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產作家張恨水:一支筆養活3妻13子,魯迅母親是他的忠實粉絲

PubDate:2022-09-14

張恨水

如果要為民國時期的作家排一個富豪榜的話,張恨水無疑是穩居榜首的作家,作品產量之多,發行量之大,鮮有人可以與他比肩。

對于一個作家來說,高產是一件很難得的事,高產意味著可觀的收入,而張恨水不僅稿費驚人,更是靠一支筆養活了3個妻子和13個子女。

張恨水是鴛鴦胡蝶派的代表作家,在清末民初多元文化碰撞的年代,以才子佳人情愛故事為主線的鴛鴦胡蝶派并不是先進文化的主流。

但是,這股偏于媚俗和消遣的文化思潮,卻擁有著龐大的讀者群,尤其是張恨水的小說,從高官賢達到平民百姓,幾乎風靡了各個階層。

而這樣一個金牌作家,卻未能將輝煌的人生進行到底,晚年落得個滿目凄涼,這又是何故呢?

張恨水

1895年,張恨水出生于江西廣信一個習武世家,可是身體孱弱的他天生不是習武的材料,家人無奈,只得讓他棄武從文。

說來也怪,生于武術之家的張恨水卻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年幼時大量的小說閱讀為他埋下了文學創作的種子。

后來,由于社會動蕩,家道中落,18歲的張恨水被迫輟學,不得不開始了謀生之路。

張恨水

手無縛雞之力的張恨水,干不了力氣活,只得投靠在武漢報館工作的叔叔,成為了武漢報館的一名記者,從事采編和撰稿工作。

報館微薄的收入,僅夠勉強度日,辛苦謀生的張恨水,對眼下的生活意懶心灰,然而世事難料,這份雞肋的工作反倒成為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報館的日子,張恨水的寫作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他的報道敘事客觀、觀點獨到,一度成為報刊界搶手的人才。

此時的張恨水開始嘗試寫小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借由報刊編輯的職位便利,他的第一部小說《紫玉成煙》開始在報刊連載,并大獲成功。

首部作品的成功給了張恨水文學創作上極大的信心,此后接連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

張恨水

1920年,20歲的張恨水作為多家報刊的駐京記者來到北京。

在旁人看來,一人承接多家報刊的撰稿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一切在張恨水看來,卻并非難事。

來到北京后不久,有了穩定收入的張恨水,在未英胡同租下一座大宅院,開始了自己傳奇般的小說創作歷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張恨水不僅能寫,甚至可以同時創作多部小說,產量最高時,竟有七部小說在各大報刊同時連載,不可不謂傳奇。

據說,每天傍晚,各大報社都有專人來到張恨水家中收稿,而張恨水則獨自在書房筆走龍蛇,并且一蹴而就,從不修改。

當晚九點之前,張恨水必會交完所有的稿件,

從不拖延,按照當時的稿件量,張恨水每日要寫將近兩萬余字,產量之高令人咋舌。

張恨水作品報刊連載

在作品的內容上,張恨水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一改往日單純的情愛描寫,更多加入了對當時官場和社會黑暗面的揭露與譴責。

作品超高的發行量令張恨水的寫作事業如日中天,也得到了很多名人志士的追捧。

陳寅恪、張學良、宋慶齡等都曾是張恨水的忠實粉絲,其中還包括著名作家魯迅的母親。

作為左翼聯盟的一桿大旗,魯迅對于鴛鴦胡蝶派才子佳人、吳儂軟語的風格很是抵觸,認為這種通俗的男女情愛太過媚俗。

然而魯迅的母親卻對張恨水的小說鐘愛有加,每次張恨水有新作出版,她總會專門寫信給魯迅,囑托他去書店買了寄回家。

每每接到母親這樣的來信,魯迅都十分頭疼,只得皺著眉頭來到書店,匆匆買了便走。

為了擔心書店的人誤會,魯迅每次都特意說明,這是給母親買的,他自己是不會看的。

魯迅

就這樣,隨著張恨水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財富積累也迅速膨脹。

單是各大報刊連載的稿費收入,就高達到每月500大洋,已經超過了當時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胡適。

