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人生三重境界:愛乾淨、養靜氣、有涵養

PubDate:2021-10-20

作家亦舒寫道:

「活著應該有活著的樣子,衣服頭面得四四整整,家居潔淨,工作做好,不是為閒人,而是為自己。」

漫漫山河,滄海悠悠。

即使深陷雞毛蒜皮,也要活出自己的境界。

乾淨、靜氣、涵養,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房屋乾淨,生活豐富

「心安靜則無躁,心乾淨則無憂。」

把房屋打掃乾淨,內心自然也輕鬆。

乾淨,是最好的氣質。

郭婉瑩,是民國時期的富家千金,上海永安公司的四小姐。

1957年,她的丈夫被關進監獄,

而她也被下放到農村。

挖魚塘、挑河泥,從滿肩血皮到滿肩硬痂,用錘子把大石頭砸成小石塊,從滿手血泡到滿手老繭。

1966年,丈夫去世,她背負14萬債款,帶著孩子住在不到7平米的亭子間。

即使如此困難,她依然活得乾淨且自在。

郭婉瑩喜歡吃麵包,就用煤球爐做烤箱,用鐵絲做成網子,在煤火上烤麵包。

沒有茶具,就用搪瓷缸子煮點大碗茶。

擦窗戶、刷地板,摘幾朵路邊鮮花擺在桌上,小房間也被她整理的乾乾淨淨。

鄰居嘲笑:「都這麼落魄了,你怎麼還那麼講究?」

郭婉瑩回答:「因為,這才是人活著該有的樣子。」

作家白落梅寫道:

「一屋清淨,一庭月色,一杯淡茶。人生艱難,也要給自己增添一縷縷花香。」

有人問:人為什麼要保持乾淨?

高贊回答:因為乾淨是一種韌勁,把你從深淵中拉出來,讓你活得坦坦蕩蕩。

乾淨的人,內心沒有邪念,眼神清澈,做事專注。

不拖遝、不含糊、不懶散,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把苦日子熬出甜頭來。

生活本來單純,你若乾淨,清風自來。

內心安靜,格局放寬

聽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最大的清醒是:悲時不言,喜時不諾,怒時不爭。」

安靜,是真正的智慧。

退出浮華,獨守內心一寸天地,韜光養晦。

古語有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一個人越是在低谷,越要安靜內斂,拔除銳氣。

記得胡歌的故事。

他曾經遭遇交通事故,幾乎毀容。

在治病那幾年,胡歌深居簡出。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讀書、練書法、看劇本。

他不再湊熱鬧,而是專注于提升修養,磨練演技,走入角色內心。

重新複出,他靠著《瑯琊榜》拿下無數大獎,擺脫「小鮮肉」標籤,轉型為「演技派」。

蘇軾曾經寫道:

「古之聖人,必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

成大事者,更明白以靜制動的謀略,遇事不慌,冷靜決策,比平常人多了一份靜氣。

蘇東坡一生波折,遭遇降職,幼子早夭。

但他卻依然能夠在草屋荒地中,安然于柴米油鹽,不被喧囂浮華所誘惑。

那些轟轟烈烈的、鑼鼓喧天的,最終都安靜下來。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安,是「大道至簡,大味必素」的眼界。

靜,是「不畏將來,不念過去「的格局。

入得清涼境,既生歡喜心。

不染是非,修煉涵養

「真正有涵養的人,不說閒話、不議是非、不談長短。管住嘴,守住心。」

涵養,就是人的第二張臉。

五官是天生的,但是涵養卻是後天修得的。

一個沒有涵養的人,走到哪裡都討人嫌。

《道德經》中寫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懂得大道理的人,反而不會誇誇其談,而那些花言巧語的人,最是淺薄無知。

空穀幽蘭,崖間清香。

竹本空心,節節攀高。

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羨榮華,也不自卑委屈,淡定盛開,已是無上境界。

魏晉時期,奢侈之風盛行。

竹林七賢隱居山林,與青山綠水為伴,不願進入官場。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不聞外事,不問朝綱。

他們在山陰的竹林裡喝酒彈唱,作詩下棋,頗有風骨,超脫世俗。

《荀子》有言:

「玉在山中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山上有玉,那麼山中草木都受到滋潤,水裡有珍珠,連河岸都不那麼乾枯。

世間萬物,皆有定律。

最頂級的修煉,是圓潤不尖銳、柔軟不懦弱、厚道而不退縮。

一個涵養的人,光芒總是遮掩不住的。

《菜根譚》裡記載: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人生境界不同,境遇也就相差十萬八千里。

不怨天,不尤人,凡事從自身做起。

房屋乾淨,內心安靜,不染是非,方能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