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11億存款不翼而飛!銀行高管暗箱操作轉走錢款,法院:銀行無責

PubDate:2022-11-19

在傳統觀念中,老人經常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這一點在我們的消費習慣中體現得很明顯,大多數家庭的儲蓄意識比較強,儲蓄金額也比較大。這種情況下,銀行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銀行通過儲戶的錢,進行借貸、再投資,實現更大的利潤。

畢竟在我們眼裡,銀行是最安全、最保險的投資方式和金錢保管所看,但是有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其實在銀行存款也是有風險的,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安全。

近日大陸廣西某地多名儲戶在銀行的存款竟莫名不翼而飛,其涉案金額高達2.5億元(約新臺幣11億元),而令人大家十分心痛的是銀行還不用承擔賠付的責任,此事件一經記者曝光,迅速在網路上引起不少網友們的熱議!

為什麼這好端端的11億新臺幣存款,會不翼而飛呢?放在銀行存著不是最安全的嗎?

據了解,這家銀行的一位高管梁某以為貸款企業做存款貢獻為由,通過3名中間人找有閒置資金的客戶到銀行辦理大額存款業務,隨後梁某利用職務之便悄悄地這將這些儲戶的錢轉走,根據調查統計發現梁某總共轉移28人存款共計2.53(約新臺幣11.33億)億元,目前除去案發前已返還的部分款項,案發後仍有約1.2億元(約新臺幣5.37億)未歸還。

這28位被轉移財產的儲戶他們的錢還要得回嗎?梁某所在的銀行難道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嗎?

經法院認定梁某對儲戶實施了違法行為,被判處無期徒刑,而所在的銀行不用承擔任何賠付責任,涉案的儲戶因此陷入了分文無歸的境地。

一些網友看到這篇報導後直言:銀行存款比購買股票的風險還大。

總而言之,相比于電子支付,銀行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但如果涉及金額較大的話,那麼最好要分開存,當然了,電子支付的安全等級或許比不上銀行,但是它們卻都能夠全額賠付。對此大家更信任銀行,還是協力廠商電子支付手段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