一個通俗小說作者的收入居然超過了北大新文化的領袖,怪不得魯迅對鴛鴦胡蝶派的作家一直耿耿于懷。

而報刊稿費的收入僅僅是冰山一角,為了獲得張恨水小說的出版權,各大書局爭相競價,單部作品的版權費,竟高達一萬多大洋。

收入方面的巨大提升,讓張恨水的生活一下子奢侈起來,他一次性支付4000大洋購下大柵欄的一座七進的豪宅,家中裝飾更是極盡奢華。

張恨水

事實證明,并不是每個媚俗之人都是財迷心竅之輩,張恨水雖然有很多權貴粉絲,但是他一生從不向權貴獻媚,始終堅守著文人的風骨。

作為無黨派的名人志士,很多政客向張恨水拋出了橄欖枝,張學良更是三顧茅廬請他做官,卻都被他婉言謝絕。

后來,張學良甚至派專人將聘書和禮物送到張恨水家中,但是張恨水僅僅收下了禮物,卻拒絕接受聘書。

不僅如此,他還特意令家人備了回禮,令來人將聘書與回禮一并帶回給張學良,并給了路費,不得不說張恨水做事的周到。

1942年,共產先驅陳獨秀病逝,迫于政治壓力,此時無人敢出頭悼念,更是不敢與陳獨秀產生任何關聯。

張恨水不畏高壓,公然在報刊上發表悼念陳獨秀的文章,更是以同鄉的名義,對陳獨秀賦詩歌頌,他的錚錚鐵骨由此可見一斑。

誠然,張恨水的每部作品中都充滿了對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美好憧憬,對自己的愛情亦是有著美滿的愿望。

張恨水與徐文淑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張恨水的情感歷程卻不像小說中那般浪漫,他一生有過三段婚姻。

1912年,還在讀書的張恨水,應母親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第一位妻子徐文淑,而這次婚姻卻在洞房花燭時,令他倍感侮辱。

在經媒人介紹后,對愛情滿懷憧憬的張恨水曾偷偷跟到女方家暗中觀察,見對方確是個眉目清秀的女子,便一口應下了母親這樁婚事。

然而,由于女子的母親并未看上張恨水,竟在結婚之日將新娘調包,讓新娘的姐姐徐文淑頂替妹妹拜堂成親,而這一切張恨水并不知情。

待禮成后,洞房花燭之時,張恨水才發現與自己拜堂成親的,并非之前見到的女子,而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矮胖姑娘。

徐文淑

自覺遭受奇恥大辱的張恨水,結婚當晚便憤然離家出走。

盡管如此,也已無法改變婚姻的事實,在家人的百般勸說下,張恨水只得接受了這段不堪的婚姻。

婚后不久,張恨水便離家奔赴北京,對于他來說,離開徐文淑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拯救,此后很多年,他都未與妻子有過任何聯系。

后來,張恨水飛黃騰達,經母親多次寫信催促,他才不甘心地將徐文淑和全家人接到北京。

而當徐文淑來到北京后,發現這座宅院中,竟早已有了女主人。

原來,初到北京的張恨水,雖然收入頗豐,但畢竟是只身一人來到異鄉,婚姻生活的不圓滿令他倍感孤獨。

于是在朋友的建議下,張恨水來到北京一家收留流浪女子的習藝所,在繳納了一筆贖金后,將一個眉目清秀的女孩帶回了家。

胡秋霞

這便是張恨水的第二位妻子——胡秋霞,而張恨水之所以選中胡秋霞,完全是出于對她身世的同情。

胡秋霞出身貧苦,自小被拐賣,幾經輾轉被北京一戶人家買來做丫鬟,每天拳腳相向,胡秋霞實在無法忍受,便逃了出來。

對于胡秋霞來說,張恨水無疑是上天派來拯救她的人,從無家可歸的丫鬟,變成著名作家的太太,無疑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二人婚后,胡秋霞對丈夫照顧有加,張恨水倍感欣慰,第一次在北京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此時,正值張恨水的轉型期,很多代表作皆是在胡秋霞的陪伴下誕生的,可以說,胡秋霞見證了張恨水走向創作巔峰的全部過程。

中間為張恨水

名聲大噪后,張恨水的宅院常有文人政客慕名拜訪,胡秋霞亦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端莊典雅,舉止大方,來訪的客人都對她稱贊不已。

