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國演義》:人生有三道坎,邁過方得圓滿

PubDate:2021-11-06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魯迅曾說:「每個中國人身上都有三國氣,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三國》。」

一部《三國演義》寫盡各色英雄,

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的一生,要邁過種種坎坷。

人這一輩子,就是在過坎兒,其中更有三道坎至關重要。

01

人生第一道坎:少年戒色

蘇軾在《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中寫道:「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年輕人血氣方剛,往往禁不住誘惑,容易沉迷色相。

史稱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但他卻娶了醜女黃月英。

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話,就連鄉間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莫學諸葛擇妻,正中阿承醜女。」

世人皆為諸葛亮感到惋惜,但他自己卻很滿意,因為他看中的不是女子的容貌,而是內涵。

黃月英雖醜,但才華極高,相傳木牛流馬就是她幫助諸葛亮製造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諸葛亮選擇黃月英,

便是「重德才,輕容色」的表現。

從廣義來講,「色」不只是「容貌美色」,也包括金錢名利等一切人世間的誘惑。

東漢末年,很多青年才俊渴望建功立業,于是他們選擇早早出山,去投靠一些勢力龐大的集團,以求得償所願。

就在眾人汲汲于名利時,諸葛亮卻選擇了隱居隆中,這一隱就是十年之久。

諸葛亮雖然志存高遠,但卻守之以靜。

他白天耕作,夜晚讀書,閒暇會友,日子過得安安靜靜,心性也磨練得淡泊如水。

可以說,沒有這段躬耕山林的潛心學習,也就沒有後來名垂青史的諸葛武侯。

諸葛亮深知「經受住誘惑」對少年人的重要性,所以他後來屢次寫家書告誡兒子: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孔子家語》有言:「見利不虧其義,

見死不更其守。」

誘惑是一件華麗的錦衣,一旦穿上就容易迷失自我。

尤其是對涉世未深的少年人來說,酒色名利便是穿腸毒藥,一不小心,斷送一生。

因此,年輕人當有一份「八風吹不動,獨坐紫金臺」的平淡與堅守,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遠離誘惑,敬謝浮名。

從喧囂中突圍,于誘惑前靜心,如此,方是人生大幸。

02

人生第二道坎:中年戒鬥

如果用一個詞兒來概括《三國演義》的精彩之處,我想「龍爭虎鬥」再合適不過了。

不管是戰場上的明刀明槍,還是戰場外的鬥智鬥法,都讓人津津樂道。

爭鬥固有勝敗,而勝敗背後的道理更值得我們回味。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東吳大都督,頗具才智。

曹操大軍南下之際,東吳陣營大多數官員都勸孫權投降,只有周瑜和魯肅二人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為孫權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可以說,周瑜是赤壁之戰中最耀眼奪目的將星。

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爭強好勝。

正是這種「好鬥的性情」,使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共抗曹操,

諸葛亮展現出了過人的謀略,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周瑜十分不爽。

礙于聯盟的關係,周瑜多次暗中設計,企圖除掉諸葛亮。

有一次,周瑜讓諸葛亮往聚鐵山斷曹軍糧道,欲借曹操之手除掉諸葛亮。

但諸葛亮看穿周瑜之計,于是便對魯肅說道:

「吾水戰、步戰、馬戰、車戰,各盡其妙,何愁功績不成,非比江東公與周郎輩止一能也。」

魯肅連忙問道:「為何說我與大都督只有一能呢?」

諸葛亮笑道:「江東有傳言說,水戰靠周郎,陸戰有子敬,可見大都督是不擅長陸戰的。」

此言傳入周瑜耳中,引得他勃然大怒,于是便準備「自引一萬馬軍,往聚鐵山斷曹軍糧道。」

為了與諸葛亮爭勝置氣,周瑜竟忘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差點自投羅網,壞了大事。

《道德經》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許多時候,你越是想爭勝,就越容易遭受失敗。

須知,做人不爭不搶,才能萬事勝意。

《國朝典故》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明代有個官員叫楊複,家裡養了兩頭豬。

每天,僕人都會去後湖採摘新鮮的浮萍來餵養。

有一天,僕人來到後湖采萍,碰到了另一個官員的僕人。

兩個人為了采到新鮮的浮萍,吵得不可開交。

後來,楊複的僕人氣不過,就跑回家去向楊複告狀,希望楊複為他出頭。

楊複得知事情的原委後,沒有生氣,而是寫了一首詩:

太平門外後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

一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裡好撐船。

在楊複看來,浮萍本來不是自己的專屬物,又何必斤斤計較,倒不如豁達一點,以和為貴。

最終,楊複以自己的大度化解了兩家的矛盾。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裡寫道:「中年是一場鬥爭,人鬥不過命,命鬥不過時間。」

塵世間,最紛擾的兩個字,莫過于「爭鬥」。

人至中年,塵世爭鬥經歷頗多,應該懂得「不爭的人才好命」的道理。

不爭,並不是得過且過,而是換個姿態面對生命。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做一個平和豁達的中年人,不僅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更能從容地面對自己。

