這麼做,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把這幾個人勸回去,然後開始反省:我到底為什麼要開公司?

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嗎?

那現在已經算做到了。

可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麻煩呢?工人們為什麼還會不滿意呢?

終於,他想明白了:

「我的公司,不是為了實現某個人的人生抱負,而是為了守護員工生活,給他們帶來幸福人生的機構。」

從此,稻盛和夫徹底從「利己」的創業目標,轉變成了「利他」。這樣的公司自然就更容易獲得員工認同,也更容易讓他們不惜一切地努力,產生價值。

京瓷起飛了!

我們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的去按照正確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人生或事業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