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淡定的「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文:小僧活

為啥好人不長命?

·

首先這句話不見得就是正確的, 長命百歲的好人多了去了, 危害人間的禍害很多也都早早Game Over了。

如果說這話還有些道理, 那麼這道理在哪呢?今天咱就來扯一扯。

首先說為啥好人不長命

你想啊, 好人們都是專門利人毫不利己啊。 遇到危險, 上!遇到最苦最累的活, 上!遇到別人都躲的事, 上!遇到惡霸賊寇殺人放火, 上!這一來二去, 刀山火海裡來回趟, 不死也得半殘廢, 所以死亡的幾率就自然而然增加了啊。

為啥說禍害活千年呢?

禍害嘛, 就是壞人或者說道德情操方面不咋滴的人。 他們都是那種擅長專營取巧、偷奸耍滑的人, 為了個人利益, 可以不擇手段, 為了獲取想要的東西, 可以「大義」滅一切, 遇到危險我推著你, 上!遇到最苦最累的活, 我給你加油, 你上!遇到大家都不願意幹的事, 我退, 你上。 這樣如此愛惜自己的人, 自然就能活的長些了。

那麼好了,

你是願意做一個不是那麼長命的好人?

還一個長命的壞人?

生命的長短之于人生的意義有多大呢?是不是只要長命就是值得過的人生了?這個自然是不怎麼對滴。

生命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我們活了多久, 當然能多活幾天我們也不會拒絕的。

相對于生命的長度, 生命的飽滿度才更為重要。 不然蠅營狗苟, 如行屍走肉般的軀體包裹著一個骯髒的靈魂日復一日, 這樣的生命意義在哪呢?

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 自古以來還有不死的嘛?死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或輕於鴻毛,

或重於泰山。 泰山一般的死去也是生命另一種形式的延續。 面對生與死的抉擇, 你是願意站著死還是跪著生?

另一方面來說, 好人受難, 壞人逍遙, 有時候並不一定如我們想像的那般「憋屈」。

清代陳素庵著的《命理約言》有言:

為惡者, 何嘗不福,

為善者, 何嘗不禍?

其實一個人無論他再壞, 還是會有一些福報讓他去享受的, 一個人再怎麼行善, 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禍事的。

這從佛法的角度來講就顯而易見。

一個人所做的事, 所種的因, 有的在現世就能感果, 即所謂的「現世報」, 行善感樂果, 做惡感苦果, 但有的果成熟要等到下一世或再下一世。

那麼這一世做惡的人, 你看他享受著榮華富貴, 其實他是在享受前世的「存款」, 這逍遙的日子並不是因為他這一世的惡行所感得的, 等到這一世所做的惡, 果成熟了, 或者他的「存款」用盡了, 那麼他必將受苦。 所以禍害能活千年, 是他存款的作用, 是他之前所做的善的結果。

那麼一個人這一世行善積德, 為什麼卻是多災多難, 早早夭折了呢?同理,

他感得這些苦果, 一定不是無因的, 正所謂「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 這個多災多難的好人, 一定是前世種了不好的因, 才感得如此, 那麼他這一世所行的善、積的德, 也必功不唐捐, 等因緣具足, 樂果自會現前。

好人的「不長命」(或者說不好的境遇)也並不一定是不好的。

《金剛經》言: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裡的這段話表面上看不就是好人沒有好境遇的真實寫照嗎?你看他老老實實誦經,卻遭人輕賤辱駡。實則不然,這個人本來應該是墮惡道的果報,但是因為讀誦經典、修行善法的緣故,大惡的果報就通過被別人輕賤的小惡果感受完了。

所以我們表面上看來的不好的境遇、磨難、苦難,並不一定是壞事。

有這麼一個故事:

話說北宋年間,有一人從小父母雙亡,並且身有殘疾,終日乞討為生,但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當地有一條湍急的河上沒有橋,每次河床漲水便無法通行,鄉親們都比較犯愁。他見此情景,就想在河上建橋,於是就天天撿石頭,大家都笑他徒勞無功,他不管別人的嘲笑,每天都撿,慢慢的撿的石頭堆成了小山,大家終於深受感動,一齊動手建造石橋。在一次鑿石時,這個少年被崩瞎了雙眼,人們就慨歎老天不公。但少年卻沒有絲毫怨言,依然如初。眼看著橋建好了,這少年竟被雷擊中身亡。包拯聽說此事,感覺蒼天不公,為善之人竟然落得此下場,義憤填膺,為少年寫挽聯曰:「寧為惡,勿為善」。

