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中國網友的眼中:新加坡和香港,有相似,也有不同

PubDate:2021-06-12

新加坡和香港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在90年代亞洲經濟崛起中擔當了重要角色。他們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地位。

香港和新加坡,是兩個既相似又不同的城市。如果把它們從歷史角度追溯的話,他們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后在英國治理的影響下,開始走向發展和繁榮。小編在兩個城市都有過經歷,今天我們從攝影照片的角度,來探索一下兩個城市相互之間的影子。

兩大超級城市的王牌地標

香港-維多利亞海港

維多利亞港(HK-Victoria Harbour)是英國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而起,維港亦坐落香港首府維多利亞城(今西環,上環,中環,灣仔,銅鑼灣)的北面。未起名維多利亞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 Kong或者Hong 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維多利亞港西界沒有這么遠,只包括香港島北角,九龍紅磡到昂船洲的水域。

維多利亞港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和海域。

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涌貨柜碼頭」。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輪穿梭于南北兩岸之間,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華景致。

香港九龍 尖沙咀公眾碼頭 尖沙咀鐘樓

香港 維多利亞海港 灣仔國際會展中心

新加坡-濱海灣海景

時尚奢華,精致品味。濱海灣(SG-Marina Bay),現代感與超時尚的代名詞,從前衛的名廚餐館到振奮人心的休閑場所,

應有盡有。

濱海灣區域跟新加坡其他許多地區一樣,其實是這座小島國大規模填海造陸開辟而成的新地區。過去 200 年里,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因為填海造地而足足擴大了 25%。市區重建局的濱海灣總體計劃旨在促進一個包括商業、住宅、酒店及娛樂的混合區。新加坡政府更花費了3500萬美元,完成了一條圍繞于濱海灣周圍,長3.5公里的濱海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濱海灣中央岬(The Promontory @ Marina Bay,正式名稱為Central Promontory Site)將被作為臨時活動空間,或是舉辦像是劇院或嘉年華等活動的公共空間。

Singapore Marina Bay scenery

Singapore Merlion

香港 新加坡 海港夜景欣賞

新加坡與香港自19世紀開始商貿往來。

根據1900年代香港報刊的評論版面,當時已有新加坡與香港相互競爭的說法。1923年新加坡日本人會所寫的《新加坡概要》中記載,當時新加坡與香港之間已存在貿易關系,當時亦有日本商船往返香港及新加坡兩地。

香港 維多利亞海港夜景 幻彩詠香江

Singapore CBD

在兩地仍屬英國管治時,有部分曾在香港政府或新加坡政府任職的官員均曾在對方政府任職,這些官員將彼此的制度引入對方。如金文泰在1925年至1930年間任香港總督,卸任后又在1930年至1934年任海峽殖民地(今新加坡)總督;柏立基在1955年至1957年間任新加坡總督,

其后又在1958年至1964年間任香港總督。金文泰任海峽殖民地海督期間,仿效香港行政局的做法,在海峽殖民地行政局再度委任華人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柏立基在任香港總督時,亦跟隨新加坡自治的方式,推動公務員本地化,并提升香港本地人擔任政府的高層職位。

夜幕下的香港中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Singapore Marina Bay Golden Sand Hotel

火遍港新兩地的打卡點

提到香港和新加坡,不得不聯想到的就是“人口眾多”。作為亞洲兩個超級城市,同時又擁有高人口密度,因此它們的房屋建筑也成為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打卡點。香港的彩虹村,就是很多網紅前去打卡的地方之一。這些房屋很密集,并且圍墻是用彩虹的顏色來裝飾。在樓前拍攝,頗有ins風。

彩虹邨(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占地逾5.1公頃,位于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筑獎項——1965年香港建筑師學會銀牌獎。現時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打卡地址:香港特別行政區黃大仙區彩虹紫葳路15號(近觀塘綫彩虹鐵路站)

香港 彩虹邨 坪石邨

新加坡的房屋建設和形狀,和香港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說找到和彩虹村類似的地方的話,那一定就是珍珠坊了。珍珠坊位于牛車水附近,同樣是密密麻麻的各種房屋疊加在一起。使用同一個角度進行拍攝的時候,真的會感覺到,彩虹邨和珍珠坊,好像穿越時空并來自同一個地方。

