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不能接受批評,一說就哭?玻璃心孩子用對3個方法也能變成堅強娃

PubDate:2022-11-21

最近看倆娃,覺得超級累啊,特別是弟弟家孩子浩然,是男孩,比女兒小兩個月,他家孩子遇到點困難就退縮,總是輸不起。

和女兒玩遊戲,每次快輸了,就嚷嚷著不玩了。讓他們兩個學習也是,浩然一碰到難題就不寫了,也不想學。

總之就是,一遇到點挫折就退縮,說自己不會,而且還動不動就掉眼淚,不接受別人的批評,就算自己做錯了事情,還堅持是正確的,也不接受你給的正確指導,完全沒有迎難而上的心態,都是迎難而下的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不能接受批評、一輸就耍賴等,這種就屬於玻璃心,抗挫能力差的表現。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受挫折之後,沒多久就又滿血復活幹勁十足,而有的孩子遇到一點點挫折就灰心喪氣,不願再試,就比如我弟弟家的孩子。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我們該怎麼幫助孩子消除挫折呢?

圖片源於網路

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兩隻肚子餓了很久的青蛙一起外出覓食,一不小心就掉進了路邊小孩扔的還裝有半瓶牛奶的紙罐裡,這只牛奶罐,足以讓小青蛙們遭遇到滅頂之災。

其中稍微大一點的青蛙在想: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這麼高的牛奶罐啊,我永遠也爬不出去。於是,心裡一涼,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隻小青蛙看見大青蛙沉沒在牛奶中,並沒有被嚇倒,而是對自己說:「我有堅強的意志和發達的肌肉,我還沒有在這燦爛的陽光下生活夠呢,我一定會跳出去的!」它時時刻刻都鼓足勇氣,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將生命的力量用在每一次的搏擊和奮鬥中。

不知跳了多久,它發現腳下的牛奶變得堅硬起來。原來,經過它反復的踐踏和騰跳,

已經把液狀的牛奶變成了乳酪,使它成功地跳出了牛奶罐,而那只不敢奮爭的青蛙卻永遠留在了乳酪裡。

心理家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

大多數人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總是將失敗的想法歸咎到負面的事物上,習慣對自己一味的責備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調整負面情緒。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

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很重要,讓孩子能微笑著面對挫折。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應鼓勵他們勇於面對、樹立信心、永不言敗,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看到希望。堅持,再堅持,直到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真正讓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是心理素質

之前在一個媽媽群裡,有幾個媽媽在說自己家孩子太玻璃心了:

「沒拿到三好學生,哭得像殺豬一樣撕心裂肺。」

「考試成績不理想,挨了批評,第二天就不肯去上學了。

「玩遊戲,一輸了就打人,其他孩子都願意跟他玩了。」

……

在家裡,爸爸媽媽還能夠讓著孩子。可是到了社會,誰會讓著他呢?

這種普遍問題——孩子「輸不起」,抗挫折能力太差。

面對人生中的逆境,人們既要有耐挫折的能力,也應該有排挫折的能力。

相較於挫折教育,心理學上更提倡「壓彈」教育,來促進孩子的心理成長和人格完善。

壓彈原本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泛指物體在受到壓力的時候會出現的反彈。運用到心理學的領域上,有人將之翻譯為「抗逆」或者「反彈」。

這個概念很好地表達了人在遭受到生活的壓力和挫折時候的抗耐能力,也就是反彈能力。

簡單來說,壓彈就是個人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悲劇、傷痛、逆境、威脅及其他的不良情境時候,

能夠很快適應並且做出回應的能力。

換句話來說,這種能力代表了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逆境,他的耐挫折能力和排挫折能力的高低。

在心理學研究上還有一個「挫折承受力」的概念,叫作人的「抗逆力」。

一個人的抗逆力至少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元素:

良好的自我形象,包括接受自己、瞭解自己,有自尊,有自信。 有歸屬感,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支援和理解。 有一定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保持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態度,在挫折中也可以看到希望。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挫折承受力包含的因素很複雜,不是僅僅讓孩子吃些肉體上的苦、受些累就可以短期內培養起來的。相同強度的挫折,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順利度過,有些人卻挺不過來?順利度過的人不一定過去就吃了很多的苦,挺不過來的人也未必就一點苦都沒有吃過。

在這種差異的背後,真正在起作用的其實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一樣是考試失利,那些心理健康的孩子,

