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患者在家中“自愈”:很無助,得靠自己及身邊家人支持

PubDate:2021-10-02

衛生部長王乙康說,隨著新加坡武裝部隊加大支援力度,目前的居家康復情況已有所改善。當局也和人民協會合作,為居家康復冠病患者提供支援。

居家康復計劃實行兩周以來,衛生部雖然擴大資源以應付激增的需求,但供不應求,不少公眾仍求助無門,只能在家里“自愈”。(陳斌勤攝)

診斷出冠病后遲遲沒有接到衛生部的通知,仿徨無助只好自己完成10天居家康復計劃,王云彬在家中“自愈”。

今年54歲的王云彬,銷售人員在9月17日確診冠病,診所說她要回家等待衛生部的指示。幾天來,她的音訊全無,心急如焚的她無數次撥打衛生部熱線、居家康復伙伴和遠程醫療業者熱線,但都沒有成功。

去衛生局求助未果,王云彬和家人只得靠自己抗擊冠病。三餐由丈夫下廚后把飯做好,她自己拿進屋里。此外,她還在房間附帶的浴室清洗碗碟和衣服,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丈夫和兒子。

在接受采訪時,她坦言:“隔離期間覺得很無助,但是還是要保護自己和家人。病情也比較輕,在家服藥三四天就好了。”王云彬的丈夫彭日英(55歲,機械工程師)也說:“我們從衛生部的網站和報紙上了解到資料,知道居家隔離要嚴格防疫措施,避免接觸,降低感染的概率。

后來王云彬終于接到衛生部的電話,通知她可以結束居家康復活動,并承諾將發給康復證書。但是她到現在還沒有拿到證書,而雇主要求她必須提供回去工作的證明,這也給了她更大的壓力,希望衛生部能夠盡快解決這一問題。

衛生署早些時候宣布,為避免醫療系統因病人人數增多而無負擔,在病患條件允許下,居家康復已成為12-69歲的12-69歲冠病病患。不過,在實施居家康復計劃兩周后,衛生部雖然增加了資源以應對激增的需求,但仍然供不應求,不少民眾仍然求助于無門,只能在家中“自我康復”。

必須依靠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支持

張偉玉(25歲,信息技術助理工程師)指出,生病在家休養,

更多的是靠自己以及身邊家人的支持。

在9月19日,張偉玉和父親確診冠病。第二天他接到衛生部的通知,要求進行居家康復治療,但父親一直沒有得到衛生部的回復。他打了幾條熱線也無果,最后與父親在房間里隔離。

張偉玉表示,遠程醫療服務者在康復期間曾打電話詢問病情,并告訴他們會送藥回家。但是他直到居家康復期結束也沒有收到藥物,只能靠自己養病,密切注意身體狀況。現在他和父親已經康復。

他說:“我們可以理解衛生部由于病例激增所面臨的資源短缺問題,但我們希望當局能更積極地追蹤病人的病情,特別是那些有需要的居家康復病人。

黃詩雅(28歲,主管)的母親也在9月確診了冠病,并且已經完成了家庭康復項目。

在接受采訪時,她表示,衛生部沒有向母親下達隔離令,家中的康復程序混亂,幸好母親能自行服藥,順利康復。

他說:“希望衛生部也考慮不使用科技的老年人。家庭康復項目需要填寫大量的網上表格,對老年人來說是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