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這 4 招 「滅火大法」,家庭不和睦才怪!

PubDate:2021-10-16

上大學時,我一直很羨慕一個舍友,她每隔幾天就要跟她媽媽煲一頓電話粥,不管是好事糗事,還是任何的想法決定,她都樂于跟媽媽分享。而我,從不敢想象這樣的溫情場景,寧願把心事寫到QQ空間裡,也不會跟我媽訴說。

印象中,母親好像從來沒有支持過我的想法,甚至我穿什麼衣服,留什麼髮型,都由她來安排。因為她的強勢,我的叛逆期來得特別晚也特別久,一直延續到我成家以後。以至于,對任何她想干涉的事情,我都會直接拒絕。一度我們在一起就吵架,就像水火一樣不能包容彼此。

受其影響,

我和妹妹都是那種敏感又急躁的性格。我倆感情很好,卻常常因為容不得對方說自己一丁點不好,而互相生氣指責。

1

妹妹的發火,讓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一次,妹妹領我的大寶出去玩了一天。回來後,她直言「你娃真不聽話」,我一聽,有點生氣,想也沒想就回「你娃更不聽話」。

沒想到,這麼一句不經意的話,竟讓她一下子變了臉,她起身就要走。我更生氣了,質問她是什麼態度。她胸口起伏了幾下,竟開始哭訴「我娃還在老家,我都好幾天沒見了……幫你帶了一天娃,你卻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行,是我多管閒事了!」說完,摔門走了。

我直接傻掉了。雖然跟妹妹經常爭吵不斷,但因為一句話她突然摔門走還是第一次。

我第一次見妹妹發這麼大火。

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我,想到我跟妹妹一直以來的溝通方式,我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像母親,像那個情緒無常,訓起人來錐心刺骨的媽媽。

我常常抱怨母親說話急躁刻薄,那我自己是不是也開始變得對家人疾聲厲色了呢?

這件事,越想越怕,

但好像一時也找不到什麼解決的方法。

2

孩子的配合,讓我尋到了問題的解法

生了二寶之後,我成了全職媽媽。老公長期在部隊,我獨自一人帶娃,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但我依然沒有放棄學習。

一天,我好不容易把二寶哄睡,覺得她能睡個長覺,便打開電腦,想抓緊時間聽課記筆記,可大寶卻鬧著讓我陪她玩。

我心裡很著急很生氣,但是我扭頭看到孩子的小臉,一副委屈的模樣,淚水快要溢出眼眶。我忍住想要呵斥孩子的心情,轉念一想:

她肯定是看到我把二寶哄睡了,知道媽媽終于不用管妹妹了,等了好久,滿心期待媽媽能陪她一個人玩了。可我卻忽視了她的感受,令她無比失望。她之所以哭鬧,只是想要尋求媽媽的關注和陪伴。

這麼一想,我有些自責,一把把她摟在懷裡,聽她撒嬌哭訴,同時也讓自己緩和一下情緒。

等我們都平復完,我好好地跟她道歉,並告訴她媽媽不是不想陪她,是有很重要的課要先聽完。

「寶貝,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媽媽,我給你訂個鬧鐘吧,一個小時後鬧鐘響了,不管妹妹醒沒醒,你都要陪我玩。」

我點頭,跟她擊掌約定,她擦乾眼淚,拿起自己的繪本到一旁安靜看書去了。

孩子的配合讓我有些出乎意料,明明自己當時很生氣,但為什麼能控制住情緒,不僅沒有說出嚴厲的話,還與孩子達成了協定?

事後我反復思索,仔細梳理完前因後果,我發現了一個關鍵的地方:

就在我想要斥責孩子之前,我停下來想了一下:為什麼那一刻大寶會哭鬧,這與我有什麼關係?

