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出現第三波高峰?專家:為時過早,無須禁止航班入境

PubDate:2021-04-19

新加坡疫情再次升溫,17日新增39宗病例,其中4宗是小區病例,創下近3個月來小區個案新高,部分感染源頭不明,當地政府坦言擔心再出現小區爆發。一名擔任大學研究員的34歲印度裔男子,上周五確診后,其同住哥哥,及一名瑞士籍大學同事亦受感染。

專家指出,目前的境外輸入病例有增無減,南亞的疫情也來勢洶洶,境外輸入病例預計還會繼續上升,但現在把這個趨勢稱為第三波高峰還為時過早。

我國境外輸入病例近日逐步上升,似乎有朝向第三波發展之勢,專家預計上升趨勢會持續,但目前無須禁止病例輸出國的入境航班。

近期的冠病數據顯示,我國每天平均有10至30多起輸入病例,當中不少來自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等客工來源國。

《聯合早報》的統計也顯示,4月4日至17日這14天的330起輸入病例中,有147起從印度入境我國,比率高達45%。

昨天再有22起輸入病例。

本地一年多來的境外輸入病例曲線圖顯示,每日數字從3月底開始逐步攀升,將這類病例推高。此前,本地第一個輸入病例高峰是在去年3月疫情初期,第二個高峰是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之間。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4月18日)受訪時說,

目前的境外輸入病例有增無減,南亞的疫情也來勢洶洶,境外輸入病例預計還會繼續上升,但現在把這個趨勢稱為第三波高峰還為時過早。

他說:“移民與關卡局和衛生部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病例越多,假陰的可能性就越大,進而造成一些病例流入社區,這是不可避免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說,一些亞洲國家的疫情情況惡化,入境我國的旅客也因此攜帶病毒。

據報道,香港民建聯議員、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葛佩帆要求當地政府收緊入境措施,考慮暫時禁止印度、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地的航班,及曾在上述地區逗留人士入港,以防再有變種病毒流入香港社區。

通過更嚴格隔離安排可減少輸入病例流入社區

張毅穎指出,香港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國是否要仿照還得考慮經濟后果。不過,張毅穎認為,減少境外輸入病例流入本地社區是辦得到的。

他說:“我們可以通過更嚴格的隔離安排,例如將來自某些地區旅客的隔離期從14天延長至21天,最大限度減少境外輸入病例對社區的影響。”

一些客工群體的居家通知期已經延長。今年1月6日起,人力部規定所有入境并打算住在宿舍的客工,完成14天居家通知后,還須在指定設施接受額外七天檢測,才可入住宿舍。

這項規定從2月5日起進一步收緊。建筑、海事及加工業新抵境的工作準證和S準證客工,也得到指定設施接受額外七天的檢測。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說:“雖然境外輸入病例出現上升的趨勢,希望這不會成為另一個高峰。”

林方源說,如果病例數量不斷增加,公共醫療體系處于緊張狀態,暫停高發病率國家的航班總是一個可考慮的短期選擇,不過,目前公共醫療體系情況還好,加護病房床位以及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充足,無須過于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