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人到中年,才知道父母越老越「薄情」的原因

PubDate:2022-11-21

01、卷首語

人,生來弱小。就像是一顆嫩苗,在父母百般的呵護與關愛之下,才避過了暴風雨的侵襲,避過了艷陽天的考驗,慢慢得以成長。

父母的恩情,孩子往往一生都難以回報。

色諾芬曾說過:「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

父母的愛,如春雨,一點點滋潤了孩子的心田。可是,隨著父母的老去,父母漸漸開始變得「薄情」。見面變得少了,話說得也少了。

對于子女偶爾提出來的請求幫助,父母也只是無奈地搖頭,選擇拒絕。

人到中年,為人父,為人母,才漸漸知道,父母越老越「薄情」,離不開以下原因。

02、父母能力下滑,許多事無能為力

人到中年,為人父母后,為了自己的孩子拼盡全力,才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曾經的不易。

父母曾經,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用盡了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可是,隨著他們漸漸老去,他們的精力下滑了。

對于許多事,他們已經無能為力,無法再繼續幫助子女挑重擔了。父母變得薄情,也不過是無奈之舉。

朱自清在《背影》中,有一段對父親跨過站臺,為他買橘子的動作描寫。

父親有些胖,動作很緩慢,也有些笨拙,可是他把橘子交到兒子手里,像是完成了一項重大的使命。

父親想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也舍不得孩子遠去,心里有濃濃的牽掛,可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希望孩子記得給家里寫信。

人生路上,無論子女長多大,父母對他們的愛,永遠不會變。他們,依然用一百分的愛,在默默關心著他們。

只是,父母老了,他們的力氣越來越小,甚至連行動都有些緩慢。沒有了年輕時的那種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的能力了。

03、為子女長遠打算,逼迫子女成長

父母就像是一把巨大的傘,在子女還小時,努力為她們遮風擋雨。可是,隨著父母漸漸老去,他們從心底知道,無法陪伴子女一輩子。

所以,在老去的路上,父母開始漸漸變得「薄情」,不斷逼迫子女自己去面對問題,在風雨中漸漸變得成熟,變得能獨當一面。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寫道:「父母之愛子,為之計長遠。」

也許,有時不理解,在向父母求助時,明明他們有錢,有余力幫助你。可是,他卻不愿意拿出錢,幫助你。

其實,這也許是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逼迫子女自己去面對困難,自己去解決問題,其實只是為了鞭策他們成長。

人到中年,才知道,父母的「薄情」別有一番用意。

為了讓子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讓他們自身能力越來越強,父母只能變得薄情,學會放手。

因為,父母懂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子女,學會靠自己,才是最靠譜的事。

04、精力有限,為自己做打算

在人生路上,我們會發現,父母越老,變得越小氣。

在生活中,他們總是省吃儉用,舍不得花錢;去逛街時,也總是喜歡買打折品,買一些損耗品回家用。

而且,有時找父母借錢,他們也很薄情,不愿意幫助。因此,越發從心底覺得,父母變得「自私」,變得「薄情」。

其實,父母越來越薄情,是因為他們活得有邊界感,活得清醒。

《教父》中有一句話:「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孩子大了,和父母注定漸行漸遠。尤其是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若父母真的愛孩子,就應該與其有邊界感。

父母,變得薄情,開始意識到子女長大后,他們也有很多壓力,也很忙。所以,他們不想給子女們增添負擔,

只想多攢點錢,自己養老。

人老了,精力有限,所以才會對子女變得薄情。其實,父母為自己做打算,也是不想活成子女的負擔。

05、總結

父母老了,請善待他們。人生這輩子,與父母之間的緣分,真的很短暫。

不管和父母之間有什麼樣的隔閡和矛盾,

都不要故意疏遠冷淡。好好愛父母,不要等到失去之后,后悔為時已晚。

父母看似越老越「薄情」,實際上,他們有很多的無奈和心酸,也是在為孩子做長遠的打算。

人到中年,多花一些時間,去陪伴與關心你的父母。因為,他們的愛,始終貫穿在你的生命中,停留在你的世界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