地址:1 Park Rd, Singapore 059108 (Chinatown MRT Exit D)

People‘s Park Complex珍珠坊

公共運輸工具

巴士 Bus

20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階段,香港依靠著轉口貿易的優勢率先崛起,把中國大陸和全世界連接起來,成功的把中國商品買到了全世界,同時也給香港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因此,很多外來詞,大多是用粵語翻譯而來,而后傳入中國內地,“巴士(Bus)” “曲奇(cookie)” “芝士(cheese)”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香港城巴982x 沙田-金鐘

SingBus 70M Yio Chu Kang Int Loop

城巴B3x跨境巴士 深圳灣口岸-屯門市中心 SingBus SBS 199 Boon Lay Int Loop

九巴41A 長安(青衣)-尖沙咀東

香港巴士,簡稱巴士,是香港公共汽車服務的稱呼,為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香港現時的5家專營巴士公司(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龍運巴士及新大嶼山巴士)共有5580輛領有牌照的巴士,每天載客約388萬人次。八達通(Octopus),為公共交通工具提供自動票務系統,現已發展成香港領先的電子支付系統之一。

SingBus SBS 99 Clementi Int-Joo Koon In

新加坡地面交通主要是由巴士,地鐵,輕鐵及的士組成,無論市民還是游客,只要手持一張Ezlink卡,就可以乘搭不同巴士及鐵路路線,而且在轉乘不同巴士及鐵路時候,都能夠享受到車費轉乘優惠。新加坡公共巴士市場中,一共有四個經營,當中包括原有的新捷運及SMRT,至于新加入的經營者都是擁有英國背景,包括Tower Transit及Go-Ahead Singapore。

出租車 的士 德士 Taxi

HK Taxi

HK Taxi

SG Taxi

SG Taxi

路牌

帶有水的路牌

路牌的命名規則有很多。有些是用地名來命名,有些是用過去聚集村民的家鄉命名,有些甚至是用名人來命名,我們一起體驗一下面的路名,感受它們的相似之處。

香港石澳 石澳村路

Singapore near 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

帶有人物的路牌

接下來的兩張圖片,都是使用了相同的角度來拍攝。如果有喜歡的小伙伴,可以去這些白色墻面打卡,能夠拍出唯美的ins風。

名字不記得了,這是一間舊酒吧樓下 港鐵灣仔站C出口右轉直行300即可

牛車水Chinatown

帶有地區的路牌

接下來幾張照片,是逛街時候無意中拍攝到的。后來我在港新兩地,同時見到了帶有“廣東(Canton)”的道路,于是就記錄下來了。如果有熟悉歷史的朋友,可以講一講,這兩條路和廣東的關系。

尖沙咀廣東道 奢侈品一條街

不是商品街,只是一條普通的街道

帶有歷史的路牌

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英國的影子,同樣能在這兩個城市捕捉到。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女皇Queen的標志性路面。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Singapore Queen St

公路路牌

高速公路的路牌,全球有統一的標準。香港采用中英文來混合標志,新加坡則是純英文標注。香港路牌主題是藍色,新加坡路牌是綠色。

香港 由北向南

Singapore from west to the east

地鐵站

地鐵站這里,選取了兩個市中心的站點。雖然說,全世界的地鐵站都比較相似,但是仔細看看,還能是看出一些特別的味道的。

港島綫 灣仔站

East West Line-City Hall

香港和新加坡,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制度,亦或是從人文環境上,都是兩個既相似又陌生的城市。兩個城市在共同前進的同時,也在不斷競爭。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后,兩者的競爭也從未停止。

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小伙伴們,你們想不想去對方城市看一看呢?留下你對兩個城市的見解和展望,大家一起討論。

夜幕下的香港中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Singapore Marina Bay Golden Sand Hotel

火遍港新兩地的打卡點

提到香港和新加坡,不得不聯想到的就是“人口眾多”。作為亞洲兩個超級城市,同時又擁有高人口密度,因此它們的房屋建筑也成為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打卡點。香港的彩虹村,就是很多網紅前去打卡的地方之一。這些房屋很密集,并且圍墻是用彩虹的顏色來裝飾。在樓前拍攝,頗有ins風。