敢於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表達出來,可以找到人來分擔自己的憂愁。樂觀的孩子,雖然偶爾也會情緒低落,卻很少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而那些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傾訴,沒有歸屬感,又不懂得如何改變現狀,很容易就會在挫折面前感到絕望,從而做出讓人心痛不已的決定。

幫孩子消除挫折的正確做法是這幾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現象,能夠忍受和消除挫折並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我們只有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孩子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並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

1、鼓勵孩子向失敗學習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指失敗既是壞事,又是好事。

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砥礪人的意志,激勵人從逆境中奮起,就能使失敗變為成功之母。

而面對孩子的失敗,最難受的就是父母,他們對孩子的失敗比自己的失敗更加痛苦,有些父母往往會採取掩蓋和安慰的方法去讓孩子逃避失敗。

殊不知,有這種害怕孩子失敗的心態,可能會導致孩子一蹶不振。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分析失敗,一旦發現了失敗,就得引導孩子透過顯而易見的表面原因追根溯源。這就要求我們嚴格而積極地深入分析,確保汲取正確的經驗教訓和採取合適的補救措施。

我們要保證孩子在經歷一次失敗後,能夠停下來認真分析和發掘其中蘊含的寶貴經驗,然後再繼續前行。

2、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堅持到底,是執著的必備要素,也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條件。如果失去了這些條件,即使孩子成人後才識淵博,技能熟練,也無法成功。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認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

孩子無論做什麼,輕易放棄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有時候,孩子多堅持一會兒就會有奇跡出現,多堅持一會兒就能夠反敗為勝。

當事情愈來愈困難時,當失敗如同排山倒海般地壓過來時,大多數孩子會放手離開,只有意志堅強的孩子才能夠堅持到底,不輕易言敗,而最後的勝利,也往往屬於這些意志堅強的孩子。

記得去年春天那會,女兒身體有點弱,動不動就感冒發燒。

天氣變暖後,我決定每天早晨陪女兒圍著社區慢跑20分鐘,相信堅持一個多月,不僅能增強她的體質,同時也會磨煉她的意志。

一開始,女兒不太願意:「媽媽,早起太冷了吧!」繼而,就開始耍賴:「小孩子睡眠不足會影響智力的,媽媽,你也不希望養個笨女兒吧……」

後來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道:「媽媽讓你暫時吃點苦,是為你今後做打算啊,要是你能夠堅持下去的話,身體也棒了,就不會經常感冒了,你說是不是?」

女兒聽完只好點點頭:「那好吧,我試試。」

於是,我陪女兒跑了一個月,我們都成功地堅持了下來!

據心理學家研究,孩子最開始能夠堅持去做一件事,是因為他們嘗到了堅持的果實。

鼓勵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這是培養孩子恒心的最好方法,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唯有堅持,才能有豐收的果實。

圖片源於網路

3、引導孩子用積極的策略解決問題,而非無底線的幫助

女兒經常把玩具亂放,想要玩的時候找不到有時會發脾氣,通常我只是引導她放在哪裡了呢,要不要去找一下呢?

如果沒有找到會繼續讓她到另一個地方尋找,如果找到了,會表揚她有耐心的尋找,果真找到了,告訴她下次要記得放在哪裡可以更快的找到。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遇到難題,會馬上沖上去就給孩子解決了,其實應該讓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孩子覺得做不好的事情多多鼓勵,做好示范,讓孩子親自嘗試,即使做得不完美也不要忘記讚美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喜悅。

鼓勵孩子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勇敢地面對失敗和困境,這都是一種面對挫折時的態度,鼓勵孩子在遭遇挫折時想辦法去應對和解決,而不是累加孩子的挫敗感。

孩子遭受挫折後的自我恢復能力同等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除了培養孩子挫折承受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遭受挫折之後的自我恢復能力。

積極樂觀的孩子並不是沒有痛苦,但他們可以很快從痛苦當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積極面對生活。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培養孩子「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技巧。

在這一點上,我們作為父母在對待生活的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挫折恢復能力。如果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父母常常會教導出同樣性格的孩子。

我們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因此不要小看任何生活中的小事。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心胸如海,而不是在一點一滴的灌輸中學會計較一時的得失。

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毫無挫折地長大的,也沒有一個孩子是不用面對挫折的。生活本身就是挫折的最好講堂。

圖片源於網路

涵妮媽媽寄語: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而面對困難時的「逆商」越高,越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絕對不是一時之功,而是要從身邊的小事中教育孩子。

