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當10年太子,父親讓位他卻死活不登基,最后被打暈強行抬上龍位

PubDate:2022-09-14

前段時間曾盤點過歷史上幾位比較特殊的太子,有等待幾十年才登基的太子,有參與謀反的太子,甚至還有娶比自己大12歲女囚犯的奇葩太子。

其實娶女囚犯的太子倒也可以理解,愛情的降臨,熱血男兒如何能夠抵擋?正所謂「愛江山更愛美人」,就是這個意思了。

可讓人想不通的就是那些參與謀反的太子,都知道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何必要多此一舉?

就算是老皇帝身體硬朗,多等些時日不就好了嗎,何必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呢?

就拿北宋的趙桓來說,他在太子位上呆了10年,父親讓位時,他卻死活不肯,

最后還是老皇帝將他打暈強行抬上了龍位。

那麼趙桓為何不想登基為帝,難道是貪圖太子的逍遙快活?

趙桓,宋徽宗嫡長子,15歲時立為皇太子。在嫡庶之別的封建社會,趙桓就是老天安排的未來皇帝。

可惜的是,他的身份雖好,卻攤上一個無能的父親宋徽宗。

宋徽宗的荒誕歷史不用多說,他因熱愛藝術而不理朝政,還重用蔡京等奸臣,搞得北宋烏煙瘴氣。

而趙桓自己也不爭氣,資質愚笨也就算了,還不好好學習,這就讓父親逐漸產生了厭惡之情。

恰巧三弟趙楷聰明睿智,又能說會道,每次都能逗得宋徽宗開懷大笑。

這還不算,趙桓還不懂得拉攏人心,身邊除了一個草包耿南仲支持他,別無他人。

為何說耿南仲是草包?

趙桓登基之后,他主張割地求和,并且排斥主張抵抗的名將李綱,最終導致唯一能夠拯救北宋的名將李綱被貶官外地。而沒有了李綱的北宋,很快就滅亡了。

當然了,這些都是后話,宋徽宗深知趙桓的種種缺點,因此他有過廢長立幼的想法。

不過幸運的是,趙桓娶了一位好妻子,朱璉。也就是被金國皇帝稱贊為:眾醉獨醒的朱皇后。

朱璉,吳康軍節度使朱伯材的女兒,妥妥的才女一枚。

政和六年,趙桓迎娶朱璉為太子妃,宋徽宗親自主持婚禮,這就讓朱伯材受寵若驚。

皇帝如此重視朱家,那麼以后自當粉身碎骨予以報答。

此后父親領兵鎮守邊關,朱璉就在東宮輔佐太子。

為了打消宋徽宗廢長立幼的念頭,朱璉幫助太子侍奉公婆,賢良淑德,通情達理的性格也得到了公婆的肯定。

與此同時,太子愚笨,又不太用功,還受到父親的冷落。朱璉就從旁輔佐,

經常和太子互動,這讓內心寂寞孤獨的太子感受到了溫暖。

在此后的日子里,夫妻二人宛如神仙眷侶一般,真的是羨煞旁人。

然而他們的幸福生活在10年之后戛然而止。

1125年,金軍滅亡了遼國,隨后派出兩路大軍南下攻宋。正在書房揮毫潑墨的宋徽宗聽聞這個消息后,

嚇得氣塞昏迷。

然而他醒來之后就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傳位給太子趙桓。

面對滅頂之災,父親都沒有辦法,毫無經驗的太子又該如何面對?

為此太子死活不肯登基。

這可真是可笑至極。大敵來臨之際,作為皇帝,不去思考如何保家衛國,如何調兵遣將,如何協調糧草軍備,反而和太子相互推讓皇帝的寶座。

看來「靖康之恥」也算是他們罪有應得,應該受到的懲罰。

雖然太子趙桓不愿意登基,但宋徽宗有辦法讓他就范。

如此危急的時刻,什麼登基大典之類的能免就免,直接將太子打暈抬上龍位,隨后宣讀讓位的詔書就可以了。

趙桓就這樣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可是他要面臨的,是內有蔡京這一幫蛀蟲奸臣,外有金軍的兵臨城下。他該怎麼辦?

朱皇后提出建議,可以罷免蔡京等人,然后提拔一批賢良之人,或許可以化解危機。

果然,被新提拔的才俊之中,有一個叫李綱的人脫穎而出,順利擊敗金軍,成功保衛了開封的安全。

然而金兵剛退,李綱就因為得罪了求和派而遭到陷害,

趙桓不分青紅皂白將其貶官外地。

等金軍再次來襲,趙桓還想請李綱出山時,已經為時已晚,開封已經被金軍重重包圍。

無奈之下,趙桓開城投降。之后朱皇后忍受不了金朝的受降儀式「牽羊禮」,一躍跳入井中自盡。

死前還留下了一首千古為之鼻酸的詩句:

「今日草芥兮,事何可說。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歸黃泉兮,此愁可絕!」

眾醉獨醒的朱皇后,不屈其節,應永垂軫恤。

而趕鴨子上架的趙桓,和其父親成為了笑話,被后世所不齒。

其實北宋不是沒有能人,而是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昏庸無能只顧享樂也就罷了,還沒有血性。面對強敵只會搖尾乞憐,但凡有人提議抵抗,都會遭到打擊。

若趙桓能夠頂住壓力,力保被誣陷的李綱,或許歷史可以改寫。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后人只能唏噓感嘆,從中吸取教訓,除此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參考資料:《宋史》

「今日草芥兮,事何可說。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歸黃泉兮,此愁可絕!」

眾醉獨醒的朱皇后,不屈其節,應永垂軫恤。

而趕鴨子上架的趙桓,和其父親成為了笑話,被后世所不齒。

其實北宋不是沒有能人,而是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昏庸無能只顧享樂也就罷了,還沒有血性。面對強敵只會搖尾乞憐,但凡有人提議抵抗,都會遭到打擊。

若趙桓能夠頂住壓力,力保被誣陷的李綱,或許歷史可以改寫。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后人只能唏噓感嘆,從中吸取教訓,除此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