在眾多訪客中,來頭最大的莫過于蔣宋夫婦,初見胡秋霞的老蔣,也會尊稱一聲「張夫人」,可見彼時的胡秋霞在旁人眼中的地位。

后來,胡秋霞為張恨水生下一個女兒,一家三口的甜蜜生活令夫妻二人倍感幸福。

然而,隨著張恨水全家老小搬到北京,生活一下變得嘈雜起來。

徐文淑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人,平生愿望就是相夫教子、安然度日。

對于丈夫有外室的行為,徐文淑并未覺得有何不妥,與胡秋霞的相處也是和睦融洽。

徐文淑(右)與胡秋霞(左)

胡秋霞早產,徐文淑不僅親自在床邊照顧,更是對她的孩子疼愛有加,對此,胡秋霞發自心底的感激。

為了滿足一大家人的生活,張恨水斥重金買下七進豪宅,家里傭人也開始多了起來,生活成本陡然增高。

隨著家庭開支的增大,張恨水也變得越發忙碌,待在書房的時間越來越久,與胡秋霞獨處的時間,也比之前少了很多。

看到兒子與胡秋霞夫妻恩愛,張母心中悲喜交加,徐文淑畢竟是自己主張娶進門的正室,如今二房都有一雙兒女,更顯得她孤苦伶仃。

出于對徐文淑的同情,張母私下找到兒子,希望他和徐文淑也能有一個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張恨水對徐文淑的態度也有所改觀。

左一為張恨水

對于當年拜堂調包的事,張恨水也早已釋懷,后來,他開始有意無意在徐文淑的房中過夜。

對于丈夫與徐文淑的親近,胡秋霞并未多說什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何況徐文淑待自己親如姐妹,而對徐文淑的遭遇,她亦是同情的。

然而,命運向來就不是公平的,徐文淑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卻都不幸夭折,此后她便把胡秋霞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真正活成了一家人。

隨著新文化新思想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對于自由戀愛的渴望開始充斥在進步人士的腦中,張恨水也不例外。

回想起自己過往的婚姻,一次是封建包辦,一次是出于同情。

雖然張恨水的作品中充斥著無數美好的愛情,但他從未感受過那怦然心動的感覺,這莫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周南與張恨水

直到張恨水遇見他的第三位妻子,才滿足了他對愛情的一切美好渴望。

1931年4月,北平春明女中舉辦賑災義演,張恨水作為公眾人物受邀出演舞臺劇,與其搭戲的便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周南。

36歲的張恨水第一次見到16歲的周南,便被那清秀脫俗的氣質深深地吸引,而周南亦是張恨水的忠實粉絲。

四目相對的一瞬間,兩人都深深陷入對方的眼睛里,如果這世上真有一見鐘情的話,想必就是如此吧。

他們有著太多的共同點,對文學的理解,對生活的情趣,對情感的堅持,讓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面對這份可遇不可求的愛情,張恨水倍加珍惜,更是坦誠地將自己已有兩房家室的狀況告訴了周南,并且言明出于責任,不能將她們拋棄。

周南與張恨水

周南聽后,不但沒有在意,反而對張恨水更加愛慕,直言自己找到了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

就這樣,周南在家人的一片反對聲中,毅然嫁給了比自己大20歲的張恨水。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沒有為張恨水留下一兒半女的徐文淑,自覺有愧,對于周南的到來依舊是默然接受的態度。

而胡秋霞卻有足夠的底氣捍衛自己的家庭,得知張恨水與周南結婚的消息后,不僅大發雷霆,還跑到周南的家中大鬧了一場。

迫不得已,張恨水只得在外面租了一套公寓,搬出宅院,與周南單過了起來。

對于張恨水來說,自己的前半生都在為責任而生活,周南的出現才讓他真正體會到夫妻之間如膠似漆的愛情。

張恨水與周南和孩子

此時,二人的生活甜蜜得像一塊奶油蛋糕,遠遠看著都能聞到幸福的味道,他們一起讀書、一起培育花草、一起唱昆曲,好不快活。

不久后,周南便為張恨水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為了不打擾周南休息,張恨水每晚左手抱著孩子右手寫作,即便如此,他也覺得幸福。

