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押送女囚很辛苦,為何官差搶著幹這份苦差事,其中的福利你想不到

PubDate:2021-12-05

看過《水滸傳》的人對林沖這個角色憤憤不平,尤其是在野豬林受到兩個衙役官差的欺辱,幸虧有魯智深相救不然就要命喪野豬林。古代壓抑囚犯的工作比較辛苦,但仍有不少官吏爭先搶後的想要從事這份工作,其中又有哪些緣由呢?

一、古代的押運工作

「從前慢車,馬也慢,一生只夠愛一人」這首小詩很多人都不陌生。古代路途遙遠兩地相隔重山萬水,想要去到另一個地方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車和馬以及小船。即便是徒步行走仍然很艱難,若是和帶著腳鐐的囚犯一起行走。就更加不易了。

今天很多名勝景區在那時還是荒蕪的曠野,尤其是四川、海南等地,要是犯人流放到這裡去,押送的官員不僅要陪同囚犯翻山越嶺,還要乘舟渡水,若是趕上了蜀道難那樣的一線天,就更加艱難了。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官吏的工作。古代的官和吏其實是2個級別。

官是由朝廷任命的,多數享受國家的薪資待遇,每年會發放一些糧餉和餉銀。

有很多官員不想做的工作便會招用一些人員,會給這些人員一部分錢,同時享受和官員一樣的職位權力,這部分雇傭人員稱為吏。例大多數從事一些官員不太喜歡的工作,

古代行路艱難,押解犯人的工作往往交給了小吏去做。

很多囚犯犯錯後,都被流放到很偏遠的地方,要去的地方要麼是極寒之地,七八月份就會飄起大雪,四下望去見不到一戶人家。要麼是極其潮濕的江南,當時四川安徽很多地方都沒有開發,多地都充滿了瘴氣。

人到了之後瘴氣彌漫,身體會很不適應,經常會有人得水腫病,同時也有很多毒蟲叮咬,這些地方也都是當時流放犯人的地方,犯人流放的押解任務也是苦不堪言。

犯人多數都身戴枷鎖,需要徒步走去流放之地,途中需要經過泥濘的山路,翻山越嶺,吃住也是風餐露宿,居無定所,和在京城中當值,每日出入繁華之地相比,這樣的條件可謂苦不堪言。本該無人願意前往,可是卻又有很多官吏爭先恐後地搶著去,這是為什麼呢?

二、流放之地的肥差

官吏們想要爭搶的工作主要是女囚的押送,中間有什麼不同嗎?那就需要了解一下被流放都是一些什麼人。古代的刑罰眾多,最殘忍的就是淩遲處死了,在明朝袁崇煥就曾經被處以淩遲處死。

影視劇中不便表現淩遲處死的殘忍,讓人誤解成淩遲是砍頭。其實不然,淩遲是將犯人砍傷三千多刀,一片片將肉刮掉,折磨而死。殘忍程度不言而喻。

最沒落的懲罰就是流放,而流放的對象大多數都是官員,此前手握重權,家產豐厚,一朝落難,舉家被流放。流放雖然不是死刑,但是很多人都到達不了目的地,在途中就去世了。而這些人從前都是非富即貴的高官。

這種人流放時都會帶有大多數的女眷,女囚犯的押送一下子成了肥差,大家爭先搶後的都想去。

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女眷吃不了途中的艱苦,她們從前養尊處優,都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平時府邸走動也很少,出門都有轎子乘坐,流放的路途她們怎麼承受得了呢?

