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18歲失雙親,華裔青年孤身遠赴英國,獲3獎學金圓夢劍橋博士,畢業后卻堅持回馬

PubDate:2021-07-27

23歲雙親逝世的華裔青年遠赴英國,實現了在劍橋大學求學的夢想,如今完成碩士畢業論文的他,希望與其他莘莘學子分享自己的求學過程,

一起走上筑夢之旅。

他就是來自雪蘭莪加影的陳子揚,雙親相繼離世后,獲得社會經濟援助升學,先后在英國的倫敦國王學院及劍橋大學完成學士和碩士課程,目前即將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然而,擁有高學歷的他沒有忘本,計劃完成3年博士課程后,回到馬來西亞這片國土,把所學知識回饋社會,將來加入制定惠民政策的政府領域,為國貢獻。

陳子揚已故的母親黃明嬌(左)。

感激母名言“關關難過關關過”

甫完成劍橋大學碩士畢業論文的陳子揚,接受本報線上采訪時分享自己在父母相繼離世后,獨自一人在國外求學的經歷,并希望這段經歷可以讓其他莘莘學子受到啟發,無所畏懼地向困難挑戰。

“父親是在我13歲時因病去世,而母親則是在我18歲時,就讀吉隆坡衛理學院的A水平課程時,因乳癌病逝。”

他說,父親離世后,多年以來都是母親黃明嬌一人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很遺憾的是,媽媽未能親眼見證我畢業。”

憶起母親生前的點滴,陳子揚說,

非常感激母親經常使用名言“關關難過關關過”鼓勵他,也是母親這句名言讓他克服了獨自一人生活,毅然堅定赴往英國完成學業。

陳子揚敬仰母親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因為他的母親不僅需要獨自一人掙錢養家,還患有乳癌,生前每日都在與病魔對抗,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多年以來,母親養育我,含淚地鼓勵我要努力求學,起初的我沒有覺悟,直到母親過世后才下定決心,必須到頂級學府求學上進。”

他表示,父母的離世,讓他面對一定程度上的經濟困難,親戚朋友也不鼓勵他赴英求學,希望他在完成A水平的課程后,盡快尋找工作增加收入,以解決當前和未來的經濟難題。

然而,意志堅定的陳子揚,即便面對升學的經濟問題,

但他沒有放棄夢想,反之積極向各機構申請升學的獎學金,無論是否被拒絕,都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堅定目標的陳子揚沒有枉費母親多年以來的苦心,在克服種種社會、經濟和心理壓力后,最終成功獲得國庫控股的獎學金。

“雖然面對學費問題,但我積極申請各種獎學金,所幸最終以A水平達標的成績,并經過層層競選后,成功獲得國庫控股的獎學金,得以到英國升學。”

陳子揚在劍橋大學的圣凱瑟琳學院,與同學合影留念。

19歲獨自赴英 今攻讀博士

陳子揚于2017年赴往英國,當時只有19歲的他,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獨自乘搭飛機前往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修讀國際關系,完成3年的學士學位課程。

說起在英國留學的經歷,他表示,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仿佛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有更廣闊的視角看待生活。

在倫敦國王學院完成3年學士課程的他,隨后到劍橋大學攻讀社會學碩士,并在2年內完成畢業論文,如今順利取得3個獎學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他透露,3個獎學金分別是劍橋信托獎學金(Cambridge Trust Scholarship)、劍橋大學圣凱瑟琳學院(St Catharine‘s College,

Cambridge)的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研究生獎學金(Tunku Abdul Rahman Postgraduate Scholarship),以及馬來西亞共和聯邦研究中心(MCSC)的獎學金。

他指出,所獲的獎學金計劃用于修讀博士學位的學費及生活費。

如今的陳子揚,前途一片光明,但他不諱言,中學的自己并非全科優等的學生;他在大馬教育文憑(SPM)的考試成績為6A6B。

他坦言,自己是在18歲時,媽媽因乳癌過世后才醒悟,意識到在失去經濟支柱的情況下,必須要努力來確定自己的生活方向。

“媽媽過世后,讓我頓悟,如果不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就會永遠沉落下去。”

陳子揚曾在3年前參與工程部的內閣實習生計劃。

盼學成歸來為國貢獻

時至今日,陳子揚在國外獨立且拼搏求學的精神,也讓親戚朋友很引以為傲,他已計劃在7月返回我國,探望親友。

他表示,雖然碩士的成績尚未公布,但目前已獲得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將會攻讀發展學博士學位,目前他已設定好論文的方向。

“論文主要專注于馬來西亞的發展政策,希望有關研究為馬來西亞帶來幫助,

主要圍繞貧窮、教育等不同領域的發展問題,以獲政策指示。”

他也希望未來回國時,可參與國家政策制定,并加入政府領域,如國庫控股研究機構、國際銀行等機構,以制定更好的國家發展政策,惠及國人。

感恩開啟另一扇門

陳子揚也很感恩過去有機會參與內閣實習生計劃,一般以參與制定國家政策的工作。

3年前的他參與了工程部旗下的內閣實習生計劃,并與工程部官員隨行到砂拉越巡視州屬發展政策,如泛婆羅大道及道路工程等。

他表示,這段內閣實習生的經歷,不僅增長見識,也從中學習如何制定國家政策,適時給予意見。

“在我求學路上,雖然一扇門關上了(雙親相繼離世),但也為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明白獨自生活的困難,并擁有到國外深造及參與內閣實習生的機緣。“

讓我明白獨自生活的困難,并擁有到國外深造及參與內閣實習生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