對于大宅院里的一大家人,張恨水也時常回去探望,每月給予大筆的生活費用,雖說少了丈夫的陪伴,徐文淑與胡秋霞卻也衣食無憂。

胡秋霞與周南先后為張恨水生下13個孩子,全家的生活開銷全都是靠張恨水的稿費維持,令人不得不感嘆張恨水寫作實力的驚人。

然而好景不長,1937年,抗戰全面打響,也打破了一家人看似平靜的生活。

張恨水全家福

出于強烈的愛國熱情,張恨水將全家老小一同送回安徽老家后,只身一人前往重慶創辦抗日報刊。

但很快,周南無法割舍對丈夫的思念,帶著孩子一路輾轉來到重慶,在社會巨大動蕩之時,此舉不可謂不勇敢。

戰爭令張恨水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在重慶的生活也愈加艱難,而周南卻從無怨言,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她就滿足了。

周南陪著張恨水熬過了12年艱難的歲月,直到新中國成立,全家人才見到了生活的曙光。

張恨水與周南

然而,沒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1949年,時任文化部顧問的張恨水,突發腦溢血,全家人不得不變賣房產為張恨水治病。

此后,張恨水在三位太太的照顧下,病情有了好轉,而因腦溢血的后遺癥,他的手已無法握筆,腦力也大不如前,不得不停止了寫作。

失去經濟來源的一家人,只得依靠變賣房產的余款勉強度日,此時命運卻又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周南被查出乳腺癌。

張恨水雖變賣家財全力為周南治療,但三年后,周南依舊離開了人世。

周南與孩子

周南離世后,張恨水悲痛欲絕,每日在周南的墓前借酒澆愁,身體每況愈下,終在1967年因腦溢血復發,走完了他72年的戲劇人生。

縱觀張恨水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動蕩的時代造就了鴛鴦胡蝶派,也成就了張恨水,他的財富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和才華。

同時,因為謀生手段的單一,離開寫作的他,變得窮困潦倒。

張恨水塑像

在社會巨大變革的年代,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張恨水一生三次婚姻帶給他的傷痛遠大于快樂,即便這樣,他亦沒有拋棄任何一個妻子。

周南的女兒張政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父親離世時,手中攥著母親的照片,眼角流下了一行淚水。」

是辛酸,不甘,還是對這命運的耿耿于懷,如今已無人知曉。

那行淚水早已滲入時光的骨髓,融入了鴛鴦胡蝶如夢幻般的血液中。

也許每個人的命運早就寫在了小說的扉頁上,就像他使用了一生的筆名那般:「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而報刊稿費的收入僅僅是冰山一角,為了獲得張恨水小說的出版權,各大書局爭相競價,單部作品的版權費,竟高達一萬多大洋。

收入方面的巨大提升,讓張恨水的生活一下子奢侈起來,他一次性支付4000大洋購下大柵欄的一座七進的豪宅,家中裝飾更是極盡奢華。

張恨水

事實證明,并不是每個媚俗之人都是財迷心竅之輩,張恨水雖然有很多權貴粉絲,但是他一生從不向權貴獻媚,始終堅守著文人的風骨。

作為無黨派的名人志士,很多政客向張恨水拋出了橄欖枝,張學良更是三顧茅廬請他做官,卻都被他婉言謝絕。

后來,張學良甚至派專人將聘書和禮物送到張恨水家中,但是張恨水僅僅收下了禮物,卻拒絕接受聘書。

不僅如此,他還特意令家人備了回禮,令來人將聘書與回禮一并帶回給張學良,并給了路費,不得不說張恨水做事的周到。

1942年,共產先驅陳獨秀病逝,迫于政治壓力,此時無人敢出頭悼念,更是不敢與陳獨秀產生任何關聯。

張恨水不畏高壓,公然在報刊上發表悼念陳獨秀的文章,更是以同鄉的名義,對陳獨秀賦詩歌頌,他的錚錚鐵骨由此可見一斑。

誠然,張恨水的每部作品中都充滿了對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美好憧憬,對自己的愛情亦是有著美滿的愿望。

張恨水與徐文淑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張恨水的情感歷程卻不像小說中那般浪漫,他一生有過三段婚姻。

1912年,還在讀書的張恨水,應母親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第一位妻子徐文淑,而這次婚姻卻在洞房花燭時,令他倍感侮辱。

在經媒人介紹后,對愛情滿懷憧憬的張恨水曾偷偷跟到女方家暗中觀察,見對方確是個眉目清秀的女子,便一口應下了母親這樁婚事。

然而,由于女子的母親并未看上張恨水,竟在結婚之日將新娘調包,讓新娘的姐姐徐文淑頂替妹妹拜堂成親,而這一切張恨水并不知情。

待禮成后,洞房花燭之時,張恨水才發現與自己拜堂成親的,并非之前見到的女子,而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矮胖姑娘。