不久,宮裡太子降生,一下生便啼哭不止,眾太醫都束手無策。皇帝讓包拯想辦法,包拯一看嬰兒的小手上隱約有幾個字,仔細一看,竟是自己寫給少年的挽聯,大吃一驚,慌忙去擦,字跡瞬間消失,嬰兒也不再啼哭。包拯甚是好奇,於是通過「遊夢仙枕」一探少年的因緣。原來少年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的罪業需三世惡報才行。本來應是感的第一世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雙眼盲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斃暴屍荒野。

結果那孩子雖然第一世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努力行善。於是,就感得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仍然默默行善積德,於是就感得第三世的業力也在這一世還,所以遭雷擊斃命。本應三世受的苦在一世就受完,後來托生帝王之家,享受榮華富貴。

因果報應不差分毫,所以好人的受難是在消其前業,即重罪輕報,後罪現報。

再說了,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好人,就真的是好嗎?我們所謂的壞人就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壞嗎?我們各人的判斷、甚至大眾的判斷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是對的。

那些深藏功與名的好人,有時候雖不被眾人察覺甚至誤解,但是他們所做的善,一定會給他們的生命昇華帶來動力;那些暗地裡的壞人,雖然暫時逃過了人們的雙眼,但「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當謹記,因果何曾放過誰?逃不掉的。

《金剛經》言: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裡的這段話表面上看不就是好人沒有好境遇的真實寫照嗎?你看他老老實實誦經,卻遭人輕賤辱駡。實則不然,這個人本來應該是墮惡道的果報,但是因為讀誦經典、修行善法的緣故,大惡的果報就通過被別人輕賤的小惡果感受完了。

所以我們表面上看來的不好的境遇、磨難、苦難,並不一定是壞事。

有這麼一個故事:

話說北宋年間,有一人從小父母雙亡,並且身有殘疾,終日乞討為生,但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當地有一條湍急的河上沒有橋,每次河床漲水便無法通行,鄉親們都比較犯愁。他見此情景,就想在河上建橋,於是就天天撿石頭,大家都笑他徒勞無功,他不管別人的嘲笑,每天都撿,慢慢的撿的石頭堆成了小山,大家終於深受感動,一齊動手建造石橋。在一次鑿石時,這個少年被崩瞎了雙眼,人們就慨歎老天不公。但少年卻沒有絲毫怨言,依然如初。眼看著橋建好了,這少年竟被雷擊中身亡。包拯聽說此事,感覺蒼天不公,為善之人竟然落得此下場,義憤填膺,為少年寫挽聯曰:「寧為惡,勿為善」。

不久,宮裡太子降生,一下生便啼哭不止,眾太醫都束手無策。皇帝讓包拯想辦法,包拯一看嬰兒的小手上隱約有幾個字,仔細一看,竟是自己寫給少年的挽聯,大吃一驚,慌忙去擦,字跡瞬間消失,嬰兒也不再啼哭。包拯甚是好奇,於是通過「遊夢仙枕」一探少年的因緣。原來少年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的罪業需三世惡報才行。本來應是感的第一世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雙眼盲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斃暴屍荒野。

結果那孩子雖然第一世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努力行善。於是,就感得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仍然默默行善積德,於是就感得第三世的業力也在這一世還,所以遭雷擊斃命。本應三世受的苦在一世就受完,後來托生帝王之家,享受榮華富貴。

因果報應不差分毫,所以好人的受難是在消其前業,即重罪輕報,後罪現報。

再說了,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好人,就真的是好嗎?我們所謂的壞人就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壞嗎?我們各人的判斷、甚至大眾的判斷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是對的。

那些深藏功與名的好人,有時候雖不被眾人察覺甚至誤解,但是他們所做的善,一定會給他們的生命昇華帶來動力;那些暗地裡的壞人,雖然暫時逃過了人們的雙眼,但「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當謹記,因果何曾放過誰?逃不掉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