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能夠長久的關係,多半是有利可圖的

PubDate:2021-10-07

01

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一段關係,能否走到最後,都是有定數的。”

生活中,每個人都習慣了趨利避害,也希望人與人交往的“利益最大化”。即便是真誠地施捨,也是需要回報的。

如果你對一個不懂感恩的人施捨,你只會寒心。

《斷章》裡寫道:“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你在看別人,別人也在看你;你盯著別人的錢包,別人盯著你的價值。

要懂得,能夠長久的關係,都有“利”可圖的。

02

每個人都離不開柴米油鹽。

沒有人不食人間煙火,即便是神仙,也不能過食不果腹的日子。

富商潘石屹說:“不賺錢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賺錢你就只能確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給員工好的工資福利待遇,不能給國家上繳利稅,不能給客戶帶來實惠。”

道德高尚,不是讓你過窮日子,而是讓你自己致富之後,幫助別人致富,

把多餘的財富分享給別人。

當然,一個乞丐,也能是道德高尚之人,那是因為他“求財有道”。

比方說,乞丐在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後,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做點事情;把自己討來的錢,分給更窮的人。

繞了一個大彎,乞丐的高尚,仍舊沒有離開“柴米油鹽”。

吃喝拉撒睡,這是常事。當你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會回避與人談利益了。

好朋友,是可以談錢的;好夫妻,是一起賺錢花錢的;好兒女,拿錢孝敬父母;好父母,拿錢幫助兒女......談錢不可恥,不談錢,還貪錢,才可恥。

03

一起謀利,就是最好的組合。

《簡愛》裡寫道:“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我的一個朋友,一直在東莞從事電子行業。

去年,他回到家鄉,準備建一家電子廠。很多親戚準備參與,但是聽說參與的條件後,就打退堂鼓了。朋友要求——參與的話,需要投資十萬以上。

有親戚很不理解,“你都那麼有錢了,憑什麼讓親戚出錢又出力?”

朋友卻說:“如果大家都只是出力,不出錢,就不會珍惜合作的機會,就不會全心投入。”

誰都想,一分錢不花,就可以入“幹股”,參與分利。可是,風險留給誰呢?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這句話,讓很多人反感,認為富人太自私了,瞧不起人。

可是,富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自己掙來的。

富人希望能夠“強強聯手”,而不是找一群弱者,拖著自己的後腿,讓自己動彈不得。

有一種人,想方設法與人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然後讓別人賺錢養活他。這樣的想法,真的太滑稽了。

即便是夫妻,也不是誰養活誰,而是一起養活家庭。

04

互惠互利,便是善良。

太容易得到的利益,是不會被珍惜的。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女人,去西藏窮遊。她從四川出發的時候,搭上了一輛越野車,車主是一個好心的中年男人。

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很快就到了拉薩。

在拉薩,男人說:“一路上,都是我請你吃飯,今天這頓飯,就由你請吧。”

女人急了:“我身上只有一百多塊錢。你讓我......再說,你也不差錢。”

男人意味深長地說:“每個人都在拼命賺錢,

有了錢,才有詩和遠方。你卻在不勞而獲,這樣的相處方式,是不公平的。”

男人拉著女人去了一家牛肉館。兩個人吃了兩碗面,還買了一些水果,差不多花了一百塊。

分開時,男人買了一張回程的火車票:“回去吧,等你賺了錢,去任何地方,都不會被歧視。”

從此,女人努力工作,賺了很多錢,遊遍了全世界。

人與人交往,盲目地施捨,不是善良,互惠互利才是。

即便是最好的親戚朋友,也要懂得禮尚往來,而不是白吃白喝。這個世上,沒有人願意養著一個吃白食的人,就是父母,也不願意養“啃老族”式的兒女。

善良,是互相幫助,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05

不講利益,往往意味著一段關係的結束。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別談錢,談錢傷感情。”

不是一般的關係,就別談錢了,因為一談到錢,就分道揚鑣了。誰願意借錢給你呢?想一想,真的沒有幾個人。

遇到一些扶不起的“阿斗”,強者往往會說:“這些錢,就當送給他好了。”

之後,強者就再也不會回頭看一眼“阿斗”了。

如果因為利益糾紛,互不相讓,

那就說明,彼此都很貪心,難以混到一塊。

如果因為利益糾紛,一方寒心了,放棄了利益,那麼這段關係,就徹底結束了。

哲學家霍爾巴赫說:“利益根本不是別的東西,只是我們每一個人視為幸福所必須的東西。”

關於利益的事情,還是擺在桌面上,算清楚為好,別暗箭傷人,別互相猜忌。

一段關係,得到了維繫,是因為你有價值,對方也不差。

人這一生,有舍有得,舍去的,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