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過于「懂事」,并不是什麼好事,家長要格外注意

PubDate:2022-08-27

大人夸誰家孩子,常掛在嘴邊的都是:這孩子真懂事!孩子對父母體貼,守規矩,主動為家庭承擔部分責任,這些都是「懂事」,「懂事」的孩子讓父母開心、放心。

但是,孩子懂事,父母真的可以開心、放心嗎?從心理學來看,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的小孩,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行為,那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

從小就過于懂事的孩子,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快樂。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是對懂事的孩子來說,即便再想吃糖,他們也不敢哭。只因為,一旦哭了,他們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懂事的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懂事的孩子無論對錯總是要先道歉;懂事的孩子可以體諒所有的人,唯獨自己受委屈;熊孩子只要偶爾做一件暖心的事就能讓所有人都夸贊,可懂事的孩子一旦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卻會讓全世界的人失望。

家長總是以為自己在教育孩子懂事,但實際上沒有。他們只是讓孩子陷入到巨大的驚恐、過低的自我認知、徹底的自我否定、懦弱到了極點的毀滅性心智。他們所謂的懂事,只是拂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于自我壓抑中,悄然啜泣。

懂事不是恐懼,不是懦弱,不是在侵凌面前,退縮并啜泣。懂事不是對孩子天性的壓抑,更不是讓孩子的退讓,滿足成年人的面子。懂事意味著孩子能夠正確解讀人際規則,不自卑,不狂妄,遇事時能夠明晰、簡捷的表達出自我愿望。

要告訴熊孩子,

撒潑打滾不是表達,不要讓熊孩子的哭喊尖叫得逞;鼓勵膽小的孩子,勇敢表達自我欲求。把小孩子視為大人,認真聽他們的每一句話,尊重他們的權利訴求。

我們不要用懂事去過分要求孩子,孩子心中健康而正面的感恩,是出于對父母為人格局的敬佩、對父母處世方式的認同、對父母為家操勞的感念,

還有對父母悉心栽培的感激。只有這樣,才能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孩子的心,才能讓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