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回金門當「快樂農夫」,七旬翁退休生活惹人羨,從原本「只是要種給自己吃」,意外在田園中「找到人生第二春」

PubDate:2021-07-15

當我們已經生了白髮,兒女也已經長大離家時,您思考過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嗎?

在城市裡生活的久了,有的人會格外夢想親近自然,總想過上清靜無為、田園牧歌似的隱居生活。

從城市到鄉村,從繁華都市到恬淡田園。半鄉半城的生活,是物質與心念之間的平衡,需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什麼東西想要得到,什麼東西需要放手;需要具備放下的勇氣和力量,有長時間承擔的心力。

原本是在臺灣建築包商陳國富,5年前退休後,覺得每天無所事事也不行,在太座許明麗的支持下,返回故鄉金門當起「快樂的農夫」,

從原本只是要種給自己吃,到現在成為金門農業示范戶的第一名,除了種出栗子南瓜、雪翠高麗菜等,金門比較罕見的蔬菜,甚至還是不少小學的安全蔬菜供應商,陳國富的蔬果現在遠近馳名,也在田園中找到人生第二春。

陳國富、許明麗夫婦攜手打造自己的「開心農場」,

種出安全無毒的番茄、蔬果。圖/蔡家蓁攝影

今年70歲的陳國富身體相當硬朗,他說,早期金門生活很苦,他兒時天還沒亮就跟爸爸上山種田,記得11歲就能扛起一大袋地瓜,後來長大成人後,就做一些小生意糊口,但因為民國70多年,金門百業逐漸蕭條,32歲的他,決定到臺灣闖蕩打拼,起初他人生地不熟,從幫人做工開始,作了4年,他就從工頭變成建築工程行的老闆。

陳國富回憶,包括臺北車站跟松山車站興建,他都有參與,帶了不少工人一起加班,直到103年退休,退休後,整天看電視,他很不習慣。想想還是回家鄉金門定居,並整理了父親留下的豬圈跟農地,經營自己的開心農場。

陳國富、許明麗夫婦種出不少安全無毒的蔬果,成為金門唯一一家固定供應給學校蔬果的農戶。圖/蔡家蓁攝影

「種菜就是要有良心」陳國富說,他種的菜,本想自己吃,都用天然耕作方式,不灑農藥,還自己做酵素施肥,吃過的人都說贊!後來在鄰居、退休校長陳水芳鼓勵下,

加入縣農試所安全農戶輔導,沒想到無心插柳,越種越多,也越來越有心得,他很自信的說,「不怕檢驗」。

太太許明麗說,4年前回金門後,陳國富憑兒時種田記憶,重新摸索,以前溫室的草、蟲很多,每天拔不完的草、抓不完的蟲,但現在反而看不到一根雜草。夫妻兩人經營著2分地,將近10間的網室,種出來的蔬果,穩定的供應量且有一批固定的粉絲會指定購買。

靠著自己的摸索與其他農友的指導,陳國富的農場目前種植有蕃茄、高麗菜、小白菜、油菜等,甚至農友公認不好種的栗子南瓜、櫛瓜、雪翠高麗菜等,他都種的出來,成為金門最專業的農夫之一。

安全示范農戶陳國富,退休後在田園中找到人生第二春。圖/蔡家蓁攝影

陳國富說,種菜在病蟲害防治作業上是要下苦功的,如何在不使用農藥下種出漂亮安全的蔬果,更是要有耐心跟愛心,兩者缺一不可。

我們或許沒辦法過上像他那樣的生活,但卻可以像他一樣,重新思考自己和房子、環境的關係,做出一點改變。

黑塞曾說:「大多數人已經忘記,

早早地永遠離開了這個真正至關重要的內心世界,一輩子都在憂慮、願望和目標之間色彩繽紛的歧途上迷惘,其實那些東西並不存在於他們的內心,也不會將他們引向他們的內心,把他們帶回家。」

在背離源頭和本性的路上,走得太遠,到底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總要思考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

畢竟,嚮往的生活不是環境給予的,而是自己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