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所有的父母:養一個「不乖」的女兒,是對女孩最大的保護

PubDate:2021-07-28

在家帶孩子時,見到社區裡的寶媽或者孩子奶奶總會聊幾句。不知不覺話題就會變為「可惜我家是男孩,哪像你家女兒,那麼乖」。於是就圍繞著男孩女孩的區別討論開了。

如今父母圈裡也盛傳這樣一條鄙視鏈:有兒子的在最底端,有女兒的則高高在上,兩個女兒的家庭,地位超過兩個兒子的不要太多。這個社會對生女兒的偏愛已經越來越明顯。

我有一朋友,之前就一直說想要個女孩,這輩子只要有一個女兒就心滿意足了。可前段時間她改了心意,問起原因,她說這個社會對女孩太不友好了。女孩在這樣的社會裡很容易吃虧,

因為「太乖」。不然你看負面新聞中的受害者或者弱勢,多是女孩。

想想也是,我們的文化大環境對女孩的要求就是「乖巧」,從小抱著洋娃娃、說話細聲細語、舉止溫柔大方才是真正的小公主,否則就會被說成沒有教養的野丫頭。

可父母們你們知道嗎,養出一個「不乖」的女兒,才是對女孩最大的保護。

畢竟,女孩從小女孩長為女生再長成女人,父母能確切守護的,也只有她的前幾年。等她進了校園,你知道孩子會面臨什麼嗎?多少新聞中的校園霸淩案,父母往往是最後的知情者。等進了社會,又有什麼在等著她?

身為父母無法守護女兒一生,唯有教會她自保本領,才能讓她在這個世界上少受傷害。

養女兒,「不乖」的標準是什麼?

養出「不乖」的女兒,我認為並不是不守規矩、行為跳脫,而是不盲從、有質疑和反抗精神。

這個社會教給女性的大多是順從。身為女性,要有婦德。婚前潔身自好,婚後教育孩子、侍奉公婆、關心丈夫,這樣才是好媽媽、好兒媳、好妻子。可如果碰到惡婆婆呢?如果碰到家暴、出軌的渣男老公呢?也要女性自我犧牲,為這樣的家庭付出一生嗎?

如果父母提前將女兒培養成了有質疑和反抗精神的女性,那麼她會判斷出哪些行為是道德綁架,哪些是過分要求,她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

從而保護自己的權益。

我一朋友從小就不那麼乖巧,反而顯得很桀驁不馴。後來因為年齡大了被迫相親,在周圍人都很看好男方的前提下她硬是覺得不可以,原因是「憑自己的第六感」。親友輪番勸說她也不為所動。後來,那個看似十全十美的男生在和別人結婚後動輒冷暴力,最後被發現是騙婚的同xing戀。這位朋友用她的「不乖」成功規避了一個大雷點。

怎樣才能養出「不乖」的女兒?

身為家長,怎樣才能養出一個「不乖」的女兒呢?其實沒有很複雜的方法,從孩子有獨立意識起,你就要把她當做成年人一樣尊重。在生活中鼓勵孩子自我思考,不要求不強迫孩子聽你的,當孩子跟家長辯解、抗爭時,家長要以理智的態度去對待,如果孩子說的有道理,及時承認、讚揚甚至道歉,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

只要一個家庭的氛圍是民主、開放、和諧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充足的愛與關懷,她就會發展出質疑、反抗等獨立精神。多讓孩子讀書、促進孩子思辨能力的發展,也是個很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