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孝女辭高薪工作照顧13年「推輪椅帶病父窮遊8年」不喊苦,親手改造私家花園:只要爸爸高興

PubDate:2021-10-26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對于家住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金城鄉張武村39歲的村民李琴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

她親自照顧父親13年,為了讓爸爸開心,還連續8年推輪椅帶爸爸出遊,並用舊物親手為老父打造「私家花園」,她的孝心感動無數人,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

兒子剛滿月父親卻突然患病

溫婉謙和是李琴給人的第一印象,39歲的她,眼神中透露出同齡人所沒有的堅韌與沉穩。

早上6點多,李琴和丈夫王建成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李琴先給父親洗漱完畢後,丈夫就從床上抱起岳父,輕輕地放在輪椅上,推到餐桌前開始給老人餵飯。

一個月後,李福興病情趨于穩定並出院。女兒李琴在工作之餘,一邊學習護理知識,一邊負責護理爸爸,母親身體不好,李琴晚上就睡在父親房間的另一張床上,方便每兩小時一次起夜照看。

此時,李琴的孩子剛滿月。

辭去高薪照顧父親

2006年2月,為了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李琴到離家5公里的一家公司上班。

雖然剛進公司只是個辦公室基層員工,但她的勤奮好學受到了主管的重用,很快晉陞為分管生產和銷售的副總經理,「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拿5000塊錢,那時候在農村也算比較高的了」。

後來,在李琴的主導下,貸款十多萬人民幣(約新臺幣40萬至50萬)把家裡已近100年的危樓進行了翻修。

然而,厄運再次降臨!2007年3月,李福興再次發病,從此再也不能說話。2013年7月,母親張竹青也去世。

當時,姐姐在學校教書工作忙,妹妹還在讀大學,照顧父親的重任落在了李琴的肩上。

2013年母親離去後開始,李琴為了讓父親心情舒暢,就一個人推著輪椅,約上三五好友,借一輛麵包車,帶著父親出去「窮遊」。

李琴調侃道:「別人出門都是帶著零食、水果、而我都是帶著尿布、飯盒、勺子。」

2014年5月,李琴辭去工作專心照顧父親。而這時,丈夫王建成來到李琴身邊當上了「上門女婿」。為減輕妻子的負擔,身患疾病的丈夫,就在家附近打零工補貼家用。

哄父親開心為其打造私家花園

李琴告訴記者,父親只能吃流食。她每天都要準備新鮮的蔬菜、水果,還有肉類,要講究營養搭配。食物配好煮熟後,再把食物打成糊糊狀,喂給父親吃。

「我姐姐每週都會來幫我照顧父親,她每天來都會買來一大堆東西,

吃的喝的。」李琴說,除了牛奶,一些時令水果諸如火龍果、蘋果、香蕉等也必不可少。「他不知冷暖,我們更要加倍呵護。」李琴說。

圖為李琴為父親修建的小花園

原先泥濘的地面,李琴從外面撿來各種形狀的石頭,在家裡鋪了一條「丫」型的類似鵝卵石的小道,搭了一些架子做成回廊,種些藤蔓植物纏繞上去。再花了500塊錢回收了50條廢舊輪胎,噴繪成五顏六色的掛在牆上,然後把一盆盆吊蘭放進去。家裡用過的廢舊輸液管,外面撿的塑膠瓶,自家種的老葫蘆……經李琴巧手一剪一編,或做成吊花盆的繩子或做成種花草的花盆……

圖為李琴為父親修建的小花園

在院子初具花園雛形後,李琴又開始動起了心思。愛動手的她,總覺得院子裡少了些許生氣,那何不做一個魚塘呢?再做一個噴泉?想到就要做到,隨後,冒著室外近40攝氏度的高溫,李琴開始了勞作。「這個魚塘是靠牆開挖的,有80公分深,是我一錘一錘鑿出來的,父親就坐在旁邊的蔭涼地方,當時遍地狼藉很難看,現在看來有模有樣,還像那麼一回事。」李琴對記者說,魚塘裡配的生化池水循環系統,那是她自己設計安裝的,還有一個小小的噴泉,也是她做的一個小點綴,裡面魚兒游來游去,成為小院裡最動人的景致。

創立公益美術館和圖書室

2017年,李琴與三位老師合辦了一個美術培訓機構。

在與老師們和家長的交談中,李琴發現村裡的孩子們還缺少一個讀書看報的地方,每次去縣城圖書館要跑好幾公里的路程。

于是,2020年,李琴又利用父親留下來的一座老房子和廢舊物品,在自己家裡自己動手,給村裡孩子們建造了一個圖書室,供大家免費閱讀。

她還經常組織活動,讓村裡的孩子和成人免費到這裡畫畫、看書學習。

李琴坦言,她希望張武村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和知識的薰陶,今後有如畫般的人生。

16年前,李琴原本可以像其他人一樣,過上相夫教子的舒適日子,然而,那場變故卻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可是,李琴卻用另一種方式,在新的軌跡上走出了響亮的步伐!

李琴始終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她不放棄,勇敢地去闖去拼,一定會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裡面魚兒游來游去,成為小院裡最動人的景致。

創立公益美術館和圖書室

2017年,李琴與三位老師合辦了一個美術培訓機構。

在與老師們和家長的交談中,李琴發現村裡的孩子們還缺少一個讀書看報的地方,每次去縣城圖書館要跑好幾公里的路程。

于是,2020年,李琴又利用父親留下來的一座老房子和廢舊物品,在自己家裡自己動手,給村裡孩子們建造了一個圖書室,供大家免費閱讀。

她還經常組織活動,讓村裡的孩子和成人免費到這裡畫畫、看書學習。

李琴坦言,她希望張武村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和知識的薰陶,今後有如畫般的人生。

16年前,李琴原本可以像其他人一樣,過上相夫教子的舒適日子,然而,那場變故卻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可是,李琴卻用另一種方式,在新的軌跡上走出了響亮的步伐!

李琴始終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她不放棄,勇敢地去闖去拼,一定會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