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莊子:「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PubDate:2022-11-16

生活,要懂得糊涂。

世人爭相做聰明人,導致「聰明人」太多,這份聰明,常被人說是「上道」、「機靈」。

可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愿爭先恐后去上道,更不愿顯得太聰明。

鄭板橋在年過半百,回憶過往后寫下

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生活的智者,不是不聰明,而是難得糊涂。

01

難得糊涂,不做太聰明之人

《紅樓夢》里的王熙鳳,精明能干,可以說是「脂粉堆里的英雄」。

為人殺伐果斷,做事心狠手辣,將機關算盡,卻也把自己累得身心俱疲。

而到頭來,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生活在俗世間,如果事事都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豈不是少了些趣味?

聰明人事事爭先,到頭來,卻反而被聰明累。

人們普遍認為聰明人有用,糊涂蛋沒用。

于是聰明人日日加班,耗干心血,累垮了自己。

倒是所謂的「糊涂蛋」,過著「見事莫說,

問事不知;閑事休管,無事早歸」的平凡生活。

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有用、無用,不正如人的聰明與糊涂嗎?

02

難得糊涂,不做太計較之人

我們經常會做一些極其真實的夢,仿佛真實經歷過。一覺醒來,不知道夢里是我,還是現實中坐在床上的才是自己。

生活中難得糊涂。夢與現實哪個真實?

《莊子·齊物論》中說到一次經歷:

莊子有一日休息,夢見自己變成了胡蝶,怡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子,煽動翅膀很是歡快。忽然間醒來,才發現自己是莊周,悵然若失。

不知道到底是莊子做夢變成胡蝶,還是胡蝶做夢變成莊周?

人這一生,大事偶爾有,小事頻繁生。很多事情稀里糊涂,說不清楚,沒有答案。

越是想弄清楚,就活得越痛苦。人情、利害、情理,這些東西捋不清,說不明。

生活要懂得糊涂,既然過著現在,就認真感受當下的美好。

不要在意行走的自己是在夢中還是現實,認真體驗,才不虛度這段時光。

這看似愚蠢,其實更睿智。看似沉醉其中,其實內心清醒。

難得糊涂不是真糊涂,是放下困惑后的清楚,

大智若愚的態度。

真作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既然真可以是假,無可以為有,那我們糊涂一點,不去探究,真假、有無都是虛的,過得幸福才是實在。

不把日子連根拔起,留一些神秘在土里,永遠也不知道,下次長出來的,是什麼驚喜。

如此,生活才有期待。

所謂:半聾半啞半糊涂,半醉半醒半神仙。真正睿智的人,往往都學糊涂,看懂一些,保留一些,留一份神秘。

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

糊涂難得,難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