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滸傳》:人近五十,貴有三品

PubDate:2021-11-01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

作者:洞見·紅妝

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曾這樣評價《水滸傳》:

「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百看不厭。」

一部《水滸傳》,就是一部世事人情之書。

少時,在電視上看《水滸傳》:

愛的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之中閃現的那些「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人物;

歎的是,波詭雲譎的廟堂之後藏著的那些「甫能待得功成後,死別生離意莫還」的故事。

所以那時,最愛楊志的街頭行義和李逵的山間殺虎,最厭宋江的假仁假義、兩面三刀。

而人到中年,重讀水滸時才發現,一百零八英雄好漢的各色人生背後,

藏著的其實是處世之道。

做人,要管得住嘴。

《道德經》有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很多時候,多嘴多舌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管住自己的嘴。

畢竟,言多必失,語多必敗。

李逵便是如此。

梁山眾英雄「選舉」山寨之主時,宋江和盧俊義兩人還在客氣辭讓,

李逵就口不擇言道:「哥哥(指宋江)若讓別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殺將起來。」

菊花之會上,宋江作《滿江紅》一詞。

樂師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李逵便大罵:「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直讓宋江下不了臺來。

平日裡和梁山眾好漢相處時,李逵更是處處管不住自己的嘴。

初遇宋江,脫口便稱其為「黑漢子」,全然不顧宋江感受;

去集市買魚,聽說魚要等主人來了才能賣時,便像個潑皮一樣大聲嚷嚷起來。

小時候看《水滸傳》,最不解的就是:為什麼對宋江忠心耿耿的李逵最終會被他以一杯鴆酒了斷性命呢?

如今算是明瞭了——對于宋江而言,保全自己的忠義之名是畢生所求。

而李逵若留在世上,難免會說出什麼不當之語,

玷污他的一世英名。

和李逵相比,《紅樓夢》裡薛寶釵的「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可真是大智慧啊。

摩洛哥有句俗語:「言語給人的傷害往往勝于刀傷。」

曾國藩在給弟弟曾國荃的書信中也千般叮囑:「戒多言」。

所以啊,行事,一定要管得住嘴。管住嘴,才能守住心。

曾在書中看過這樣一則猶太人的智慧寓言:

一天,一位富商突發奇想:「市場上最貴的東西是什麼呢?」于是他吩咐僕人去把它買回來。

不一會兒,僕人回來了,但買回來的卻是舌頭。

過了兩天,富商又吩咐這個僕人:「你去把市場上最廉價的東西買回來。」

富商以為僕人會買些針線之類的,可是這次,僕人買回來的還是舌頭。

富商不解,問:「前兩天我叫你去買最貴的東西,

你把舌頭買回來。今天我要你去買最廉價的東西,你又把舌頭買回來。這是什麼道理呢?」

僕人答道:「舌頭這種東西,好則高貴無比,壞則低賤至極。」

知乎上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話越少?」

有個高贊回答是:「因為吃夠了說錯話的虧。」

人生一世,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管住自己的嘴,是一輩子的修行。

世事變幻,人生如夢,與其多言多錯、多嘴多災,不如管住嘴、守住心。

行事,要壓得住火。

「空有一柄祖傳的寶刀,刀是好刀,卻被一枚銅錢羞青了臉」。

提起楊志,大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武藝非凡、重義守信的英雄來:

他應過武舉,官至殿司制使,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自己更是一心想著憑藉一身本領光耀門楣。

這樣的家世、武功、志向,就算稱不上天之驕子,那也算得是人中龍鳳了。

只可惜,再好的家世、再高的武功、再遠的志向也彌補不了行事壓不住火給他帶來的災難。

「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一回中,潑皮牛二要買楊志的刀,楊志喊價三千貫,牛二喝問:「甚麼鳥刀,

要賣這許多錢!」

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

牛二不信,叫他一一演示。

最後更是口出狂言:「我沒錢,但我要你這口刀!」

楊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

牛二不服,揮起右手一拳打來,楊志躲過之後,隨手拿起刀來,「一時怒起」便揮刀砍死了牛二。

佛說:「怒者,心之奴。」

怒氣就像心魔,如果我們壓不住它,就會被它壓制,成為它的奴隸。

楊志就是如此。他的悲劇命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他的火爆性格:

