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是我們小氣,而是三類人,真的有必要敬而遠之

PubDate:2021-08-19

生活在社會中,交際必不可少。

自然的,朋友越多越好。

但是,有的時候也要講究朋友的質量。

比如,以下這幾類人,儘量不要深交,敬而遠之就可以了。

1、不知道感恩的人。

有一種人,他的心,是永遠捂不熱的。

你對他好的時候,他覺得是應該,不會心存感激,而是覺得理所當然。

你過得好一點,他會覺得你理應幫助他,而且接受幫助的時候,也心安理得。

當有一天,你不再幫助他了,他就會滿世界說你的壞話,逢人便說你的不是。

不知道感恩的人,不僅不會感激你,甚至還會恩將仇報。

正如《百喻經》曾言:世間之人亦複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複如是。

你的每一次付出,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顆糖,吃完後轉身就會忘卻。

而你的每一次拒絕,就如同一顆種子一樣,會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然後把你所有的好都忘記,轉變為記恨你、厭惡你,

甚至把你當成仇人。

對於這種人,你給予越多,往往到了後來,你被傷害反而越多。

這就是典型的人心不足。

你對他千百次的好,都抵不住一次地拒絕。

一次拒絕,他就能夠瞬間忘卻你所有的好,而且還會想辦法報復你,給你增添麻煩。

善良,是一種優秀的質量,但善良的時候,也要分清人。

比如對於不知道感恩的人,是絕不能幫的,因為你的幫助只會變成助紂為虐,你的良善就是在為虎作倀。

善良是珍貴的,不可輕易交付,要給就給懂得感恩的人。

2、有發不完牢騷的人。

喜歡發牢騷的人,他的眼中的世界,是灰暗的。

無論是自己經歷的還是看到聽說的,他總能夠敏感地感受到負面的東西,總是從不好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而且他的心情也會變得很差。

總之,無論生活如何的變化,或變好或變好,他都覺得人性晦暗、諸事不順。

只要你和他聊天,他的話題都是一些不平事。

和這樣的人過於接近,他情緒壓抑,你也會跟著壓抑。

因為人的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

歷史上許多大人物都是反對發牢騷的。

梁啟超寫過一首《自勵》詩:

平生最惡牢騷語,作態[呻·吟]苦恨誰?

萬事禍為福所倚,百年力與命相持。

立身豈患無餘地,報國惟憂或後時。

未學英雄先學道,肯將榮瘁校群兒!

曾國藩,曾這樣評價喜歡發牢騷的人:「吾嘗見朋友不中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他覺得,如果一個人到處發牢騷,無緣無故地怨天怨地怨人,老天和人都不高興,自然會受到報應,又如何能夠過得好呢?

偶爾發牢騷,可以發洩情緒,本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如果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牢騷,那就是人的世界觀有大問題了,遇到了,還是遠離的好。

3、過於虛偽的人。

為人處世,懂得一定的圓滑,叫懂得人情世故。

看人說話,懂點人情世故,往往也是情商高的表現。

但是,真正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是外圓內方。

他們的內心是有原則的,他們不會真的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他的內心是有正氣的。

在溫和的外表下,

他們的內心是有明確的立場和底線的。

外圓內方的人通常是這樣:面對善意,不說硬話,菩薩心腸,面對惡意,不做軟事,雷霆手段。

而虛偽的人,則是只圓不方,過於圓滑世故,沒有什麼原則和底線。

過於虛偽的人,喜歡偽裝,對人對事不會真的付出真心。

他們常常會表裡不一,在你面前是一套,到了你背後又一套。

泰戈爾曾說:「虛偽的人,比魔鬼更可怕。」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虛偽和偽裝,我們常錯把他們當成最好的朋友,於是把所有的弱點都暴露給他們,最終因此吃大虧。

有人這樣評價虛偽的人:當你站在陽光下的時候,虛偽的人巴結你;而當你被陰影籠罩的時候,虛偽的人遠離你。

虛偽的朋友,往往比誠實的仇人更可怕。

與人交往,貴在真心;與人相處,重在珍惜。

把謊話當客套,把虛偽當禮貌的人,最好不要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