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印度得入侵, 我們暫未還手,你真以為中國怕印度?

一刀斬

印度入侵洞朗地區近倆月, 中國輿論場上喊打聲一片。 許多人認為, 人民解放軍應該在第一時間將入侵者趕回去或者抓起來,

最好是團滅才過癮。 沒有這樣做, 便覺得中國政府和軍隊軟弱。

國土被人侵佔, 誰都恨不得政府立即向印度宣戰, 把侵略者全部消滅。 這種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 是我們最終解決印度入侵最強大的民意基礎, 也是中國走向強大的動力源泉。 然而, 面對這場重大的邊境衝突, 我們還是應該相信和支持國家目前的處置方法。

在處理印軍入侵一事上, 中國暫時選擇了隱忍、講理的方法, 自然是通觀全域後的戰略謀劃, 而且私下裡做的動作絕對不會比你我想像的少, 只是很多資訊現在不便於昭告國民, 屬於「鴨子劃水, 下麵用勁」罷了。

這種處理方式, 給許多普通中國人的觀感是怕印度, 因此十分不爽。 為此, 還有人翻出了那個陣年老梗:美國是想打誰就打誰,

俄羅斯是誰打我我打誰, 中國是誰打我我罵誰。 這種簡單的標籤化說辭, 完全就是不顧事實。

8月9日,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朝鮮的威脅, 朝中社引用軍方發言人的聲明強硬表示:為壓制和牽制美國戰略轟炸機所在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等軍事基地, 朝鮮人民軍戰略軍正慎重考慮用「火星—12」型中遠程戰略彈道飛彈, 打擊部署有戰略轟炸機的關島。

對此, 美國軍政並沒有拿出某些人說的那樣「想打誰就打誰」的氣概。 此言一出, 關島的美國居民嚇破了膽, 美國股市更是應聲連跌了兩天, 眾參兩院元老、國務卿、國防部長紛紛出來為總統的話消毒, 表示沒有攻打朝鮮的計劃, 消除民眾的不安情緒。

美國不想打朝鮮嗎?想得要死。 美國打不過朝鮮嗎?輕鬆加愉快。 你會覺得美國怕朝鮮、怕他那點核武器嗎?但世界霸主卻被朝鮮懟得一點脾氣也沒有, 為啥?美國忌憚的是朝鮮背後的巨人中國, 幾十年前就慘栽過一次, 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

大家問一問自己:這樣的中國, 會怕印度?

再來說說俄羅斯。 2015年11月24日, 土耳其在土敘邊境擊落了一架俄羅斯蘇24戰機後, 俄羅斯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即便強硬如普京, 也只能無奈表態:「不能容忍像今天軍機被擊落這樣的罪行, 這如同被恐怖分子的同夥從背後捅了一刀。 」

2016年7月15日, 在土耳其即將發生政變的前幾小時前, 俄羅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 一秒鐘也沒思考就向埃爾多安發出警告,

助仇人逃過一劫。 回顧俄羅斯歷史, 北極熊絕不是有些人說的那樣只有匹夫之勇。

為什麼俄羅斯給大家留下強硬的形象, 是因為其它方面的實力不足, 為了維護國家利益, 只能付出武力解決。 軍事手段, 從來都是所有辦法窮盡之後的選擇, 頻頻使用武力你覺得俄羅斯願意嗎?再牛X的蕭邦, 也彈不出今日俄羅斯的悲傷。

大家應該慶幸, 我們的祖國有豐富多樣的手段維護利益, 而不是像俄羅斯那樣需要頻頻對外用兵。 前些年, 南海形勢對中國非常不利, 但我們極短時間內依靠強大國力火速種島, 瞬間就改變了區域局勢。 不戰而屈人之兵, 怎麼在一些人眼中就成了軟弱!

大家問一問自己:這樣的中國, 會怕印度?如果還拎不清,

我們不妨再換個維度看問題。

實力維度。 印度的軍費只有中國1/4, GDP只有中國的1/5,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媒體都認為, 中印如果因為邊境問題發生武力衝突, 印度將慘敗。 別看印度現在倡狂得很, 冒險對一個強大的國家用兵, 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帶來國破身死的悲劇。

歷史維度。 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珍寶島自衛反擊, 對越自衛反擊, 哪一仗又有絕對把握、哪一仗不是面對強大的對手, 但中國什麼時候害怕過戰爭, 哪一個入侵者吃到了好果子。 今天, 強大起來的中國會害怕戰爭, 吞下別人強加給我們的苦果嗎?

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採訪時,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稱俄羅斯是「什麼也不能製造的國家」,

而中國則處處「得寸進尺」。 你覺得這只是歐巴馬小瞧俄羅斯, 高看中國嗎?他說出來的都是事實。 這些年, 中國在南海、中東、非洲、拉美等地方, 不動聲色穩紮穩打就把事辦成了, 還讓人挑不出毛病。

不要以為到處秀拳腳就是強硬, 還有一種強硬叫綿裡藏針,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強硬」。 這種強硬是建立在改革開放以來, 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長的基礎上, 中國用非軍事手段就把那些與我們為敵的對手整痛, 這不叫強硬嗎?

面對印度入侵時暫未還手, 歸根結底還是與中國的戰略文化有關。 西方的戰略文化, 講求以力服人、對等反應, 而中國的戰略文化則講求以理服人、後發制人, 孫子「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思想對中國影響深遠。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在任何時候,謹慎捲入戰爭的態度都是正確的。當前,中國雖然表現得十分克制,但並不是無原則的讓步,我們理應給政府和軍隊時間去處理,相信他們一定能夠維護好中華民族的利益。

慎戰,這是中國給和平一個機會,不是我們怯戰,更不是我們怕了誰。但願印度能把這兩個問題拎清楚,別把善意當可欺,一再誤判形勢。一旦在軍事上攤牌,便不是將幾個侵略者送回老家去的問題。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在任何時候,謹慎捲入戰爭的態度都是正確的。當前,中國雖然表現得十分克制,但並不是無原則的讓步,我們理應給政府和軍隊時間去處理,相信他們一定能夠維護好中華民族的利益。

慎戰,這是中國給和平一個機會,不是我們怯戰,更不是我們怕了誰。但願印度能把這兩個問題拎清楚,別把善意當可欺,一再誤判形勢。一旦在軍事上攤牌,便不是將幾個侵略者送回老家去的問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