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等我們老了,就回鄉下老家,看日出日落,看炊煙嫋嫋,看彼此慢慢變老!

PubDate:2021-11-01

等我們老了,就回鄉下老家。

老屋、菜園、稻田、溪流,還有村口的大樟樹,在熟悉的風景裡,看日出日落,看炊煙嫋嫋,看彼此慢慢變老......

老家,是夢開始的地方。

每個人的心中,都一副關于老家的圖畫。那裡,有熟悉的山川河流,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有熟悉的嫋嫋炊煙,有熟悉的風土人情,更有一家人的嬉笑怒駡,喜樂哀愁。

記憶裡的老家,如同木心先生所寫的「從前的日子過得很慢,車、馬、郵件都很慢......」

爸爸媽媽總是天光出門夜進屋,哥哥姐姐總是像個「小家長」,管教著調皮的弟弟妹妹,家務活仿佛總也幹不完,放牛、扯豬草、撿拾柴火,又苦又累,卻也是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最好時機。

在田野裡奔跑,在小溪裡打鬧,自由自在的山風中,有泥土的味道,也有四時花朵的芬芳,舉目遠眺,山的那邊,除了更高的山,還有我們無邊的想象......

上學,讀書,走出大山,成為小夥伴們最大的默契和祝願。

桃花謝了又開,燕子飛去又飛回來,禾苗綠了,稻子又黃了,時間悄然流逝,我們也褪去了青澀與幼稚,堅定地去往遠方。

一個個長途汽車站,一個個火車停靠網站,老家,成為遠遠地甩在身後的風景,成為打拼路上,不竭的力量源泉。

老家,

是塵封的美景,是這麼近又那麼遠的聖地。

或許,離開老家太久的人,心中總是五味雜陳。

就像多年未見的戀人,就像一個沉睡的夢,想要輕輕地靠近,遠遠地觀望,生怕打擾到她;卻又渴盼最熱切的擁抱,最幸福的團圓,如同歷經波折的童話故事,結局總是圓滿。

唐代詩人宋之問曾生動地描摹過這份激動又忐忑不安的心境: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老家,在時光的隧道裡,是不是依然保存著兒時的樣貌,有熟悉的煙火味道,有可親可愛的父母兄妹,有淳樸善良的鄉鄰......

原來,我們念念不忘的,不僅僅是老家的風景,更是那些陪伴我們走過一段人生旅程的那些人......

老家,是揮之不去的想念,是葉落歸根的去處。

等我們老了,就一起回鄉下老家吧!

老家的房子,或許已經搖搖欲墜,長滿了野草和青苔,落葉鋪滿了門前的小路,野果掉落了一地。

眼前的一切,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它們也在等待著主人的歸來。

不如翻新一下老家的宅院吧。只要房子的主體還足夠結實,

就不要推倒重建。翻新的房子,總會留存往日的記憶。

那個燒柴火的土灶臺,那扇雕花的木門,那些落滿了灰塵的老物件,給它們重新粉刷、加固、上油漆,修舊如舊,讓現在的我們,與從前的我們,找到時光的連結點,妥妥地安放一路的心酸與疲憊,夢想與榮光。

從這裡出發,在這裡落腳,兜兜轉轉一大圈,那就是我們的人生,綻放過芳華,也漸漸歸于沉寂,如同凋零的繁花和落葉,只願重回大地,靜臥在泥土裡,悄悄地蛻變。

等我們老了,就回鄉下老家吧。

褪去背負在身的榮譽、枷鎖和其他一切束縛,安安心心地當個老農,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生活得像從前一樣,養雞養鴨,自給自足。只是,門前屋後的菜園裡,不僅有應季蔬菜,還種上了各種花花草草。

面對良莠不齊的收成,多也歡喜,少也淡然,以一顆感恩的心,過隨心所欲的日子,只要自己開心,一切就都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