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蹤4個家庭的養娃方式,20年後結果驚人:父母做好這點,比有錢更重要

PubDate:2021-10-2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幾乎佔據了養育觀念的主流。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加入養娃大軍,「愛與自由」也逐漸盛行開來。

而持有不同養育理念,可能會養成完全不同的孩子,如果把這兩者搭配起來,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Ps:

X軸代表了父母對孩子建立規則的約束程度,從左到右程度越來越淺。

Y軸代表了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與自由,從下到上,程度越來越深。

大家會屬于哪一類呢?小編覺得大家絕大部分都屬于①類父母,原因後面會揭曉。

1

成長在規則與愛之下的孩子

 長大會變成什麼樣?

◆ 有愛有節制型父母:愛與規則並行

亞瑟的父母,很尊重亞瑟的需求,但他們給予孩子的自由往往都有一定的范圍與條件。

比如:

亞瑟可以自由的玩耍,即使玩具一團糟也不會被批評,但是在玩完了,他會幫助父母一起收拾玩具;

他會被允許吃冰淇淋,但僅限在周日;

亞瑟也會被允許看電視,但每天只能看30分鐘;

當發生矛盾時,父母會很認真傾聽亞瑟真實的想法。

在父母的引導下,長大後的亞瑟:

能獨立、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能始終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在課堂上,他會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生活中,他也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自我調節情緒。

◆ 寬容型父母:給予孩子無限制的寵愛、忽視規則的建立

Peter的父母,會滿足Peter所有的願望,並給予Peter足夠的自由,從來都不會對他說「不」!

他想要什麼,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滿足。

他不想走著了,那就不用走,父母會一直抱著他;

他想要吃冰淇淋,不論是什麼情況下,父母都會買給他;

徹夜遊戲也不會被阻止。

Peter在沒有任何規則的環境下長大,這就導致他完全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處理與他人的矛盾與關係。

◆ 專制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較少、秉持嚴格的規則意識

Sara父母一直所秉持的理念都是:

嚴格的規則,對于孩子的成長以及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生活中,Sara的媽媽會很嚴格的執行所制定好的規則:

如果Sara哭,媽媽會告訴她立即停止;

如果Sara反抗,媽媽會讓她立即去角落待著;

如果Sara忘記了做家務,媽媽會不允許她玩玩具。

逐漸,sara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每天都會認真做好媽媽安排的任務;

為了不惹父母生氣,得到父母的寵愛與關注,Sara變得越來越聽話。

因為Sara從未被允許自己做決定,做任何事情都不會遵循她的內心,這就導致長大後的Sara,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忽略型父母:滿足物質需求,卻沒有愛與陪伴

Lili的父母很忙很忙......忙著工作、忙著賺錢。

Lili的童年,看到的總是匆匆忙忙的父母,孤單一直都是Lili生活的代名詞。

她每天都會想象著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但現實中她從來沒有收到過父母給予的回饋,更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與關注。

因為長期缺乏關注與愛,Lili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她甚至沒有辦法與他人建立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這也導致她越來越不自信。

「我根本不值得被愛」,這是Lili對自己的評價。

4種不同的養育方式,最後養出了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情,還有很多外部影響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但總的來說,一個家庭,是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2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與規則並行

孩子需要愛與自由,但也需要規則的約束,這兩者其實一直都不衝突。

關愛與信任是親子教養所有行為的基礎和保障,而規則與限制是孩子內心安全堡壘的一環。

給予純粹的愛與自由,那可能就是一味地溺愛;嚴格的規則與約束而忽略了愛,可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並丟失了自我。

就像一位媽媽說的「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建立規則,但這所有都需要帶著愛」,有愛有規則,親子關係也才能更親密、更協調、更平等。

如何給予孩子最堅實、最深厚的愛,菌菌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與答案,這不必菌菌多說,這是本能。

