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從小「經常抱」和「沒人抱」,長大之後差距明顯

PubDate:2021-11-01

對于很多新手爸媽來說,小寶寶出生後是應該時常抱著呢?還是應該把他放在小床裡培養他的獨立自主能力呢?這對于接受西方事物比較多的我們來說成了一個難題。

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西方人的某些觀念中,認為孩子早晚是要獨立的,因此寶寶在出生後,他們的爸爸媽媽就為他們準備好了獨立的房間和獨立的嬰兒床。

可在咱們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親情是需要培養的,而這種情感的連結,來自寶寶從小就被媽媽抱在懷裡。前者是理性,後者的是感性,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做哪樣的取捨?

現在我們用一組實驗來解決大家的左右為難:科研人員們讓剛出生的猴寶寶離開猴媽,分別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奶瓶媽媽一個絨布媽媽。結果研究者們發現,小猴子們更喜歡和絨布媽媽在一起。于是,實驗的結論就是,對世界懵懂無知的小生物,

他們更喜歡溫暖的撫觸和感覺,而不是只有奶喝的冰冷的奶瓶。

由此,我們是不是也知道了答案?比起生理上的發育,心理上的訴求對于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而且諸多的經驗和實例也表明,一個從小「經常抱」和「沒人抱」的孩子,成年後的差距,

至少有3個方面是明顯的。

1)大腦發育差距明顯

從小就「經常抱」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健全,他們在行為處事時,智商和情商都相對線上,我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是絕對的優勢。

2)安全感上差距明顯

孩子一哭就能被媽媽抱的孩子,多半內心更有安全感,這有助于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而一個無論怎麼哭都沒人干涉的孩子,多半心理和精神上在成年後都會出現問題。

3)人際關係差距明顯

被「經常抱」的寶寶,在他們的神經系統中,善意的占比更高,所以他們也會下意識地表現出更多有善意的行為。而這一特點,為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奠定一定基礎。

不過,「經常抱」寶寶,也分怎麼抱,只有遵循抱娃「三原則」他們的身心才能發育得更好:

原則一:0-3月,隨便抱

出生後的三個月內,是寶寶建立起安全感的最關鍵時期。所以,對于這麼大的孩子家長不需要顧慮很多,多多抱她是絕對沒有錯的。就算不抱的時候也要多做身體上的撫觸,這對孩子內心建立起安全感有絕對性的幫助。

原則二:4-6月,回應抱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也越來越大。孩子運動時家長儘量不要去抱,當孩子對父母有要求時,他將要學會判斷孩子的意圖,在弄清孩子的真正意思以後再抱起孩子不遲。

原則三:7-12月,鼓勵抱

此時的孩子已經不再局限于在床上探索世界了。

這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抱,應該是具有獎勵意義的。

比如,孩子開始學走路,媽媽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以示對孩子的鼓勵。再比如,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媽媽可以把寶寶抱起來,作為對寶寶的讚賞。總之,即便是媽媽抱抱寶寶,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正確的抱娃能夠讓寶寶成長得更快、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