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亮《一叢花·溪堂玩月》讀來氣概豪邁,感情激越,充滿愛國之情

PubDate:2022-11-17

陳亮 〔宋代〕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榔?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臺恍似游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陳亮(11431194),字同甫(父),號龍川,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縣)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才氣超邁,喜談兵事,一生無官。生平力主抗金,曾兩次詣闕上書,請恢復中原。所作詩詞,氣概豪邁,感情激越,充滿愛國精神,與辛詞極為相似。

《一叢花》,首見于張先詞,名《一叢花令》。詞有「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歐陽修因稱之為「桃杏嫁東風郎中」。

本詞為雙調,七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陳亮為辛派著名詞人。他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和登多景樓所作的《念奴嬌》,均見豪邁氣概。

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于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

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于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全詞充滿清雄悲涼之氣。

起首兩句,入手擒題,直寫秋月: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

月亮,是古代詩人吟詠最多的景物之一。從《詩經》開始,三千多年來不知留下了多少韻味雋永的名篇。詩人和月亮似有不解之緣,他們愛月、寫月、吟月。詩人們給月取了許許多多富于詩意的名稱,除了有神話色彩的嫦娥、娥魄、娟魄、桂輪、桂影、蟾兔、玉蟾、兔輝之外,還有金餅、瓊瑤、玉鑒、玉鏡、寒鏡、陰魄、霜輪、玉輪、一輪玉等等。

此詞首二字「冰輪」也是月亮美名之一。「冰」字,言其光之清冷,色之晶瑩。而「輪」字則喻月形之圓,

也點出運轉如輪之意,故而下面寫出一個「輾」字。因更深夜闌,秋月偏西,故前面冠以「斜」字。這樣,「斜輾」二字便描繪出一輪低斜的圓月在夜空里徐徐運轉之景。還要注意到,「輾」字不僅寫秋月運行的動態,而且點出圓月份量之重。寫了輾字,便須寫出輾動的效果,因此后面緊寫出「鏡天長」三字。

所謂「鏡天」,是指江中的天空倒影。「鏡」字還點明江水平靜光潔,反襯出月光的明亮。本來,江水映天,水長天亦長。可是,詩人卻巧妙地把水中長長的天空倒影想象為冰輪斜輾出來的,這就十分形象生動,然后再用「江練隱寒光」進一步映襯月光之美。「練」,指白色的熟絹。「江練」,則照應上句的「鏡」字,形容江水在明月映照之下,潔白如練。同時也說明水波不興,平展如練。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有云:「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江水如練,自然受容著無限清光,所以寫了「隱寒光」三字。「隱」字,言深含之意,亦見江水清澈,光照極深。「寒光」二字照應「冰輪」。而「光」是視覺所見,「寒」則為感覺所得。總起來說,這兩句寫明月與江水上下輝映,

銀光素彩,太虛一色,意境清幽,景色迷人,「玩月」的情趣已繚繞筆端,動人的畫面也濡染出來了。此時此景,當然自有身在畫中的奇妙感覺,于是揮筆寫出來:

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榔?

「危闌」,高樓上的闌桿,寫出溪堂玩月的具體位置。

「醉倚」,謂含醉斜倚,點出玩月的神態。「人如畫」,是說人如在畫中。「畫」字為前兩句美景的總括,也是后面寫景的提引。「煙村」,指籠罩著煙霧的江邊漁村。「榔」,一作「根」,漁人趕魚進網所敲的木棒。詩人所在的溪堂與江水之間隔著「煙村」,只能聽到遠處江面上響起榔木之聲而見不到江上的漁船,故而問出「何處」二字。意致曲折,筆法靈活。

在這兩句中,頭一句寫景中之人,景如畫,人微醉,乘著酒興觀賞美麗如畫的月景,詩情畫意格外濃厚了。第二句七字為前三后四結構,一寫陸上所見,一寫江上所聞。所見在飄緲寂靜,所聞在聲傳夜空。這時際,詩人望煙村幽渺之景,聽榔木敲擊之聲,即使無酒也當是陶然醉矣,這又是一種饒有意趣的境界。

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烏鵲」,俗名喜鵲,此泛指棲息樹上的鳥類。「倦棲」,疲極棲息,熟睡不醒之意。「魚龍」,泛指水中動物。「驚起」,寫榔聲響處,魚龍受驚,驀然躍起。「星斗」,指北斗星。因夜已很深,星斗低垂,仿佛掛在楊柳枝頭。這三句寫漁人鳴榔時三種景物的情態。