徐文淑

自覺遭受奇恥大辱的張恨水,結婚當晚便憤然離家出走。

盡管如此,也已無法改變婚姻的事實,在家人的百般勸說下,張恨水只得接受了這段不堪的婚姻。

婚后不久,張恨水便離家奔赴北京,對于他來說,離開徐文淑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拯救,此后很多年,他都未與妻子有過任何聯系。

后來,張恨水飛黃騰達,經母親多次寫信催促,他才不甘心地將徐文淑和全家人接到北京。

而當徐文淑來到北京后,發現這座宅院中,竟早已有了女主人。

原來,初到北京的張恨水,雖然收入頗豐,但畢竟是只身一人來到異鄉,婚姻生活的不圓滿令他倍感孤獨。

于是在朋友的建議下,張恨水來到北京一家收留流浪女子的習藝所,在繳納了一筆贖金后,將一個眉目清秀的女孩帶回了家。

胡秋霞

這便是張恨水的第二位妻子——胡秋霞,而張恨水之所以選中胡秋霞,完全是出于對她身世的同情。

胡秋霞出身貧苦,自小被拐賣,幾經輾轉被北京一戶人家買來做丫鬟,每天拳腳相向,胡秋霞實在無法忍受,便逃了出來。

對于胡秋霞來說,張恨水無疑是上天派來拯救她的人,從無家可歸的丫鬟,變成著名作家的太太,無疑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二人婚后,胡秋霞對丈夫照顧有加,張恨水倍感欣慰,第一次在北京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此時,正值張恨水的轉型期,很多代表作皆是在胡秋霞的陪伴下誕生的,可以說,胡秋霞見證了張恨水走向創作巔峰的全部過程。

中間為張恨水

名聲大噪后,張恨水的宅院常有文人政客慕名拜訪,胡秋霞亦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端莊典雅,舉止大方,來訪的客人都對她稱贊不已。

在眾多訪客中,來頭最大的莫過于蔣宋夫婦,初見胡秋霞的老蔣,也會尊稱一聲「張夫人」,可見彼時的胡秋霞在旁人眼中的地位。

后來,胡秋霞為張恨水生下一個女兒,一家三口的甜蜜生活令夫妻二人倍感幸福。

然而,隨著張恨水全家老小搬到北京,生活一下變得嘈雜起來。

徐文淑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人,平生愿望就是相夫教子、安然度日。

對于丈夫有外室的行為,徐文淑并未覺得有何不妥,與胡秋霞的相處也是和睦融洽。

徐文淑(右)與胡秋霞(左)

胡秋霞早產,徐文淑不僅親自在床邊照顧,更是對她的孩子疼愛有加,對此,胡秋霞發自心底的感激。

為了滿足一大家人的生活,張恨水斥重金買下七進豪宅,家里傭人也開始多了起來,生活成本陡然增高。

隨著家庭開支的增大,張恨水也變得越發忙碌,待在書房的時間越來越久,與胡秋霞獨處的時間,也比之前少了很多。

看到兒子與胡秋霞夫妻恩愛,張母心中悲喜交加,徐文淑畢竟是自己主張娶進門的正室,如今二房都有一雙兒女,更顯得她孤苦伶仃。

出于對徐文淑的同情,張母私下找到兒子,希望他和徐文淑也能有一個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張恨水對徐文淑的態度也有所改觀。

左一為張恨水

對于當年拜堂調包的事,張恨水也早已釋懷,后來,他開始有意無意在徐文淑的房中過夜。

對于丈夫與徐文淑的親近,胡秋霞并未多說什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何況徐文淑待自己親如姐妹,而對徐文淑的遭遇,她亦是同情的。

然而,命運向來就不是公平的,徐文淑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卻都不幸夭折,此后她便把胡秋霞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真正活成了一家人。

隨著新文化新思想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對于自由戀愛的渴望開始充斥在進步人士的腦中,張恨水也不例外。

回想起自己過往的婚姻,一次是封建包辦,一次是出于同情。

雖然張恨水的作品中充斥著無數美好的愛情,但他從未感受過那怦然心動的感覺,這莫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周南與張恨水

直到張恨水遇見他的第三位妻子,才滿足了他對愛情的一切美好渴望。

1931年4月,北平春明女中舉辦賑災義演,張恨水作為公眾人物受邀出演舞臺劇,與其搭戲的便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周南。

