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伯虎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詩《伯虎絕筆》,曠然豁達直擊人靈魂深處

PubDate:2022-11-11

唐伯虎這位文壇奇才,詩文瀟灑,書畫冠絕,風流倜儻,以「江南第一才子自居,可謂實至名歸。

唐伯虎為老百姓最多提及的是他點秋香的故事,那種才華橫溢,灑脫張揚的性格,和那不拘小節,蔑視禮法,率性而為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他在人們心中是生動活潑的喜劇人物。而他的一生卻是苦痛的。縱觀其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一世坎坷。

唐伯虎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二十八歲之前的唐伯虎是位頗具才華,富有政治理想的青年。自幼聰穎的唐伯虎飽讀詩書,熟記經史,于書畫也很有天賦,還拜了名師周臣、沈周為師。十九歲娶嬌妻沈氏,可謂少年有為,春風得意。他曾寫過一首詩,描寫自己幸福的婚后生活《妒花歌》:

昨夜海棠初著雨,

數朵輕盈嬌欲語。

佳人曉起出蘭房,

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

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見話發嬌嗔,

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

請郎今夜伴花眠。

唐才子把生活瑣事寫得意趣盎然,充滿了生活情趣。也可見其夫妻琴瑟和鳴,感情深厚。

可好景不長。厄運卻一次次地擊打著他。二十五歲時他失去了妻子。之后父親,母親,妹妹相繼去世。面對如此沉重的生活打擊,他借酒澆愁,生活得很是放縱。好友祝枝山實在看不下去了,對他進行了規勸,于是唐伯虎閉門讀書,一年后參加鄉士取得魁首,他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二十九歲到三十四歲是唐伯虎人生的第二階段,當他參加完鄉試接著又赴京參加會試時,竟然被牽涉進了科場舞弊案,慘遭牢獄之災。這是他人生又一次沉重打擊。出獄后,他被貶到浙江做個小吏。唐伯虎覺得這是他人生的恥辱,堅辭不就。回家后詩人無限痛苦地借酒澆愁。沒想到他那位想要夫榮妻貴的續弦此時與他反目,唐解元怒而休妻,出門遠游于名山大川。后又參禪禮佛,希望得到精神的解脫。在此期間他也寫了不少詩,我們來欣賞一首:

悵悵莫怪少時年,

百丈游上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

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

灞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

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后思量應不悔,

衲衣持缽院門前。

失意時,別去埋怨人生苦短。春日中即便是長長的蛛絲也可惹出無限的春愁。哪處的春天能不讓人惆悵?哪里的春愁能不引人憐惜?杜曲這地方的梨花如雪片般飛落在酒杯上,霸陵的芳草如夢中的輕煙絲絲縷縷。想想前程和功名,我不禁流出了辛酸的淚來,佛家的公案早已告訴我們,人的三生只是幻像罷了。當我老了想起現在應該不會后悔,我要遠離塵世,衲衣持缽的生活了。

三十五歲到四十三歲是唐伯虎人生的第三階段,詩人建了桃花庵別業,續娶了沈氏,度過了人生相對平靜快樂的八年,在此期間,詩人的思想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濡染,使他詩歌別有了一番味道。我們來欣賞一首他的《詠漁家樂》,可品味出幾分他面對人生的態度。

世泰時豐芻米賤,

買酒頗有青銅錢。

夕陽半落風浪舞,

舟船入港無危顛。

熟鮮熱酒招知己,

滄浪迭唱仍扣舷。

醉來舉盞酹明月,

自謂此樂能通仙。

遙望黃塵道中客,

富貴于我如云煙。

詩意為:太平盛世東西都頗便宜,漁民手里也有些買酒的錢。夕陽西下海浪在風中翻舞,小船平穩地駛入海港收起了高高的桅桿,煮上一壺小酒來招待朋友,興致高漲地敲擊著船舷合著節拍不停地高唱著《滄浪歌》。喝醉了就把酒灑在地上來祭奠明月,他們認為這樣的快樂如同神仙。遠遠淡然地看著那些為功名利祿奔波的人們,富貴對于我來說,如同天空中飄過的浮云。

四十四歲的唐伯虎迎來了他人生的第四階段,這一年唐伯虎應寧王朱辰濠聘請,來到了南昌。本以為會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又是一次真心的錯付。朱辰濠意欲謀反,唐伯虎只得裝瘋賣傻方得以逃脫。這次打擊對于已入不惑之年的唐伯虎的打擊是沉痛的,使他更加看透了世態人情,歸心于佛。他曾寫詩云:

九十春光一擲梭,

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開能幾日,

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

少年易過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

花笑人生也是呆。

詩人用夸張和比喻的手法,表達出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的思想。整首詩語言技法嫻熟,意境圓潤。

1523年,五十四歲的唐伯虎溘然長逝,離世前他提筆自書七絕《伯虎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形似,

只當漂泊在異鄉。

這首詩,語言直白:既然人終將一死,到另一個世界去又有什麼不好呢,人生在世何嘗不是一種漂泊。我就當去了異地他鄉了。

詩人面對生死,態度淡然從容。縱觀他的坎坷的一生,死對于他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此詩讀來回味深遠,說不盡地別樣滋味,令人感觸萬千。

陽間地府俱形似,

只當漂泊在異鄉。

這首詩,語言直白:既然人終將一死,到另一個世界去又有什麼不好呢,人生在世何嘗不是一種漂泊。我就當去了異地他鄉了。

詩人面對生死,態度淡然從容。縱觀他的坎坷的一生,死對于他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此詩讀來回味深遠,說不盡地別樣滋味,令人感觸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