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最強一家,水電氣一分不花,自己蓋房月生活費只需四萬,網友卻吐槽:樹葉當廁紙我受不了!

PubDate:2021-12-05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裡,有這樣一個鏡頭,毫無血緣關係、以偷東西維生的一家人坐在桌前,開心地吃著火鍋,哪怕觀眾知道這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但銀幕上的一家人,看起來是這樣快樂。錢能買到萬物,唯獨買不到幸福,最近一個日本家庭的故事,讓小編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體悟。

在日本青森縣三戶郡南部町中,住著這樣一家人。他們全家不買菜、沒有必要的水、電、天然氣,夫婦二人甚至沒有世俗意義上的固定工作,但他們依然過的輕鬆自在。

戶主田村余一,原來是一位舞者,他目前和妻子ゆに、3歲的兒子たいち目前正在實踐「自給自足」生活,所謂自給自足,就是自己創造,自己滿足。田村一家的衣食住行,除了電腦、汽車、肉蛋類,還有兒子的教育不能做到自給自足以外,其他的都已經完全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田村餘一出身青森,堪稱是當地的一位手工達人,

大學畢業後,他做過100多份工作,造房子、造爐子、接電線、挖水溝、做生活用品……就沒有他想不到,做不出來的東西。田村家就是他一手用廢舊板材搭起來的。別人賣房子要勤勤懇懇還房貸,這家的房子不要錢,都是自己造的。土地就是自家的地,想種什麼隨便種。

除了房子不要錢,田村家的特點還有三個「零」:沒電、沒水、沒瓦斯。這裡的三無指的是不和任何公司簽訂契約,他家的水電氣,幾乎可以等同于免費得到,靠的是這家人的腦筋和取自天然的資源。

電,靠的是兩塊太陽能電池和一臺蓄電機,

用太陽能電池板收集電能,存起來,電燈、手機、洗衣機、料理機通通往蓄電機上一接,省著點完全夠全家人使用。

一般家的太陽能電池板是在屋頂上,田村家的電池是在傢俱中心買的,2塊只要5000日元。只是因為電池數量有限,需要一天追著太陽跑,讓電池一直保持充電狀態。

為這,田村餘一還自製了電池架子,想怎麼動,就怎麼動。

水,用的是水渠,是夫妻幾年前親自開採的,能把水源引到家裡,供生活所用,只是不能喝。飲用水的話,一家人步行30分鐘去山泉接水喝。

家裡沒有水,上廁所怎麼辦?家裡還真有馬桶,上面一個座,下面一個桶,裡面放的都是枯樹葉子,上完就放點葉子,味道用自製的米糠消臭劑一蓋就沒了。

廁紙就是一片片葉子,

是早上妻子從獼猴桃樹上摘的。馬桶滿了,送到田裡施肥,真正是天然肥料。

最後是瓦斯,田村家沒有煤氣燃氣天然氣,一個簡易爐子就是廚房。爐子都是廢舊垃圾做的,燒的是房子附近撿的木頭和樹葉,上面架一口鍋。

節目組問能做飯嗎,妻子說沒問題,這火力壯得很。煮的炒的炸的,全都能做出來。關鍵是這爐子特別健康,炒東西沒有煙,往火裡扔兩塊栗子火就特別旺,跟安了個天然開關一樣。

不光水電免費、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DIY的,牙膏就用茄子、鹽、草磨成粉,洗髮水是拿草和自家的柿子醋做的。味增、醬油、鹽、茶葉,人家通通可以自己做出來。日常用品不管什麼都會做,光是這些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開銷。

唯一一個不方便的點是因為太費水了,這家的大人不洗澡,可能因為拍攝時天氣比較熱,小孩子就用涼水洗澡。

什麼?你說這樣的生活很難捱?偏偏這樣的生活,一家人過的輕鬆愉快,還把自己的心得傳在網上做成blog。宣傳老家、開收費講座、做知識分享。他們的一天也是悠閒度日,早上6點爸爸起床,給孩子做飯,出門撿柴火、到田裡摘菜、找木耳,妻子隨便幹點農活,兩人操勞一天,一家人在晚上吃一天唯一的一頓正餐,是真正的鄉野慢生活。這家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一場病都沒得過,健康成長。