面對潑皮牛二,他本可以置之不理或一拳打倒,但他壓不住火,情緒失控之下一刀將其殺死,犯下殺人重罪。

所以做人啊,一定要壓得住火。

因為一個無賴潑皮而斷送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楊志的遭遇充分印證了那句話:

「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佛家有句諺言:「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可烈烈怒火燒光的,又何止是善功善德。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有對情侶因生活瑣事發生爭吵,女孩一怒之下把男朋友的論文和資料全刪了。

結果可想而知。

一分怒氣九分害,壓不住的火,是把雙刃劍,容易傷了別人、害了自己。

人啊,都有火氣,但只有壓得住火的人,才能避開災禍、贏得生活。

處世,要沉得住氣。

看過《水滸傳》的人,多少都會覺得宋江有點「假」。

明明是假仁假義,卻說得冠冕堂皇;明明是兩面三刀,卻做得滴水不漏。

所以年少時看《水滸傳》,最討厭的人物就是宋江。

如今重讀水滸,才發現:

火要藏住,才是本事;氣要沉住,方為格局。

所有的長袖善舞,不過是知曉世事無常之後,無奈老練圓滑的睿智;

所有的八面玲瓏,不過是看透人心難測之後,不得不沉住氣的格局。

古語有言:「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為人處世,須得沉得住氣,就像雷雨蓄而不發,靜待時機,直到最後雷霆一擊、爆出最強的力量一樣。

所以,處世啊,一定要沉得住氣。

就像宋江:

閻婆惜處處言語傷他,他也不惱,只是「不上門便了」;與武松初次見面時,武松要打他,他也不怒,還把武松讚美了一番;眾人推選他為山寨之主,他心中明明也有此想法,卻還是能靜下心來分析利弊……

易中天老先生說:「人貴三得: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沉得住氣。」

沉得住氣,方成大器。

諸葛亮沉著冷靜,七擒孟獲,終使對方心悅誠服,一舉平定南中叛亂;

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床寫作,數十年如一日,蟄伏良久,終成一代名家。

把「氣」沉進生命裡,上天自會給你最好的回饋。

電影《功夫瑜伽》裡有句臺詞說得好啊:

「人行走江湖,最忌心浮氣躁,沉得住氣,方能為大師。」

人到中年,處處都是江湖。

唯有沉住氣,才有機會成為人生的「大師」、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天地。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

當水滸的傳奇在風雨飄搖中漸漸消逝,俠義心、江湖事也好,英雄恨、斷腸淚也罷,一切的一切都終將塵歸塵、土歸土。

真正留存于現世的,是水滸英雄們用血和淚的經歷換來的做人、行事、處世的真義,那就是:

做人,管不住嘴則多禍;

行事,壓不住火則多災;

處世,沉不住氣則多煩惱。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壓住火、管住嘴、沉住氣。

如此,就好。

直到最後雷霆一擊、爆出最強的力量一樣。

所以,處世啊,一定要沉得住氣。

就像宋江:

閻婆惜處處言語傷他,他也不惱,只是「不上門便了」;與武松初次見面時,武松要打他,他也不怒,還把武松讚美了一番;眾人推選他為山寨之主,他心中明明也有此想法,卻還是能靜下心來分析利弊……

易中天老先生說:「人貴三得: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沉得住氣。」

沉得住氣,方成大器。

諸葛亮沉著冷靜,七擒孟獲,終使對方心悅誠服,一舉平定南中叛亂;

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床寫作,數十年如一日,蟄伏良久,終成一代名家。

把「氣」沉進生命裡,上天自會給你最好的回饋。

電影《功夫瑜伽》裡有句臺詞說得好啊:

「人行走江湖,最忌心浮氣躁,沉得住氣,方能為大師。」

人到中年,處處都是江湖。

唯有沉住氣,才有機會成為人生的「大師」、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天地。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

當水滸的傳奇在風雨飄搖中漸漸消逝,俠義心、江湖事也好,英雄恨、斷腸淚也罷,一切的一切都終將塵歸塵、土歸土。

真正留存于現世的,是水滸英雄們用血和淚的經歷換來的做人、行事、處世的真義,那就是:

做人,管不住嘴則多禍;

行事,壓不住火則多災;

處世,沉不住氣則多煩惱。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壓住火、管住嘴、沉住氣。

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