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我害怕……」孩子深夜不敢獨自上廁所,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無數父母學習

PubDate:2021-10-31

你家的孩子膽子小嗎?

近日,浙江的一位媽媽,鼓勵兒子深夜獨自上廁所的視訊火了。

小男孩晚上不敢獨自上廁所,媽媽便耐心地一步一步地鼓勵兒子。

她告訴孩子可以「勇敢三步走」。

第一步「開門」,第二步「開燈」,第三步「邁開腿」。

每一步,這位媽媽都教的非常耐心。

即使孩子一直卡在「第二步」,遲遲不敢去客廳開燈。

她也沒有不耐煩,依舊是溫柔地鼓勵兒子:

就這樣,在她的不斷鼓勵下,孩子終于鼓起勇氣沖進了客廳。

雖然很快男孩就被嚇得跑回來了,但和之前不敢出房間門相比,孩子真的進步很大了。 畢竟,就算是成年人要克服內心的恐懼也需要一點點來,更何況是孩子。 他能夠勇敢地獨自沖進漆黑的客廳,已經很厲害了。 當然,最令人佩服的還是男孩的媽媽。

面對膽小的兒子,她深夜的耐心鼓勵,實在太暖心了。

要知道,當孩子說「我害怕」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只有家長理解孩子的恐懼,鼓勵孩子衝破恐懼,孩子才會邁出克服恐懼的第一步。 否則,孩子只會越來越膽小。 其實,孩子小時候怕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除了怕黑以外,孩子可能還有一些無厘頭的害怕,比如:「媽媽,那裡有怪獸,我害怕」等等。 這些恐懼在我們成年人眼中,會覺得有些滑稽甚至莫名其妙。 為此,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們的恐懼,第一反應就是「這有啥好怕的」! 就像《家有兒女》裡的媽媽劉梅。 她得知兒子劉星看完《午夜兇鈴》嚇得不敢睡覺,便覺得有點兒子的害怕來得莫名其妙。
她告訴劉星,他害怕的都是電影裡面的,都是瞎編的,不用放在心上。 甚至,她在陪劉星的時候,還特意給劉星講了一個紅手綠手大白手的鬼故事。
但劉梅不知道,自己覺得不可怕的事情,對劉星來說很恐怖。 所以,在劉梅講完鬼故事之後,劉星不僅沒有得到安慰,
反而更害怕了。 他嚇得晚上根本不敢閉眼睛睡覺,甚至在大半夜要揮著自己的「寶劍」來保護自己。
劉星原本可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卻因為害怕變得如此膽小敏感。 這一幕,看得人十分揪心。 面對孩子們的「恐懼」,家長一旦用「這有什麼好怕的」來安慰孩子,
不僅不會幫孩子消除恐懼,反而會進一步加深孩子們的恐懼。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到: 為此,家長只有先接受孩子的恐懼,才能更好地幫孩子緩解恐懼,突破自己。
《兒童情緒心理學》這本書裡指出: 可以說,孩子對某些事物的恐懼其實是一種本能。
賈靜雯的女兒咘咘,很怕家裡的掃地機器人。 對此,賈靜雯說可能孩子見到掃地機器人自己會動,就會自己在腦海裡創造出一些令自己恐懼的事情。
其實,這種事情在孩子小時候真的很常見。 年幼的孩子通常會有泛靈心理,
也就是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義的東西。 這種下意識的腦補,自然就有好有壞。 所以,千萬別覺得,孩子的「害怕」太過于幼稚。 這是孩子的本能。 家長只有尊重孩子這種本能,理解他們的恐懼,才能帶領孩子撕掉膽小的標籤,成為更加自信優秀的人。 在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有一期是媽媽們帶著其他家的孩子去體驗不同的項目。 葉一茜和何潔的兒子七寶一組,項目是攀巖。 對此,七寶的第一反應就是太高了,害怕。
他站在攀巖牆前,始終無法上前嘗試。 看著害怕的七寶,葉一茜非常有耐心,她說: 「我們先試一下好不好,你要相信阿姨啊。」 沒有強迫,也沒有對孩子恐高的輕視。 就這樣,在葉一茜溫柔的鼓勵和教學之下,七寶邁出了自己勇敢的第一步。
隨後,葉一茜一直沒有放棄鼓勵七寶。 看著七寶一步一步突破自己,葉一茜也在不斷地為他加油,誇讚他的勇敢。
慢慢地之前還恐高遲遲不願意嘗試的小七寶,最終完成了攀巖項目。 而葉一茜對待孩子「害怕」的方式,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孩子的成長中,有快樂,就會有恐懼。 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眼光定義孩子們的恐懼。 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用溫柔的方式鼓勵孩子,陪他戰勝恐懼。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成長,對家長亦是如此。 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作為過來人,我們對此更應該多一些理解與耐心。 沒有天生就膽小的孩子,只有處理不好的大人。 要想孩子能夠自信陽光地成長,家長們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 要尊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尤其是恐懼。 因為,只有克服恐懼,孩子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希望家長們都能正確對待孩子們的「害怕」,讓孩子積極陽光地長大! 他站在攀巖牆前,始終無法上前嘗試。 看著害怕的七寶,葉一茜非常有耐心,她說: 「我們先試一下好不好,你要相信阿姨啊。」 沒有強迫,也沒有對孩子恐高的輕視。 就這樣,在葉一茜溫柔的鼓勵和教學之下,七寶邁出了自己勇敢的第一步。
隨後,葉一茜一直沒有放棄鼓勵七寶。 看著七寶一步一步突破自己,葉一茜也在不斷地為他加油,誇讚他的勇敢。
慢慢地之前還恐高遲遲不願意嘗試的小七寶,最終完成了攀巖項目。 而葉一茜對待孩子「害怕」的方式,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孩子的成長中,有快樂,就會有恐懼。 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眼光定義孩子們的恐懼。 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用溫柔的方式鼓勵孩子,陪他戰勝恐懼。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成長,對家長亦是如此。 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作為過來人,我們對此更應該多一些理解與耐心。 沒有天生就膽小的孩子,只有處理不好的大人。 要想孩子能夠自信陽光地成長,家長們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 要尊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尤其是恐懼。 因為,只有克服恐懼,孩子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希望家長們都能正確對待孩子們的「害怕」,讓孩子積極陽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