若我們永遠將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幫孩子抵擋所有的風雨,那麼他就永遠學不會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如何獨自去面對。

幫孩子消除挫折的正確做法是這幾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現象,能夠忍受和消除挫折並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我們只有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孩子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並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

1、鼓勵孩子向失敗學習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指失敗既是壞事,又是好事。

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砥礪人的意志,激勵人從逆境中奮起,就能使失敗變為成功之母。

而面對孩子的失敗,最難受的就是父母,他們對孩子的失敗比自己的失敗更加痛苦,有些父母往往會採取掩蓋和安慰的方法去讓孩子逃避失敗。

殊不知,有這種害怕孩子失敗的心態,可能會導致孩子一蹶不振。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分析失敗,一旦發現了失敗,就得引導孩子透過顯而易見的表面原因追根溯源。這就要求我們嚴格而積極地深入分析,確保汲取正確的經驗教訓和採取合適的補救措施。

我們要保證孩子在經歷一次失敗後,能夠停下來認真分析和發掘其中蘊含的寶貴經驗,然後再繼續前行。

2、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堅持到底,是執著的必備要素,也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條件。如果失去了這些條件,即使孩子成人後才識淵博,技能熟練,也無法成功。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認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

孩子無論做什麼,輕易放棄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有時候,孩子多堅持一會兒就會有奇跡出現,多堅持一會兒就能夠反敗為勝。

當事情愈來愈困難時,當失敗如同排山倒海般地壓過來時,大多數孩子會放手離開,只有意志堅強的孩子才能夠堅持到底,不輕易言敗,而最後的勝利,也往往屬於這些意志堅強的孩子。

記得去年春天那會,女兒身體有點弱,動不動就感冒發燒。

天氣變暖後,我決定每天早晨陪女兒圍著社區慢跑20分鐘,相信堅持一個多月,不僅能增強她的體質,同時也會磨煉她的意志。

一開始,女兒不太願意:「媽媽,早起太冷了吧!」繼而,就開始耍賴:「小孩子睡眠不足會影響智力的,媽媽,你也不希望養個笨女兒吧……」

後來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道:「媽媽讓你暫時吃點苦,是為你今後做打算啊,要是你能夠堅持下去的話,身體也棒了,就不會經常感冒了,你說是不是?」

女兒聽完只好點點頭:「那好吧,我試試。」

於是,我陪女兒跑了一個月,我們都成功地堅持了下來!

據心理學家研究,孩子最開始能夠堅持去做一件事,是因為他們嘗到了堅持的果實。

鼓勵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這是培養孩子恒心的最好方法,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唯有堅持,才能有豐收的果實。

圖片源於網路

3、引導孩子用積極的策略解決問題,而非無底線的幫助

女兒經常把玩具亂放,想要玩的時候找不到有時會發脾氣,通常我只是引導她放在哪裡了呢,要不要去找一下呢?

如果沒有找到會繼續讓她到另一個地方尋找,如果找到了,會表揚她有耐心的尋找,果真找到了,告訴她下次要記得放在哪裡可以更快的找到。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遇到難題,會馬上沖上去就給孩子解決了,其實應該讓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孩子覺得做不好的事情多多鼓勵,做好示范,讓孩子親自嘗試,即使做得不完美也不要忘記讚美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喜悅。

鼓勵孩子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勇敢地面對失敗和困境,這都是一種面對挫折時的態度,鼓勵孩子在遭遇挫折時想辦法去應對和解決,而不是累加孩子的挫敗感。

孩子遭受挫折後的自我恢復能力同等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除了培養孩子挫折承受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遭受挫折之後的自我恢復能力。

積極樂觀的孩子並不是沒有痛苦,但他們可以很快從痛苦當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積極面對生活。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培養孩子「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技巧。

在這一點上,我們作為父母在對待生活的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挫折恢復能力。如果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父母常常會教導出同樣性格的孩子。

我們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因此不要小看任何生活中的小事。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心胸如海,而不是在一點一滴的灌輸中學會計較一時的得失。

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毫無挫折地長大的,也沒有一個孩子是不用面對挫折的。生活本身就是挫折的最好講堂。

圖片源於網路

涵妮媽媽寄語: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而面對困難時的「逆商」越高,越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絕對不是一時之功,而是要從身邊的小事中教育孩子。

若我們永遠將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幫孩子抵擋所有的風雨,那麼他就永遠學不會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如何獨自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