再加上一路吃喝也是饑一頓飽一頓,遇到沒有住宿的地方,也只能在野外度過一夜,

睡覺吃飯的地方都是沒有的。若是在碰到押解林沖那樣的官吏,肯定走不到流放地,在中途就客死他鄉了,所以很多人想方設法的籌集銀兩給押送自己的官差。

本來囚犯帶著枷鎖,行走得慢,一去一回,就得幾個月,女囚走路更慢,來回的時間也浪費得多些。女囚的家人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在她們還沒出發時已經打聽好官吏的名字和住址,早早地送去了銀兩。

不僅如此,女囚的身上也會私藏銀兩,路途艱難時也會給官吏一些碎銀,尋求多方照顧。除此之外,官吏更喜歡押解女囚的原因是國家的補助,朝廷知道差事辛苦,額外也會多給一些補貼。

女囚家人送來的錢加上國家的補貼,這份大家不太看好的差事也就成了肥差。小吏的工資本就不高,和朝廷的官相比起來,他們的地位和薪資都要差上一節,押解也就算是很好的差事了。

押送囚犯也存在風險,很多人知道知己此去在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也有選擇鋌而走險的,走到某處地勢險要的地段,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方設法的逃走。囚犯若是逃跑,這可是重罪,丟了工作不算什麼,性命不保可就難了。

押解女囚大多是不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的。女囚大多文弱,走路尚且很慢,逃跑就更難了。一旦逃走被抓回來,不僅自己要處以死刑,一人獲罪殃及九族,自己的族人也會有滅頂之災。

古代的法律又極其嚴苛,監管囚犯不利,也是瀆職之罪,若是能一下子被砍頭還算是好的。若是被腰斬,剁手跺腳,落下了終身殘障,就更加艱難了。不觸犯刑罰才是最好的選擇。

總結

影視劇中押解囚犯的官吏總給人兇神惡煞的感覺,尤其是看了《水滸傳》後更是如此,武松大鬧飛雲浦,魯智深大鬧野豬林都是如此。為了不受迫害,只能多給官吏一些銀兩,才能免除道路上的艱難和折磨。

古代的刑罰苛刻,小錯誤也可能被貶官流放,即便是沒有任何錯誤的蘇軾不也因為烏臺詩案遭到流放,黃州四年,清苦貧寒,自給自足才有了蘇東坡的稱號,而跟隨他一同去黃州的女眷不知道有沒有遭受折磨。

總而言之,古代的刑罰過于苛刻,處罰的手段多數殘酷,不忍說出。這才有了肥差,成全了沒有正式編制的小吏,讓他們在其中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女囚的身上也會私藏銀兩,路途艱難時也會給官吏一些碎銀,尋求多方照顧。除此之外,官吏更喜歡押解女囚的原因是國家的補助,朝廷知道差事辛苦,額外也會多給一些補貼。

女囚家人送來的錢加上國家的補貼,這份大家不太看好的差事也就成了肥差。小吏的工資本就不高,和朝廷的官相比起來,他們的地位和薪資都要差上一節,押解也就算是很好的差事了。

押送囚犯也存在風險,很多人知道知己此去在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也有選擇鋌而走險的,走到某處地勢險要的地段,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方設法的逃走。囚犯若是逃跑,這可是重罪,丟了工作不算什麼,性命不保可就難了。

押解女囚大多是不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的。女囚大多文弱,走路尚且很慢,逃跑就更難了。一旦逃走被抓回來,不僅自己要處以死刑,一人獲罪殃及九族,自己的族人也會有滅頂之災。

古代的法律又極其嚴苛,監管囚犯不利,也是瀆職之罪,若是能一下子被砍頭還算是好的。若是被腰斬,剁手跺腳,落下了終身殘障,就更加艱難了。不觸犯刑罰才是最好的選擇。

總結

影視劇中押解囚犯的官吏總給人兇神惡煞的感覺,尤其是看了《水滸傳》後更是如此,武松大鬧飛雲浦,魯智深大鬧野豬林都是如此。為了不受迫害,只能多給官吏一些銀兩,才能免除道路上的艱難和折磨。

古代的刑罰苛刻,小錯誤也可能被貶官流放,即便是沒有任何錯誤的蘇軾不也因為烏臺詩案遭到流放,黃州四年,清苦貧寒,自給自足才有了蘇東坡的稱號,而跟隨他一同去黃州的女眷不知道有沒有遭受折磨。

總而言之,古代的刑罰過于苛刻,處罰的手段多數殘酷,不忍說出。這才有了肥差,成全了沒有正式編制的小吏,讓他們在其中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