彩虹邨(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占地逾5.1公頃,位于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筑獎項——1965年香港建筑師學會銀牌獎。現時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打卡地址:香港特別行政區黃大仙區彩虹紫葳路15號(近觀塘綫彩虹鐵路站)

香港 彩虹邨 坪石邨

新加坡的房屋建設和形狀,和香港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說找到和彩虹村類似的地方的話,那一定就是珍珠坊了。珍珠坊位于牛車水附近,同樣是密密麻麻的各種房屋疊加在一起。使用同一個角度進行拍攝的時候,真的會感覺到,彩虹邨和珍珠坊,好像穿越時空并來自同一個地方。

地址:1 Park Rd, Singapore 059108 (Chinatown MRT Exit D)

People‘s Park Complex珍珠坊

公共運輸工具

巴士 Bus

20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階段,香港依靠著轉口貿易的優勢率先崛起,把中國大陸和全世界連接起來,成功的把中國商品買到了全世界,同時也給香港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因此,很多外來詞,大多是用粵語翻譯而來,而后傳入中國內地,“巴士(Bus)” “曲奇(cookie)” “芝士(cheese)”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香港城巴982x 沙田-金鐘

SingBus 70M Yio Chu Kang Int Loop

城巴B3x跨境巴士 深圳灣口岸-屯門市中心 SingBus SBS 199 Boon Lay Int Loop

九巴41A 長安(青衣)-尖沙咀東

香港巴士,簡稱巴士,是香港公共汽車服務的稱呼,為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香港現時的5家專營巴士公司(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龍運巴士及新大嶼山巴士)共有5580輛領有牌照的巴士,每天載客約388萬人次。八達通(Octopus),為公共交通工具提供自動票務系統,現已發展成香港領先的電子支付系統之一。

SingBus SBS 99 Clementi Int-Joo Koon In

新加坡地面交通主要是由巴士,地鐵,輕鐵及的士組成,無論市民還是游客,只要手持一張Ezlink卡,就可以乘搭不同巴士及鐵路路線,而且在轉乘不同巴士及鐵路時候,都能夠享受到車費轉乘優惠。新加坡公共巴士市場中,一共有四個經營,當中包括原有的新捷運及SMRT,至于新加入的經營者都是擁有英國背景,包括Tower Transit及Go-Ahead Singapore。

出租車 的士 德士 Taxi

HK Taxi

HK Taxi

SG Taxi

SG Taxi

路牌

帶有水的路牌

路牌的命名規則有很多。有些是用地名來命名,有些是用過去聚集村民的家鄉命名,有些甚至是用名人來命名,我們一起體驗一下面的路名,感受它們的相似之處。

香港石澳 石澳村路

Singapore near 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

帶有人物的路牌

接下來的兩張圖片,都是使用了相同的角度來拍攝。如果有喜歡的小伙伴,可以去這些白色墻面打卡,能夠拍出唯美的ins風。

名字不記得了,這是一間舊酒吧樓下 港鐵灣仔站C出口右轉直行300即可

牛車水Chinatown

帶有地區的路牌

接下來幾張照片,是逛街時候無意中拍攝到的。后來我在港新兩地,同時見到了帶有“廣東(Canton)”的道路,于是就記錄下來了。如果有熟悉歷史的朋友,可以講一講,這兩條路和廣東的關系。

尖沙咀廣東道 奢侈品一條街

不是商品街,只是一條普通的街道

帶有歷史的路牌

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英國的影子,同樣能在這兩個城市捕捉到。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女皇Queen的標志性路面。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Singapore Queen St

公路路牌

高速公路的路牌,全球有統一的標準。香港采用中英文來混合標志,新加坡則是純英文標注。香港路牌主題是藍色,新加坡路牌是綠色。

香港 由北向南

Singapore from west to the east

地鐵站

地鐵站這里,選取了兩個市中心的站點。雖然說,全世界的地鐵站都比較相似,但是仔細看看,還能是看出一些特別的味道的。

港島綫 灣仔站

East West Line-City Hall

香港和新加坡,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制度,亦或是從人文環境上,都是兩個既相似又陌生的城市。兩個城市在共同前進的同時,也在不斷競爭。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后,兩者的競爭也從未停止。

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小伙伴們,你們想不想去對方城市看一看呢?留下你對兩個城市的見解和展望,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