由樹上宿鳥寫到江中魚龍再寫到枝頭星斗,或靜或動,移步換形,筆姿瀟灑,韻味十足。

換頭兩句,承續上片,拓開畫面,以清虛之筆繪畫江鄉秋色: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

「蘆花」,亦稱蘆絮,為秋天獨有的風物之一。「千頃」,言其面積之廣,亦見其數量之多。「微茫」,迷茫不清的樣子,點明水域遼闊,水氣彌漫。「滿」字,極言秋色之足。「江鄉」,指江南水鄉。詩人極目遠望,但見秋月之下,蘆花千頃,如銀似雪,秋水微茫,無邊無際,一片江鄉秋色!就境界來說,闊大而蒼茫;以景色而論,清奇而幽深。寫到這里,詩人沉醉了,不覺神魂飄蕩,感到用「如畫」二字已不足以稱其美,簡直是身在仙境了,于是乎寫出了:

樓臺恍似游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

「樓臺」,即小題所說的溪堂。「洛」,洛水,源于今陜西省東南部,經河南省鞏縣東注黃河。「浦」,水濱。「瀟湘」,二水名,均發源于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至湖南省零陵縣合流而稱瀟湘。

洛水為曹植《洛神賦》所寫洛水女神宓妃所居之處。瀟湘為屈原《湘君》、《湘夫人》所寫湘水之神所居之地。兩處均以風景佳麗而名聞于世。這兩句,先用夢游仙境作比,再用洛浦澌湘為喻,把溪堂所見景色之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而「恍似」、「疑是」四字寫得頗為生動傳神,通真地表達出詩人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狀態。見情見意,冥思遐想,頗有仙趣。

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風露」,清風和水氣。「浩然」,浩茫遙遠之意。四字合起來,則是寫清涼的水氣在秋風吹動之下,彌漫無際。

「山河影轉」,是說殘夜將盡,秋月西沉,山河之影也隨著慢慢移動。「妻涼」,指凄冷的秋夜之景。此處末尾三句,字面上寫景之凄涼,實際上暗寓江山易主、憂國傷時之意,點出溪堂玩月的旨歸。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并非單一,于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最后收結全篇,詞情得到有力的深化,格調因而顯得悲涼凄絕。這種結尾,很象白居易新樂府卒章顯其志的手法,是畫龍點睛之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詠花詞所蘊含的生命情思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飲食文學中的詩意人生

蘇軾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亦見其數量之多。「微茫」,迷茫不清的樣子,點明水域遼闊,水氣彌漫。「滿」字,極言秋色之足。「江鄉」,指江南水鄉。詩人極目遠望,但見秋月之下,蘆花千頃,如銀似雪,秋水微茫,無邊無際,一片江鄉秋色!就境界來說,闊大而蒼茫;以景色而論,清奇而幽深。寫到這里,詩人沉醉了,不覺神魂飄蕩,感到用「如畫」二字已不足以稱其美,簡直是身在仙境了,于是乎寫出了:

樓臺恍似游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

「樓臺」,即小題所說的溪堂。「洛」,洛水,源于今陜西省東南部,經河南省鞏縣東注黃河。「浦」,水濱。「瀟湘」,二水名,均發源于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至湖南省零陵縣合流而稱瀟湘。

洛水為曹植《洛神賦》所寫洛水女神宓妃所居之處。瀟湘為屈原《湘君》、《湘夫人》所寫湘水之神所居之地。兩處均以風景佳麗而名聞于世。這兩句,先用夢游仙境作比,再用洛浦澌湘為喻,把溪堂所見景色之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而「恍似」、「疑是」四字寫得頗為生動傳神,通真地表達出詩人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狀態。見情見意,冥思遐想,頗有仙趣。

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風露」,清風和水氣。「浩然」,浩茫遙遠之意。四字合起來,則是寫清涼的水氣在秋風吹動之下,彌漫無際。

「山河影轉」,是說殘夜將盡,秋月西沉,山河之影也隨著慢慢移動。「妻涼」,指凄冷的秋夜之景。此處末尾三句,字面上寫景之凄涼,實際上暗寓江山易主、憂國傷時之意,點出溪堂玩月的旨歸。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并非單一,于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最后收結全篇,詞情得到有力的深化,格調因而顯得悲涼凄絕。這種結尾,很象白居易新樂府卒章顯其志的手法,是畫龍點睛之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詠花詞所蘊含的生命情思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飲食文學中的詩意人生

蘇軾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