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白被嘲諷后寫了一首罵人詩,全文沒一個臟字,沒點知識還以為是在夸你

PubDate:2022-09-15

在先秦之前,文言文成都是古漢語為口語,當時每個人說話都雅音為準,西周時期,又重視禮樂,《論語·述而》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到了春秋戰國,文言文跟口語進入了轉變期,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沒有讀過書的人,就是平常的講話口氣,就算罵人也是直來直去,但是文人不一樣,一切都要雅,即便是罵人也要拐著彎來,浪漫詩人李白受嘲諷時,也曾寫下了一首詩,專門用來罵人。

李白,長安元年出生(701年),家族不詳,不過根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興圣皇帝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跟李唐皇族同宗,是李世民同輩族弟,李白之父李客是城尉,算是有一定的家世。

自幼李白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15歲就做了許多詩賦,他也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開始修習劍術,李白一邊讀書,一邊練劍,開元十三年(725年)25歲的李白仗劍出蜀,開始云游。

在游途當中,又結交了孟浩然、王昌齡等人,27歲時,又到朝廷自薦,宰相許圉師欣賞李白,將孫女下嫁給他,雖然李白有才,但沒有得到唐玄宗重用,加上宦官高力士讒言,李白的奏折全部攔下,他便自暴自棄,又開始云游。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到了東魯一帶,他所居住的地方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過數十里之遙,正是「盛產」儒生的地方,他們只懂得讀書,不過治國之策,而李白又有雄才大略,這群儒生就天天嘲諷李白。

李白心生鄙夷,但自己好歹也是讀過書的人,不能開口罵人,他便寫下了一首《嘲魯儒》來反諷他們: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著遠游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開頭四句就說,那些白發蒼蒼的儒生,以畢生精力去讀《詩》《書》《禮》《易》《春秋》,

學問雖然大,但是問一下治國方策,就茫然不知,李白這里就將他們精通經書和不諳時務相對比,揭露他們無能的本質。

后面幾句,更是戳中了儒生的「痛點」,詩中還不留情的說,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后,采納了丞相李斯的意見,沒收了天下的《詩》《書》等儒家之書,若是有人反抗,還會被拉去修長城。

最后兩句的諷刺極為辛辣,李白說,他雖然奉儒學,但卻要效仿叔孫通,干一番輔佐朝廷的事業,絕不會跟你們為伍。叔孫通是輔佐劉邦建國的儒生,他為漢王朝定制了朝儀,當時魯地有兩個儒生不想協助叔孫通,還說他「不合古」,叔孫通就譏笑他們「真是鄙儒」。

最后一句李白說:你們對時務一竅不通,干脆就回到老家汶水邊種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