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討厭別人來自己家,也不願到別人家的人,十有八九是以下3類人

PubDate:2021-11-20

01

曾有作家寫道:「社會逐漸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愈發親密,而是逐漸變得疏遠。」

在以往那個人心樸素,世道並不複雜的時代裡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的,每個人都能做到和睦相處,攜手共進退。

可是,當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我們卻發現,所謂的「真感情」早已成為了奢望,而虛情假意已然成為了常態。

有句話其實說得特別好,當薄情寡義成為了常態,那真心相待將成為一種罪過。

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外人身上,更出現在了朋友親人身上。

你跟某些朋友特別好,但你不想與之有太多的往來,只想保持一定的距離,各相安好,不要讓矛盾出現。

你跟某些親戚關係不錯,但你知道,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與這些親戚關係太好,其實不是什麼好事。

以往朋友之間相互拜訪的情況少了,以往親戚之間相互串門的行為也不見了。而在今時今日,

大多人都活成了「薄情」的模樣。

要知道,討厭別人來自己家,也不願意到別人家的人,十有八九是這三類人。

02 討厭跟別人來往密切的人,都習慣于「獨處」。

現代社會的人心愈發複雜,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難測。也許,你對別人的一廂情願,換來的不過是別人的恩將仇報而已。

曾見過這麼一個人,他所交的朋友特別少,也很少跟身邊的親戚朋友往來。更重要的是,他習慣一個人過日子。

他的某個朋友問他,別人都過著「群來群往」的生活,為何你非要過「獨來獨往」的日子呢?

他說了這麼一段話,一群人生活,不見得是好事。跟別人靠得太近,終究會產生一定的矛盾。既然如此,為何非要自尋煩惱呢?

在他眼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近,過分親密,其本質就是在「自尋煩惱」。

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選擇「獨處」的情況會愈發變得突出。獨處的本質,並非是孤僻,而是一種「看透」。

你去別人家拜訪,不見得別人就喜歡你。別人來你家串門,不見得你就特別高興。有些時候,留點空間給別人,

留點空間給自己,也許效果會更好。

兩隻刺蝟靠得太近,會互相傷害。唯有保持距離,才能讓關係長青。

03 討厭跟別人來往密切的人,都不想招惹「麻煩」。

俗話說得好,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你說的話太多,相信你就會招惹到不同的是是非非。你習慣于強出頭做事兒,

甚至多管閒事,相信你就會碰到無數的煩惱。

在這個世上,安穩就是奢侈品,煩惱才是常態。有些時候,你不招惹煩惱,可煩惱偏偏就來到你的身邊。

就拿職場中的同事來說,你本來就沒有得罪他的心思,可他還是忌恨了你,把你當成是眼中釘和肉中刺。

就拿家族中的親戚來說,你只想好好地與之相處,可他還是對你產生了「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就是一場劫難。還未發生劫難之前,也許你還喜笑顏開,認為沒有什麼關係。可一旦劫難發生之後,一切的禍患就來了。

為何我們總是習慣一個人承擔責任,而不願意讓責任影響到家庭呢?就是因為家庭是我們的歸宿,它不能受到外界的影響。

所以說,討厭別人來自己家,也不願到別人家的人,他們都特別謹慎,不願意招惹麻煩。

04 討厭跟別人來往密切的人,都希望過點「安靜」的小日子。

《增廣賢文》有言:「鬧市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人們年輕的時候,自然需要到嘈雜的都市當中賺錢。

可是,當人有了一定的錢財,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後,相信這個人就需要過點「安靜」的小日子了。

這種變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所經歷。

剛出來工作那幾年,我們習慣于「廣交朋友」,認為朋友遍天下就好,甚至還跟這些陌生人掏心掏肺,生怕別人不相信我們的真誠一般。

可是,換來的結果是什麼呢?要不就是別人的背叛,要不就是別人的套路,要不就是別人的冷漠相待罷了。

當我們有所經歷之後,相信我們都會有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你跟別人那麼好,最後吃虧的終究是你自己。

人,終究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喧鬧」的日子裡面。因為越是喧鬧,人的靈魂越是空虛,越是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往往需要我們從「安靜」中尋覓。靜,才能生財。靜,才能生慧。靜,才能修身養性。

可以說,減少與別人交往,這並非是絕情,而是一種追求幸福感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