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拼命打壓你,是鍛煉抗挫力」:這個多少父母信奉的「真理」,卻毀了孩子一生

PubDate:2021-11-06

1

前兩天,看到一個讓人特別生氣的新聞。 

在河南,奶奶因擔心孫女養的狗咬人,以10元的價格把孫女養了兩年的小狗賣了。

小女孩知道後,竭力阻止,崩潰大哭,一直哭著哀求奶奶:「不要賣狗。」 

她還奪回奶奶手中的10元錢,還給狗販子。連狗販子都看不下去了,一直勸說:「不要賣了,不要賣了。」 

可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女孩心愛的小狗,還是被賣掉了。 

看到狗販子越走越遠,女孩子坐在地上,傷心欲絕。 

隔著螢幕,我們都能感受到女孩的悲慟。 

在大人眼裡,賣掉小狗,這樣以後才不會發生咬人事件,少了很多後患。 

可是,在孩子眼裡,那不僅僅是一條小狗,而是她最好的小夥伴,朝夕相處了兩年。 

眼睜睜地看著小狗被賣掉,這可能會成為女孩一生的童年陰影吧。 

評論區,網友們也都在心疼女孩。

看著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樣子,這也勾起了一些網友童年的傷心往事。

雖然已經成年了,可是,小時候的傷心事,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抹去。 

10塊錢做不了幾件事,但是,這個10塊錢卻成了女孩的心理黑洞。 

可能很多年以後,她都會想起那個下午,奶奶將自己心愛的小狗賣掉了,她很無助、心痛,可是卻什麼都做不了。 

奶奶能有什麼壞心思呢?只是擔心小狗咬人才賣掉。

只是明明可以有很多方法來解決,她卻偏偏選擇了最傷害孩子的一種。 

小女孩的這個心理黑洞,可能需要一輩子去治癒。

2

或許很多事,在父母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可在孩子那裡,卻是天大的事。 

當面毀了孩子的東西,這是最殘忍的行為,撕裂了親子關係,還將孩子推向了無盡的深淵,也許終其一生,他們都難逃這個陰影。 

在B站看到一個視訊,一個網友很喜歡模型,滿滿一櫃子的模型,都是自己親手做的,從造型到最後的噴塗,付出了時間和精力。 

可只因頂撞了喝完酒回來的父親,父親便伸手砸了他的一個模型。

看著心愛的模型被摧毀,他忍不住據理力爭;

結果,遭來父親更瘋狂的行為,

把他所有的模型都毀壞了。 

視訊中,他沒有說話,只有一地觸目驚心的殘骸,和壓抑的哭聲。 

父親到底是和孩子有多大的仇,要當著孩子的面,毀掉他心愛的一切。 

看著滿地的狼藉和一地的碎片,可以想象,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小夥,內心也是碎了一地。

或許,父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服從自己;可是,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孩子和父母的隔閡,也就從這一刻埋下了種子。 

那些破碎的聲音,似乎是在告訴孩子——你心愛的東西不重要,你的快樂不重要,你的難過我也看不到。

不僅如此,「我還要摧毀你的感受,用武力證明這個家到底誰說了算」。 

心理學家威利·詹姆斯說過一句話:「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父母是孩子內心最重要的人。孩子最深層的渴望,就是獲得父母認可,感受到父母的重視。 

回到前面的例子,父母破壞的不僅是孩子的物品,還有他們的自尊。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而且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自尊意識越來越強。

父母的這種破壞行為,會造成孩子的低自我價值感,甚至可能造就孩子的低自尊人格。 

心理學上,低自尊人格的人不能客觀地評價自我,缺乏對自我價值的全面認識,對自己所能做到的成果也不敢接受,甚至不認可。 

表弟小時候很喜歡彈珠,各式各樣的收集了很多。 

有一次,同學搶他的彈珠,他動手打了同學,被請了家長。他爸爸很生氣,不僅沒有理解到孩子所面臨的處境,反而二話不說,就把那些彈珠都倒進了門口的小河裡。 

當時是冬天,表弟想都沒想,就直接跳進了河裡,想撈回自己的彈珠。

可是,表弟被大人們救上來以後,他爸又揍了他一頓。 

從那以後,表弟就像是變了一個人。

本來成績還可以的他,開始蹺課,

去打遊戲機,經常和同學打架……

老師罰他站在教室門口,他都無所謂,還和同學有說有笑的。 

他爸罵他沒臉沒皮,他也無所謂。 

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需要成年人的細心呵護和理解。自尊心被撕碎的孩子,他們不會有感受到自尊,也沒有自信。 