36歲的張恨水第一次見到16歲的周南,便被那清秀脫俗的氣質深深地吸引,而周南亦是張恨水的忠實粉絲。

四目相對的一瞬間,兩人都深深陷入對方的眼睛里,如果這世上真有一見鐘情的話,想必就是如此吧。

他們有著太多的共同點,對文學的理解,對生活的情趣,對情感的堅持,讓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面對這份可遇不可求的愛情,張恨水倍加珍惜,更是坦誠地將自己已有兩房家室的狀況告訴了周南,并且言明出于責任,不能將她們拋棄。

周南與張恨水

周南聽后,不但沒有在意,反而對張恨水更加愛慕,直言自己找到了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

就這樣,周南在家人的一片反對聲中,毅然嫁給了比自己大20歲的張恨水。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沒有為張恨水留下一兒半女的徐文淑,自覺有愧,對于周南的到來依舊是默然接受的態度。

而胡秋霞卻有足夠的底氣捍衛自己的家庭,得知張恨水與周南結婚的消息后,不僅大發雷霆,還跑到周南的家中大鬧了一場。

迫不得已,張恨水只得在外面租了一套公寓,搬出宅院,與周南單過了起來。

對于張恨水來說,自己的前半生都在為責任而生活,周南的出現才讓他真正體會到夫妻之間如膠似漆的愛情。

張恨水與周南和孩子

此時,二人的生活甜蜜得像一塊奶油蛋糕,遠遠看著都能聞到幸福的味道,他們一起讀書、一起培育花草、一起唱昆曲,好不快活。

不久后,周南便為張恨水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為了不打擾周南休息,張恨水每晚左手抱著孩子右手寫作,即便如此,他也覺得幸福。

對于大宅院里的一大家人,張恨水也時常回去探望,每月給予大筆的生活費用,雖說少了丈夫的陪伴,徐文淑與胡秋霞卻也衣食無憂。

胡秋霞與周南先后為張恨水生下13個孩子,全家的生活開銷全都是靠張恨水的稿費維持,令人不得不感嘆張恨水寫作實力的驚人。

然而好景不長,1937年,抗戰全面打響,也打破了一家人看似平靜的生活。

張恨水全家福

出于強烈的愛國熱情,張恨水將全家老小一同送回安徽老家后,只身一人前往重慶創辦抗日報刊。

但很快,周南無法割舍對丈夫的思念,帶著孩子一路輾轉來到重慶,在社會巨大動蕩之時,此舉不可謂不勇敢。

戰爭令張恨水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在重慶的生活也愈加艱難,而周南卻從無怨言,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她就滿足了。

周南陪著張恨水熬過了12年艱難的歲月,直到新中國成立,全家人才見到了生活的曙光。

張恨水與周南

然而,沒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1949年,時任文化部顧問的張恨水,突發腦溢血,全家人不得不變賣房產為張恨水治病。

此后,張恨水在三位太太的照顧下,病情有了好轉,而因腦溢血的后遺癥,他的手已無法握筆,腦力也大不如前,不得不停止了寫作。

失去經濟來源的一家人,只得依靠變賣房產的余款勉強度日,此時命運卻又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周南被查出乳腺癌。

張恨水雖變賣家財全力為周南治療,但三年后,周南依舊離開了人世。

周南與孩子

周南離世后,張恨水悲痛欲絕,每日在周南的墓前借酒澆愁,身體每況愈下,終在1967年因腦溢血復發,走完了他72年的戲劇人生。

縱觀張恨水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動蕩的時代造就了鴛鴦胡蝶派,也成就了張恨水,他的財富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和才華。

同時,因為謀生手段的單一,離開寫作的他,變得窮困潦倒。

張恨水塑像

在社會巨大變革的年代,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張恨水一生三次婚姻帶給他的傷痛遠大于快樂,即便這樣,他亦沒有拋棄任何一個妻子。

周南的女兒張政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父親離世時,手中攥著母親的照片,眼角流下了一行淚水。」

是辛酸,不甘,還是對這命運的耿耿于懷,如今已無人知曉。

那行淚水早已滲入時光的骨髓,融入了鴛鴦胡蝶如夢幻般的血液中。

也許每個人的命運早就寫在了小說的扉頁上,就像他使用了一生的筆名那般:「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