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飯吃好,中飯吃飽,晚飯吃少

PubDate:2021-11-30

中國人傳統的膳食習慣為每日進餐分為三次。早五六腑空虛,需大量攝取營養,因此早飯要吃好;勞碌一上午,下午還需繼續工作,中飯要吃飽,能補充體力;晚上人即將進入休養狀態,為避免夜晚睡不好,晚飯應少吃。

在傳統膳食中,一日三餐是為身體提供能量的重要保障,但該如何吃,很多人卻不得而知。

清晨人體各器官空虛,吃早飯可以調和陰陽,如果上午9時之前沒有吃早飯,

那麼脾胃沒有東西可以運送到五臟,這時人就會感覺到頭暈。因此,早飯一定要吃好。

午餐是補充上午工作、學習消耗的體力,以備下午能繼續工作、學習,因此午餐沒必要像早餐吃得那麼好,但也必須吃到感覺微飽。

晚飯的進餐時間一般在18~19時,而21時後人體血液大部分供應給其他臟腑之用,如果晚餐吃得過多、過晚,脾胃沒有了氣血供應,消化能力變弱,那麼食物就會堆積胃中,造成「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狀態。久而久之,脾胃受累,其他臟腑也會引起疾病。

因此,要想健康長壽,飲食習慣一定要改善,養成早飯吃好、中飯吃飽、晚飯吃少的習慣,這樣營養才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夜晚也會睡得更安穩。

飲食指導

早飯宜營養、清淡。午飯搭配宜豐富多樣,肉、禽、蛋、豆製品品種、蔬菜、水果等需均衡。晚飯進餐時間不宜過晚。

晚飯後,可外出散步、活動筋骨,促進胃腸蠕動,避免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