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寶寶從小和誰睡,長大就和誰親近?心理學專家的解釋,讓人服氣

PubDate:2021-10-04

前段時間再社區裡面溜達,碰到一位寶媽,聽她說因為自己平時工作忙,孩子都是和奶奶一起睡覺,擔心孩子長時間不跟自己睡就跟自己不親,所以,每天晚上都偷偷去婆婆房間把孩子抱走跟自己睡。

可是孩子從小跟奶奶一起長大,跟奶奶關係很好,有時候偷抱過程中,孩子醒了,一看奶奶不在身邊,立馬就會大哭,媽媽沒辦法就只能把孩子送回奶奶那,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媽媽還是會去偷。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也都會覺得這位元媽媽的做法有點過於誇張了,孩子從小跟誰睡,就跟誰親,這句話能信麼?難道陪孩子睡真的有這麼神奇麼?

我聽完微微一笑。孩子不跟媽媽親而是跟奶奶或者姥姥更親,這應該是很多上班族女性的“痛處”。這位媽媽的表現就證明了這點。只是她強行糾正的方式未免有些太可愛。

不過,“孩子跟誰睡,長大就是誰的娃”,

這兩位老人說的這話到底對不對?生活中常見在老家長大的孩子,將來回到城市後跟父母不親,只把養他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當做最親的親人。

那麼,不得已由老人幫帶的孩子,只要晚上是跟爺爺奶奶睡的,將來就會跟父母親疏遠嗎?我們來聽聽心理學上會怎麼解釋。

事實上,“跟誰睡長大就是誰的娃”從心理學上講,說的是依戀關係的建立。

依戀關係的建立有關鍵期,錯過確實較難彌補

想想看,嬰兒出生後整個世界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他也沒有任何的行為能力,渴了餓了尿了疼了只能靠啼哭來表達自己,這時候如果身邊有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他會很自然地依賴身邊這個人,把他/她視為自己最親的人。

如果這個人晚上還睡在他身邊,給他喂夜奶、換紙尿褲,那他從精神上就更加依賴了。所謂的“親”,所謂的“依戀關係”就是這麼來的。

因此,作為上班族父母,叫來自己的爸媽或者公婆來幫自己帶娃,老人一整天都跟孩子在一起,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

有的晚上也要睡在孩子身邊照顧孩子,孩子本能地就會和老人更親,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這並不代表“長大就是老人的娃”。

因為依戀關係的建立是有關鍵期的,大約是在6歲前,超過10歲就晚了。只要在關鍵期內,依戀關係可以是動態的。

也就是說,孩子的依戀物件可以轉化。

舉例來說,如果老人照顧了孩子三年,等孩子上幼稚園之後老人回了老家,由夫妻倆自行照顧。那麼在幼稚園的三年裡,孩子會慢慢將依戀之人轉為父母,因為這期間父母照顧他照顧得最多。

但是,依戀物件的建立也並不完全靠物理上的照顧。即並不是日常誰照顧得多,孩子就更依戀誰。

再舉個例子,有些老人雖然白天一整天都在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但因為他不擅長跟孩子溝通,也不懂跟孩子互動遊戲,並且在孩子尿了拉了時總是呵斥,孩子動輒得咎,那孩子跟他也親近不起來。

而忙於工作的父母如果下班後能騰出時間和精力來跟孩子玩遊戲互動,把孩子逗得哈哈笑,讓他感受到精神上的關心和愛護,

那他自然是對父母的依戀程度更深。

有些老人看到孩子更喜歡爸媽不喜歡她,會覺得悵然,感覺自己付出的辛苦沒有得到回報,“小崽子沒良心”,這時候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精神層面給予孩子的還不夠。

相比一起睡覺這個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會始終在你身邊,一直在關心陪伴著他。

這樣即使以後分床分房睡,孩子的內心依然會有堅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