父母這種毀掉孩子心愛東西的行為,可能還會養出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不聽話就會被父母破壞心愛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常常處于擔驚受怕中,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又會惹父母生氣,缺乏安全感,逐漸就會形成看他人顏色做事的習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 

電影《狗十三》裡的李玩,她養了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走丟了,很傷心難過。家人隱瞞她,還買回來一條酷似愛因斯坦的狗,

但被李玩識破了,她要找回她的狗,但父親卻打了她。 

他們不理解,愛因斯坦在李玩心中是不可替代的,他們認為都是狗,沒有什麼好悲傷和難過的。 

最後,李玩妥協了,在弟弟生日會上,親戚點了一份狗肉,說是招牌菜,而她含著淚,隱藏心中所有的話語,微笑著吃下那塊狗肉,因為她已經懂得了去討好父母以及身邊的人。 

這是養育的悲劇,因為我們的孩子再也不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了。 

沒有自尊和尊嚴感的孩子,像是一個空心人,毫無幸福感可言。 

3

有一句話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這足以證明孩子的世界無小事。 

事實上,影響一個人最嚴重的創傷往往都發生在童年。 

當孩子在遭受了不恰當的糟糕對待時,比如,被毀了心愛的玩具,他們很難用言語表達「我被傷害了」、「我很難過」、「你這樣做是錯的」。 

因為無法用言語說出自己「受傷」了,所以這些傷害被隱形,創傷也便形成了。 

童年是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很多創傷一旦存在,便直接寫進了人格編碼中。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董潔的兒子因為媽媽「偷吃」了自己的零食,委屈地說:「那可是我最愛吃的!可你全給我吃了!」說著說著,還大哭起來。 

只是普通的零食而已,可是,在孩子心裡,這並非是一件小事。 

好在董潔最後道了歉:「我不知道這樣東西在你心目中那麼重要,對不起,我不知道沒有它,你會那麼傷心。」 

董潔的兒子雖然很難過,但是,面對媽媽的道歉,他還是選擇了原諒。董潔也表示,以後只要是兒子的東西,她一定會尊重兒子的意見。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保護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依靠成人的權威「以大欺小」、「強迫服從」。 

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父母需要給予小心的呵護。

在綜藝節目《想想辦法吧!爸爸》中,戚薇的女兒Lucky丟了一個破舊的化妝蛋。在飛機上,Lucky爸爸李承鉉發現後,費了很大的力氣,終于幫女兒找回了它。

一個化妝蛋幾塊錢就可以買到,何況丟的還是一個破舊的,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李承鉉並沒有這樣,因為Lucky睡覺時,是一定要有這個化妝蛋的,這對于Lucky來說,是無可替代的。

所以他積極地想辦法,終于,Lucky的化妝蛋失而復得。 

不得不說,李承鉉真的是「神仙爸爸」,懂得理解孩子,重視孩子的想法,也給孩子成長中建立了安全感。 

莫里斯·桑達克說:「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有的父母總覺得孩子似乎和自己越來越疏遠,話越來越少,其實,問題不是在孩子那裡,而是在自己這裡。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年齡小,可也有真切的思想和感受。 

我們需要去尊重孩子,並理解他們。不要把孩子當成弱小的人來征服,只有被溫柔以待的孩子,長大後,才會以溫柔待別人。 

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去尊重孩子呢? 