當意識到孩子的舉動並非胡鬧,而是源于我的忽視,哭鬧的背後表達的是對母親的依戀時,我的火氣立馬消減,瞬間從「嚴母」化身為「慈母」。 

如果時間能倒回那天那個下午,當妹妹靠在沙發上說「你娃真不聽話」時,

我雖有點生氣,但沒有馬上回復。我轉念一想:妹妹這麼說,是不是今天大寶上躥下跳到處亂跑,讓人不省心。

其實,5歲的大寶已經很懂事了。出門前我應該鄭重告訴她,「小姨肚子裡也懷了小寶寶,雖然不像媽媽肚子這麼大,但也不能走太快,你一定不要亂跑,要跟在小姨身邊保護她。」

這麼一想,我的關注點就從妹妹指責我的孩子不聽話,變成了妹妹也是個準媽媽了,還幫我帶娃,真是辛苦。

那我還生什麼氣啊。 

3

反復的應驗,證明了方法的有效

覺察到自己有了負面情緒時,第一步同時也是決定成敗的一步:「禁聲」。

勒緊舌頭,咬住嘴唇,千萬別讓帶著刺兒的話脫口而出。

緊接著第二步,「回想」。

強迫自己把對話在腦海裡先「想」一下,

想的過程也是給情緒一個緩衝。

第三步,「轉化」。

這是最核心的一步,要把腦子裡剛剛冒出的消極反應快速轉化,變成與自己有關的積極的信號。不是去想「別人」怎麼錯了,而是要想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第四步,「好說」。

回過頭再來看剛才的問題,心態已然不一樣,再把心裡的想法心平氣和的緩緩說出。

以上四步,我將之歸納為「滅火大法」。

這個方法,讓我找到了在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如何可以快速做到「制怒」。接下來,在與家人的日常相處中,我有意識地運用起來。

7月初,趁著老公回家探親這段時間,我們馬不停蹄地找好了裝修公司,討論各種裝修事宜。母親聽說後,非要把家裡不用的一個舊鐵皮櫃給我,讓放到新家給孩子當書櫃用。

要是以前,我肯定嚴詞拒絕。但這回,我強迫自己先「想」一下:母親向來節儉,用舊的東西也不捨得扔掉,總想著還能再用。再說,裝修是個「無底洞」,她要把鐵皮櫃給我,其實也是想幫我省點錢。這麼一想,我對她的舉動,就沒有那麼抗拒了。

于是我換了一種商量的口吻說,「媽,這種鐵皮櫃不能放到家裡,一打開都是尖利的角,孩子跑來跑去的,萬一磕碰到,不安全。要不放到地下室吧,裝一些資料證書啥的,還能防水。」

「那也行。」母親說。

就這樣,沒有爭吵,我與母親和平的安排了這個鐵皮櫃的結局,皆大歡喜。

要說裝修那真是考驗溝通力的極端體現。在討論裝修方案時,我和老公常常想不到一起。

我從小酷愛看電影,因此一直夢想著在客廳裝一個投影儀,把大螢幕搬到家裡。起初,他也贊同。可過了兩天,他卻變卦了,說:「還是不裝為好,我給幾個裝過的朋友打了電話,說用一段時間,基本都閒置了。」

「為啥?」我忍住想揍他的衝動,咬著下唇,耐著性子聽他慢悠悠地把理由說完。

之前,他為了選出一個好機器,對比了很多型號,查了很多資料,問了很多人,他確實是想幫我實現家庭影院的心願。但是,在瞭解的越多之後,他越發覺得目前的家用機器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好,所謂的護眼性甚至不如電視,而且後期維修成本高的嚇人,所以並不值得入手。

我長吐了口氣,默默地在心裡對自己的家庭影院夢say goodbye。然後,沖他努努嘴,裝作不情願的樣子說:「好吧,聽你的吧。」

4

解法的核心,讓我們重新看到愛

「滅火大法」的核心一步是:

不去想「別人」怎麼不對,而是要想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與家人在一起時,我們天然的希望獲得他們的認同。一旦溝通出現偏差,往往會誤以為對方是不尊重自己或者故意要跟自己對著幹,因而極易產生「心火」,即負面情緒。

我們要先在心裡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家人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人,親情是無論何時何事都不能割裂的情。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得出的一個共識是:家人是永遠對我們好的人。

你可能會說,我當然知道家人是為我好呀。正因為太知道了,家人的好便成了理所應當,知道卻「看」不到。

經過「禁聲」、「回想」、「轉化」、「好說」四步,特別是經過第三步的轉化後,幫我們把話語表面的那層刺耳、不友善、不理解剝離掉,看到它裡面包裹的那個來自家人的愛、關心和為我好,如此「滅掉心中之火」,營造良好溝通的氛圍。

