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醒:柿子通身是寶,最好別和這些東西同食。(今送:老年人便秘解決食方)

PubDate:2021-12-01

柿子是一種非常受大家喜愛的水果,因其色紅形圓,人們常取「事事如意」的諧音「柿柿如意」,來表達一種美好的祝福。

柿子含有糖類、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本草綱目》記載:「柿,高樹,大葉圓而光澤,四月開小花,黃白色,結實青綠色,八九月乃熟。」

柿子全身都是寶,各個部位都可入藥。

提 醒

建議大家適量食用柿子或柿餅,並且最好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餅中都含有較多鞣酸,空腹或大量吃,會和纖維素、蛋白質等物質形成不溶于水的柿結石。柿結石會引起急性胃痛、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腸梗阻等癥狀。

如若腸胃功能本身存在病患,柿結石存留在胃裡長時間不能排出,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導致出現炎癥、潰瘍等慢性損傷。

柿子或柿餅雖然好吃美味,但並不適合所有人群。凡脾胃虛寒,痰濕內盛,外感風寒,脾虛泄瀉,或患有瘧疾等癥的人群均不宜食用。

《神農本草經疏》記載:「肺經無火,因客風寒作嗽者忌之。冷痢滑泄,腸胃虛脫者忌之。脾家素有寒積及風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凡中氣虛寒,痰濕內盛,外感風寒,胸腹痞悶,產後,病後,瀉痢,瘧,疝,痧、痘後皆忌之。」

柿子雖好,但也有食用禁忌,最好不要和以下食物一起吃。

螃蟹: 《本草圖經》記載:「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

章魚:章魚味甘、性鹹寒,

無毒。其性冷而不泄,柿子甘澀性寒,二物同食,有損腸胃,易致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海帶:海帶中的鈣離子可與柿子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不溶性的結合物,容易影響消化吸收,導致胃腸道不適。

白薯:吃白薯後胃裡會產生大量鹽酸,柿子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澱。沉澱物積結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結塊,既難于消化,又不易排出。

中醫就是生活,堅持每天一點點,中醫改變您的生活質量。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可潤腸通便,改善腸燥便秘的食養方—— 黑芝麻杏仁·粥 。(請繼續往下看)

冰菊物語音樂:周桃桃 - 夜宴·情箏

開心的一天,從打開音樂開啟~~~

01

今日 · 食養

有病治病 無病養生

便秘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見。一方面,是因為老年人胃腸功能變弱,

食物容易在腸道內停留;另一方面,他們缺乏運動,胃腸蠕動變慢。

中醫認為,上了年紀的人很容易出現腸燥便秘,也就是大腸中的水液少了,腸燥了,導致糞便停留在了大腸中,出現習慣性地排便困難。

這類虛證的便秘是不能隨便用瀉藥的,這時候,不妨多吃一些黑芝麻,它可以很好地潤腸燥。《本草匯言》記載:「多服令人腸滑,緣體質多油故也,宜蒸熟食之良。」

黑芝麻杏仁 · 粥 

原料:黑芝麻30g、甜杏仁15g、當歸9g,白糖適量。

方法:

1.將黑芝麻、甜杏仁碾碎,磨成糊狀,隔水蒸15分鐘左右

2.當歸煎湯後調服,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功效:潤腸通便,改善腸燥便秘。

週期:每日一次,食用七天,休息一段時間再食用。

柿 皮

柿皮是柿子沒有成熟的青色果皮。柿皮味甘、澀,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滇南本草》中記載:「柿皮貼疔瘡無名腫毒。」將未成熟的柿子摘下,削取外果皮,貼敷在患處即可。

柿 蒂

柿蒂是柿的宿存花萼,也就是通常說的「柿子把兒」。其味苦、澀,性平,歸胃經,具有降逆下氣、止呃的功能,柿蒂味苦降泄,

專入胃經,善降胃氣而止呃逆,為止呃要藥。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氣上逆所致各種呃逆均可應用。如《濟生方》中將柿蒂與丁香、生薑等同用,治胃寒呃逆。

柿 葉

柿葉一般秋季採收。柿葉味苦、性寒,歸肺經。其具有清肺止咳、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肺熱咳喘、肺氣脹、各種內出血、津傷口渴等。

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可取柿葉、茶葉各適量,用沸水沖泡約15分鐘即可飲用。該茶飲可不拘時服,每日1~2劑,但要注意晚上不要喝,以免影響睡眠。

此外,柿葉還可以治療面部褐斑,方法是青嫩柿葉曬乾,研成細末,取50克與凡士林50克混合調勻,臨睡時塗搽于黃褐斑處,第二天早上洗去。一般連續使用15~30天,黃褐斑可慢慢消退。

柿 花

柿花,顧名思義,

是柿子樹的花。花落時採收,具有降逆和胃、解毒收斂的功效。其主要治療嘔吐、吞酸。《滇南本草》記載「(柿花)治一切嘔吐、吞酸流液」,可取3~6克,煎湯服用。柿花也可外用,「柿花曬乾為末,治痘瘡破爛搽之。」

柿 餅 霜

柿餅霜指的是柿餅外所生的白色粉霜。其味甘、性涼,歸心、肺、胃經。具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的功效。主要治療肺熱燥咳、咽幹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等,還能治慢性氣管炎。遇乾咳喉痛可用柿霜溫水化服,每日2次分服。但因為柿餅霜性涼,所以風寒咳嗽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