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70歲阿公為回饋社會,「年送4千個便當」給獨居老人,準時送達讓他們吃到熱乎飯菜:做到不能做為止

PubDate:2021-01-26

生活中,收穫固然使人感到滿足,付出本身也是一種幸福。一個懂得付出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樂。從這個角度講,所有付出,都不會被辜負。種如是因,收如是果

《道德經》裡講:「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獲得什麼,必須先付出相應的代價,然後才能夠換取。想要好身體,那就勤鍛煉;想要好成績,那就苦讀書;想要高收入,那就多勞動。

相較於很多人退休後,選擇遊山玩水、安心養老把日子過得逍遙自在,70歲的陳振興阿伯卻選擇「退而不休」,繼續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他在退休後,決定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服務,

騎著機車、外送便當到獨居老人家中,他不認為送餐是辛苦的事情,反倒笑呵呵地說:「要活就要動!」

據小魚瞭解,被基金會暱稱為「阿伯」的陳振興,完全看不出已經70歲,他每天騎著機車,穿梭在臺中的大街小巷,替獨居和弱勢長者送便當,「我去服務的人,

有的歲數比我還小,啊我現在能去服務別人,感覺到很好啊!」他顛覆大家對「老人家」的印象,親身實踐「施比受更有福」這句俗語。

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吃到熱騰騰的便當,陳振興細心規劃送餐路線,像外送平臺的送餐員一樣專業,還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連基金會工作人員都大讚:「阿伯真的很驚人,

簡直是人體地圖導航!」每天他固定要送18個便當,有時還要代送新增的個案,無論如何他使命必達,總能準時把便當送到服務對象手上,讓每位長者好好吃一頓飯!

外送餐點之餘,他也會多花時間、和大家閒聊哈啦,

也會幫忙長者申請輔具、幫老太太移動中風的丈夫等等。如果碰到沒辦法處理的狀況,「第一時間趕快打給社工,讓專業的掌握狀況可能會更好。」把長者們視為朋友,時常做出貼心的舉動,讓他被稱為「暖男送餐員」,有位阿嬤看到他,還舉起大拇指讚道:「揪甘心(很感激)!」

有時要頂著高溫豔陽、有時候要忍受颳風下雨,還要小心交通狀況,即便是身體健壯的年輕人,都可能吃不消,難道家人不擔心他嗎?他笑笑地說,子女都曾經反對,但是他覺得「能動是福」啊!「做人只要問心無愧、多行善,何必去怕遭遇什麼橫禍呢?」陳振興發下豪語:「我儘量做,做到不能再做為止。」

不論年紀高低,每個人都有能力為別人多做一點,希望阿伯老人家在行善的同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人生沒有捷徑,所有風光的背後,都藏著看不見的付出和努力。楊絳說:「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不同程度的放縱,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不同程度的鍛煉,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績。」人生就像一隻儲蓄罐,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打包還給你。

《法華經》裡講:功不唐捐。一個人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就會收穫不同程度的回報。你的付出,或許不會立刻轉化為成就和財富,卻可以沉澱成你的思想與格局。終有一天你會發現,

你熬過的夜、讀過的書、用過的功,全都鋪成你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