03

人生第三道坎:老年戒得

《莊子》有言:「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高飛之鳥,亡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

做人不應貪婪,見好就收才是明智之舉。

曹操擊敗張魯,攻佔漢中後,兵鋒正盛。

此時,司馬懿向曹操建議乘勝進軍,攻打蜀地:

「劉備剛得益州,人心未附,現在又同孫權爭奪荊州。

這正是我們進攻益州的最好時機,若我們繼續進兵,西蜀必然瓦解。」

曹操聽後,感歎道:「人苦無足,既得隴右,複欲得蜀?」

經歷過赤壁之戰的大敗,晚年曹操少了一份貪婪,多了一份穩重。

他深知自己的後方還不穩定,而蜀地的劉備又絕非易與之輩,所以選擇了知足而退。

也許,這對于曹操來說,已經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菜根譚》說:「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

不過,世人大抵心存貪念,總想得到更多東西,結果卻把現在所有的東西也失掉了。

欲望會遮蔽良知,人心也將因此變得難以直視。

日本有一個男子,在34歲時以70日元進入股市,在84歲高齡一年賺進200億日元。

這個男子便是被日本金融界稱為「股市之神」的是川銀藏。

他曾在80歲時狂賺300億日元,但後來卻都打了水漂,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貪心。

1976年,日本由于水泥需求急劇下降,中小水泥廠紛紛停業倒閉。

是川銀藏仔細分析後認為:日本水泥公司的下跌走勢已接近尾聲,政府為瞭解決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肯定要大興土木,水泥必定會暴漲。

于是,是川銀藏開始默默低價吃入日本水泥公司股票。

1977年,日本水泥業果然逐漸復蘇,眾多水泥公司的股價開始一路飆升。

而此時,是川銀藏已經吃入了日本水泥公司3000萬股,最終獲利30多億日元。

後來他還準確預測了銅價的上漲,買入同和礦業並大賺300億日元。

本來一切都很完美,但因貪心,是川銀藏沒有及時收手,最後就連他30億日元的本金也險些不保。

不過,是川銀藏後來抓住機會投資金礦,再次收穫了200億日元。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這次他知足而止,迅速獲利了結,最終再創日本股市神話。

《道德經》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到老年,日薄西山,沒有了年少時的活力,凡事但順心意,切不可強求。

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只要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幸福快樂,那便不枉此生了。

年輕時,我們要不斷拿起。

年老時,我們要學會放下。

路遙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在少年,當淡泊明志,勇敢地抵禦外界誘惑;

人在中年,當不爭不搶,以豁達心胸包容一切;

人在晚年,當知足常樂,後退一步,海闊天空。

世路雖坎坷,人生何其樂。

邁過這三道坎兒,人生才能得以圓滿。

與朋友們共勉。

而蜀地的劉備又絕非易與之輩,所以選擇了知足而退。

也許,這對于曹操來說,已經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菜根譚》說:「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

不過,世人大抵心存貪念,總想得到更多東西,結果卻把現在所有的東西也失掉了。

欲望會遮蔽良知,人心也將因此變得難以直視。

日本有一個男子,在34歲時以70日元進入股市,在84歲高齡一年賺進200億日元。

這個男子便是被日本金融界稱為「股市之神」的是川銀藏。

他曾在80歲時狂賺300億日元,但後來卻都打了水漂,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貪心。

1976年,日本由于水泥需求急劇下降,中小水泥廠紛紛停業倒閉。

是川銀藏仔細分析後認為:日本水泥公司的下跌走勢已接近尾聲,政府為瞭解決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肯定要大興土木,水泥必定會暴漲。

于是,是川銀藏開始默默低價吃入日本水泥公司股票。

1977年,日本水泥業果然逐漸復蘇,眾多水泥公司的股價開始一路飆升。

而此時,是川銀藏已經吃入了日本水泥公司3000萬股,最終獲利30多億日元。

後來他還準確預測了銅價的上漲,買入同和礦業並大賺300億日元。

本來一切都很完美,但因貪心,是川銀藏沒有及時收手,最後就連他30億日元的本金也險些不保。

不過,是川銀藏後來抓住機會投資金礦,再次收穫了200億日元。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這次他知足而止,迅速獲利了結,最終再創日本股市神話。

《道德經》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到老年,日薄西山,沒有了年少時的活力,凡事但順心意,切不可強求。

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只要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幸福快樂,那便不枉此生了。

年輕時,我們要不斷拿起。

年老時,我們要學會放下。

路遙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在少年,當淡泊明志,勇敢地抵禦外界誘惑;

人在中年,當不爭不搶,以豁達心胸包容一切;

人在晚年,當知足常樂,後退一步,海闊天空。

世路雖坎坷,人生何其樂。

邁過這三道坎兒,人生才能得以圓滿。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