只是,在建立規則過程中,菌菌把之前踩過的坑總結了一下,寶媽們也可以參考參考。

◆ 規則的建立,不能毫無約束力

我們在制定規則的時候特別容易走極端,極端嚴格超過孩子的承受力,太過鬆散孩子不會產生緊迫感。

這多體現在,孩子行為不妥當時,父母沒有及時提醒,或者父母在講述規則時,只是無效的威脅,並沒有讓孩子體會到規則存在的意義。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多用肯定句,平靜而堅定的告訴孩子,「我們不尖叫,如果你難受,可以跟我一起做下深呼吸。」

別看孩子小,他們能在父母的表情狀態裡,讀懂你的資訊。

◆ 規則的建立,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年齡與規則要匹配,這是規則順利進行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比如:你希望一個歲多的孩子就能夠用叉子或勺子吃完他所有的食物。

很明顯這已經超過了年齡的范圍,同時這也會給實際執行帶來很大的阻力,而過高的期待也會導致孩子內心種下「我沒有辦法讓爸媽喜歡我」的陰影。

所以,我們在制定規則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每制定一個規則,多跟孩子解釋一下為什麼,以及可以帶來怎麼樣的説明,都會有利于孩子增進對規則的理解。

◆ 規則需要保持一致性

這項可能對于很多家庭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規則保持一致性,一方面是家庭成員需要統一戰線,另外一方面就是父母本身要做到以身作則。

一人唱白臉,一人唱黑臉,這在執行規則時,是萬萬不能的,它會讓孩子產生逃避的心理。

規則與愛是平行的,界限與自由是共存的。

有規則的愛,有界限的自由,才是我們能給予孩子醫生的財富。

最後養出了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情,還有很多外部影響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但總的來說,一個家庭,是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2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與規則並行

孩子需要愛與自由,但也需要規則的約束,這兩者其實一直都不衝突。

關愛與信任是親子教養所有行為的基礎和保障,而規則與限制是孩子內心安全堡壘的一環。

給予純粹的愛與自由,那可能就是一味地溺愛;嚴格的規則與約束而忽略了愛,可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並丟失了自我。

就像一位媽媽說的「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建立規則,但這所有都需要帶著愛」,有愛有規則,親子關係也才能更親密、更協調、更平等。

如何給予孩子最堅實、最深厚的愛,菌菌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與答案,這不必菌菌多說,這是本能。

只是,在建立規則過程中,菌菌把之前踩過的坑總結了一下,寶媽們也可以參考參考。

◆ 規則的建立,不能毫無約束力

我們在制定規則的時候特別容易走極端,極端嚴格超過孩子的承受力,太過鬆散孩子不會產生緊迫感。

這多體現在,孩子行為不妥當時,父母沒有及時提醒,或者父母在講述規則時,只是無效的威脅,並沒有讓孩子體會到規則存在的意義。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多用肯定句,平靜而堅定的告訴孩子,「我們不尖叫,如果你難受,可以跟我一起做下深呼吸。」

別看孩子小,他們能在父母的表情狀態裡,讀懂你的資訊。

◆ 規則的建立,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年齡與規則要匹配,這是規則順利進行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比如:你希望一個歲多的孩子就能夠用叉子或勺子吃完他所有的食物。

很明顯這已經超過了年齡的范圍,同時這也會給實際執行帶來很大的阻力,而過高的期待也會導致孩子內心種下「我沒有辦法讓爸媽喜歡我」的陰影。

所以,我們在制定規則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每制定一個規則,多跟孩子解釋一下為什麼,以及可以帶來怎麼樣的説明,都會有利于孩子增進對規則的理解。

◆ 規則需要保持一致性

這項可能對于很多家庭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規則保持一致性,一方面是家庭成員需要統一戰線,另外一方面就是父母本身要做到以身作則。

一人唱白臉,一人唱黑臉,這在執行規則時,是萬萬不能的,它會讓孩子產生逃避的心理。

規則與愛是平行的,界限與自由是共存的。

有規則的愛,有界限的自由,才是我們能給予孩子醫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