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內心非常焦慮」原來陸生是這樣看我們的…

圖片來源:鍾士為攝

 

▲曾雨亭, 世新境外學生會長, 廣東廣州人

「台灣讓我懂得, 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好」

世新境外學生會有很多港澳生。

他們之間有不少人對大陸人有一種隔閡, 心裡會覺得大陸人就是不好, 尤其聽到捲舌的口音時, 會冒出一種不喜歡的感覺。

因為我會講廣東話, 我就想, 如果我當了會長, 可以很自由自在地跟他們溝通, 也可以拉近馬來西亞僑生、港澳生和陸生的距離。

台灣的校園還是以華人為主。 我想像中的國際化, 應該像香港那種, 校園中有黑人、有白人, 不同種族的人在一起求學, 才叫國際化。

如果要我比較兩岸學生, 我覺得台灣學生會打扮, 大陸學生總坐著念書, 但大陸學生比較有競爭力, 台灣學生的理想比較普通一些。

例如, 台灣學生會說, 我的夢想是開一家咖啡店、做一個文青的工作者。 但大陸學生, 普遍都會想要賺很多錢,

像是從小會說:「我長大後想當科學家」。

但其實我的夢想, 也是當個咖啡店老闆娘, 這算是台灣生活的影響吧──慢慢體認到, 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好。

▲林明超, 銘傳新聞系大四, 浙江寧波人

「學會排隊, 讓我沒競爭力」

來台灣念書的機緣滿湊巧的。

第一屆訊息也不多,

匆匆忙忙繳完費了, 才跟家裡面一些長輩親師講。 他們很多人對台灣也不瞭解, 第一個反應都說:「那個是不是詐騙集團?」

我以前就對台灣印象滿好的。

因為我比較喜歡文學、歷史的東西, 特別喜歡林語堂, 對一些民國後的台灣作家有一點瞭解, 對台灣有所憧憬。

以前看歷史, 多專注在一些比較大的史觀、事件。 來台灣以後, 會慢慢去瞭解一些民間的東西, 像台灣有媽祖遶境, 對大陸人是很特別的體驗。

來台灣前, 會覺得臺北是個非常發達的地方, 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但來了後才發現, 這邊高樓還不及我們寧波多。

尤其我老家寧波, 每半年回去一次, 變化都很大。

三年多來, 我開始會說謝謝、會排隊, 回到那邊, 排隊上變得沒競爭力。

再加上講話的口音有點被影響, 還有人以為我是台灣人。

▲蔡博藝, 淡江大傳大四, 甘肅蘭州人

「台灣, 還是滿孤島的」

其實我們這代人從小到大, 受台灣流行文化影響非常深。 上國小時喜歡周傑倫, 國中之後開始喜歡五月天。 我們的性格養成中,

很大一部份是五月天帶給我們的勵志, 還有幽默感。

我在甘肅蘭州出生, 搬到廣州又到浙江, 等於在中國畫一個非常大的三角, 所以我習慣變化。 對台灣的生活, 我沒有抱太多的想像, 但很多陸生很幻滅。

雖然兩邊都講中文, 語言都通, 可是其實兩岸的思惟和價值觀是差非常多的。 台灣的同學比較關心要吃什麼、去哪裡玩、有什麼好笑的東西。

我那時還寫了篇文章〈孤島與高牆〉講這件事情。 大陸的高牆是無法選擇的, 它是國家機器架設了這道高牆, 但還是可以想辦法去跨過那道高牆。 可是, 台灣的孤島現狀, 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成為那訊息的孤島。

我來台灣的三年, 愈來愈多年輕人開始關心社會, 但我還是時常感覺,

台灣滿孤島的。

▲毛怡玫, 台大新聞所碩二, 上海人

「台灣人的內心非常焦慮」

我從廣州暨南大學畢業後, 原本要到香港城市大學念研究所, 但我這一屆, 台大新聞所第一年招陸生, 我就想試試看。

來台灣, 我只想念台大。 我們大學班上有60人, 最後有3個來台灣讀傳播領域的研究所。

大陸人來台灣旅遊,會看到台灣人很友善、看到捷運上很有秩序,在台灣遇到困難,都會有很多熱心人來幫助,但這只是表面的台灣。

大陸人對台灣人心中的焦慮,其實不是那麼瞭解。

太陽花學運時,我參與台大新聞e論壇,做了很多學運現場報導。我發現,台灣人的內心很焦慮。對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對外來勢力的懼怕,或對民主的堅守、內部族群的衝突等,台灣人非常焦慮。

我最近在做關於弱勢族群的議題,會去一些中低收入戶、原住民、新移民等弱勢群居的地方,這也是一般台灣民眾不會認識或看到的部份。可能自己是異鄉人,所以更關注這些弱勢者融入的處境。

 

大陸人來台灣旅遊,會看到台灣人很友善、看到捷運上很有秩序,在台灣遇到困難,都會有很多熱心人來幫助,但這只是表面的台灣。

大陸人對台灣人心中的焦慮,其實不是那麼瞭解。

太陽花學運時,我參與台大新聞e論壇,做了很多學運現場報導。我發現,台灣人的內心很焦慮。對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對外來勢力的懼怕,或對民主的堅守、內部族群的衝突等,台灣人非常焦慮。

我最近在做關於弱勢族群的議題,會去一些中低收入戶、原住民、新移民等弱勢群居的地方,這也是一般台灣民眾不會認識或看到的部份。可能自己是異鄉人,所以更關注這些弱勢者融入的處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