田村平時在附近幹點雜工,換紗窗、收廢品、大掃除都做,時薪還是階梯型定價,2000日元一小時,500日元半小時,100日元3分鐘,一個月大概能掙40000日元。掙夠了生活費就行,他更願意把時間留給家人。

妻子就在家砍竹子,加工後做成天然竹吸管,一根500日元,去年賣了50根,收入25000日元。

這家的生活費只要4萬日元一個月,基本就是手機通話費、買肉蛋的錢,還有兒子的教育費用。可別看這家生活簡樸、手機,蘋果電腦,人家可是一件不少。

這對夫婦的邂逅也十分有趣,妻子原本是住在東京的歌手,29歲時正在考慮個人問題的時候,剛好在網上看到了田村余一發的徵婚啟事,妻子見面後,覺得這個男人人很好,很親切,兩人互生好感,四個月就閃婚了。婚後,兩人就過起了這樣的自給自足生活,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看完田村一家的故事,小編最為觸動的是田村餘一的創造力,其實以前,我們的祖輩也是這樣取自自然,還給自然,用手慢慢開拓著身邊的一切,只是隨著科技進步,人們漸漸熟悉了城市的生活,對鄉間野趣的那份天然的敏感,自然而然也就隨之退化了。

田村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他的錢,掙夠了生活費就可以,其餘時間就不再工作了。田村一家在世俗眼裡,絕對不能算是富有,甚至還有些簡陋,可他們依然獲得了幸福快樂,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城市人每日上下班通勤所追求的「更好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呢?

-END-

節目組問能做飯嗎,妻子說沒問題,這火力壯得很。煮的炒的炸的,全都能做出來。關鍵是這爐子特別健康,炒東西沒有煙,往火裡扔兩塊栗子火就特別旺,跟安了個天然開關一樣。

不光水電免費、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DIY的,牙膏就用茄子、鹽、草磨成粉,洗髮水是拿草和自家的柿子醋做的。味增、醬油、鹽、茶葉,人家通通可以自己做出來。日常用品不管什麼都會做,光是這些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開銷。

唯一一個不方便的點是因為太費水了,這家的大人不洗澡,可能因為拍攝時天氣比較熱,小孩子就用涼水洗澡。

什麼?你說這樣的生活很難捱?偏偏這樣的生活,一家人過的輕鬆愉快,還把自己的心得傳在網上做成blog。宣傳老家、開收費講座、做知識分享。他們的一天也是悠閒度日,早上6點爸爸起床,給孩子做飯,出門撿柴火、到田裡摘菜、找木耳,妻子隨便幹點農活,兩人操勞一天,一家人在晚上吃一天唯一的一頓正餐,是真正的鄉野慢生活。這家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一場病都沒得過,健康成長。

田村平時在附近幹點雜工,換紗窗、收廢品、大掃除都做,時薪還是階梯型定價,2000日元一小時,500日元半小時,100日元3分鐘,一個月大概能掙40000日元。掙夠了生活費就行,他更願意把時間留給家人。

妻子就在家砍竹子,加工後做成天然竹吸管,一根500日元,去年賣了50根,收入25000日元。

這家的生活費只要4萬日元一個月,基本就是手機通話費、買肉蛋的錢,還有兒子的教育費用。可別看這家生活簡樸、手機,蘋果電腦,人家可是一件不少。

這對夫婦的邂逅也十分有趣,妻子原本是住在東京的歌手,29歲時正在考慮個人問題的時候,剛好在網上看到了田村余一發的徵婚啟事,妻子見面後,覺得這個男人人很好,很親切,兩人互生好感,四個月就閃婚了。婚後,兩人就過起了這樣的自給自足生活,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看完田村一家的故事,小編最為觸動的是田村餘一的創造力,其實以前,我們的祖輩也是這樣取自自然,還給自然,用手慢慢開拓著身邊的一切,只是隨著科技進步,人們漸漸熟悉了城市的生活,對鄉間野趣的那份天然的敏感,自然而然也就隨之退化了。

田村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他的錢,掙夠了生活費就可以,其餘時間就不再工作了。田村一家在世俗眼裡,絕對不能算是富有,甚至還有些簡陋,可他們依然獲得了幸福快樂,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城市人每日上下班通勤所追求的「更好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