亦舒說過:「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聖經金句「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這個道理多麼樸素,但踐行起來卻很考驗忍耐和智慧。

家人能幫我們解決麻煩,但不能替我們接收情緒。

他們或許確有很多不如我們意的地方,但家人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託付的人,他們為我們付出和承擔了許多,不該再承受我們帶著「心火」的話語的傷害。

在不斷練習「滅火大法」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與家人舒服相處的模式。

面對父母時,我關注他們做事的沉穩與妥帖;

面對伴侶和姐妹時,我關注他們評判的客觀與多維;

面對孩子時,我關注他們點破真相的敏銳與真誠。

養成時時省察內心的習慣,查到「心火」旋即滅之。

誠然,我們心中湧動的與家人間的愛如「野草」般頑強,但也需平和的春風時時吹拂,才會長得更加繁茂喜人。

「媽,這種鐵皮櫃不能放到家裡,一打開都是尖利的角,孩子跑來跑去的,萬一磕碰到,不安全。要不放到地下室吧,裝一些資料證書啥的,還能防水。」

「那也行。」母親說。

就這樣,沒有爭吵,我與母親和平的安排了這個鐵皮櫃的結局,皆大歡喜。

要說裝修那真是考驗溝通力的極端體現。在討論裝修方案時,我和老公常常想不到一起。

我從小酷愛看電影,因此一直夢想著在客廳裝一個投影儀,把大螢幕搬到家裡。起初,他也贊同。可過了兩天,他卻變卦了,說:「還是不裝為好,我給幾個裝過的朋友打了電話,說用一段時間,基本都閒置了。」

「為啥?」我忍住想揍他的衝動,咬著下唇,耐著性子聽他慢悠悠地把理由說完。

之前,他為了選出一個好機器,對比了很多型號,查了很多資料,問了很多人,他確實是想幫我實現家庭影院的心願。但是,在瞭解的越多之後,他越發覺得目前的家用機器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好,所謂的護眼性甚至不如電視,而且後期維修成本高的嚇人,所以並不值得入手。

我長吐了口氣,默默地在心裡對自己的家庭影院夢say goodbye。然後,沖他努努嘴,裝作不情願的樣子說:「好吧,聽你的吧。」

4

解法的核心,讓我們重新看到愛

「滅火大法」的核心一步是:

不去想「別人」怎麼不對,而是要想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與家人在一起時,我們天然的希望獲得他們的認同。一旦溝通出現偏差,往往會誤以為對方是不尊重自己或者故意要跟自己對著幹,因而極易產生「心火」,即負面情緒。

我們要先在心裡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家人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人,親情是無論何時何事都不能割裂的情。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得出的一個共識是:家人是永遠對我們好的人。

你可能會說,我當然知道家人是為我好呀。正因為太知道了,家人的好便成了理所應當,知道卻「看」不到。

經過「禁聲」、「回想」、「轉化」、「好說」四步,特別是經過第三步的轉化後,幫我們把話語表面的那層刺耳、不友善、不理解剝離掉,看到它裡面包裹的那個來自家人的愛、關心和為我好,如此「滅掉心中之火」,營造良好溝通的氛圍。

亦舒說過:「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聖經金句「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這個道理多麼樸素,但踐行起來卻很考驗忍耐和智慧。

家人能幫我們解決麻煩,但不能替我們接收情緒。

他們或許確有很多不如我們意的地方,但家人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託付的人,他們為我們付出和承擔了許多,不該再承受我們帶著「心火」的話語的傷害。

在不斷練習「滅火大法」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與家人舒服相處的模式。

面對父母時,我關注他們做事的沉穩與妥帖;

面對伴侶和姐妹時,我關注他們評判的客觀與多維;

面對孩子時,我關注他們點破真相的敏銳與真誠。

養成時時省察內心的習慣,查到「心火」旋即滅之。

誠然,我們心中湧動的與家人間的愛如「野草」般頑強,但也需平和的春風時時吹拂,才會長得更加繁茂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