首先,在意孩子的感受。 

心理學家說,孩子和父母聊天時,通常會拋出測試氣球,如果父母在意他們的感受和想法,他們會繼續表達,而如果父母表現的無所謂,他們會結束話題。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重視,而父母尊重的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會隨之變得強大。 

其次,要學會徵求孩子的意見。

父母對孩子生活的一手包辦,這種帶有控制感的愛,會讓孩子感覺到密不透風。

和孩子有關的事,我們可以聽一聽孩子的意見,問問他們有什麼想法,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感受到被尊重,他們會更願意負起責任來。 

再次,允許孩子有不一樣的意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和父母相悖時,我們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而是接納和理解,肯定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再和孩子進行討論,他們說的是否可行,或者直接付諸行動,看看是否真的行得通。 

雖然,孩子因我們而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我們給予的;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非要當著孩子的面,摧毀他們的一切,因為當你摧毀時,便是恨的開始。 

微笑著吃下那塊狗肉,因為她已經懂得了去討好父母以及身邊的人。 

這是養育的悲劇,因為我們的孩子再也不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了。 

沒有自尊和尊嚴感的孩子,像是一個空心人,毫無幸福感可言。 

3

有一句話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這足以證明孩子的世界無小事。 

事實上,影響一個人最嚴重的創傷往往都發生在童年。 

當孩子在遭受了不恰當的糟糕對待時,比如,被毀了心愛的玩具,他們很難用言語表達「我被傷害了」、「我很難過」、「你這樣做是錯的」。 

因為無法用言語說出自己「受傷」了,所以這些傷害被隱形,創傷也便形成了。 

童年是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很多創傷一旦存在,便直接寫進了人格編碼中。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董潔的兒子因為媽媽「偷吃」了自己的零食,委屈地說:「那可是我最愛吃的!可你全給我吃了!」說著說著,還大哭起來。 

只是普通的零食而已,可是,在孩子心裡,這並非是一件小事。 

好在董潔最後道了歉:「我不知道這樣東西在你心目中那麼重要,對不起,我不知道沒有它,你會那麼傷心。」 

董潔的兒子雖然很難過,但是,面對媽媽的道歉,他還是選擇了原諒。董潔也表示,以後只要是兒子的東西,她一定會尊重兒子的意見。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保護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依靠成人的權威「以大欺小」、「強迫服從」。 

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父母需要給予小心的呵護。

在綜藝節目《想想辦法吧!爸爸》中,戚薇的女兒Lucky丟了一個破舊的化妝蛋。在飛機上,Lucky爸爸李承鉉發現後,費了很大的力氣,終于幫女兒找回了它。

一個化妝蛋幾塊錢就可以買到,何況丟的還是一個破舊的,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李承鉉並沒有這樣,因為Lucky睡覺時,是一定要有這個化妝蛋的,這對于Lucky來說,是無可替代的。

所以他積極地想辦法,終于,Lucky的化妝蛋失而復得。 

不得不說,李承鉉真的是「神仙爸爸」,懂得理解孩子,重視孩子的想法,也給孩子成長中建立了安全感。 

莫里斯·桑達克說:「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有的父母總覺得孩子似乎和自己越來越疏遠,話越來越少,其實,問題不是在孩子那裡,而是在自己這裡。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年齡小,可也有真切的思想和感受。 

我們需要去尊重孩子,並理解他們。不要把孩子當成弱小的人來征服,只有被溫柔以待的孩子,長大後,才會以溫柔待別人。 

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去尊重孩子呢? 

首先,在意孩子的感受。 

心理學家說,孩子和父母聊天時,通常會拋出測試氣球,如果父母在意他們的感受和想法,他們會繼續表達,而如果父母表現的無所謂,他們會結束話題。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重視,而父母尊重的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會隨之變得強大。 

其次,要學會徵求孩子的意見。

父母對孩子生活的一手包辦,這種帶有控制感的愛,會讓孩子感覺到密不透風。

和孩子有關的事,我們可以聽一聽孩子的意見,問問他們有什麼想法,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感受到被尊重,他們會更願意負起責任來。 

再次,允許孩子有不一樣的意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和父母相悖時,我們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而是接納和理解,肯定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再和孩子進行討論,他們說的是否可行,或者直接付諸行動,看看是否真的行得通。 

雖然,孩子因我們而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我們給予的;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非要當著孩子的面,摧毀他們的一切,因為當你摧毀時,便是恨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