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有這5種行為是缺乏安全感,媽媽要重視,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

前幾天晚上, 侄女露出怯懦的表情要求跟著我睡覺, 我沒有拒絕, 就帶著她回我的房間。 可是, 到睡覺的時候, 侄女要求我開燈睡覺, 這讓我很不解, 但又不得不好好想想, 侄女為什麼有這樣的要求。 原來, 從她記事起就開始一個人在房間裡睡覺, 爸爸媽媽出去打工, 爺爺奶奶照顧弟弟, 所以, 她就像一個沒人要的孩子, 被扔在一間小屋裡。

侄女開燈睡覺, 這充分的顯露出, 她極度缺乏安全感。 對於孩子缺乏安全感, 還有這幾種表現:

1.暴躁

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非常暴躁, 這主要體現在和小夥伴玩耍的過程中:他們稍不順意就會對身邊的夥伴拳腳相加, 很容易和小夥伴產生暴力衝突。 如果這個時候有大人勸告, 他們會把仇恨轉移在大人身上, 但由於知道打不過大人, 他們往往會選擇大聲哭鬧。

2.極度認生

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認生是極度認生, 比如在有陌生人的時候低著頭,

眼睛四處觀望或者不停地擺動小手等一些不自在的舉動。

3.喜歡吮吸手指

一般來說, 孩子吮吸手指都是想要尋求安慰。 當環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時, 他們就會通過吮吸手指的方式來尋求自我安慰。 這種行為在3-5歲的孩子中最為常見,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擁有一定的主觀意識, 並且會對不同的環境狀況作出反應, 但也因為年幼, 而不懂得掩飾自己本能的暴露。

4.粘媽媽

媽媽是最能夠給孩子安全感的角色,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喜歡整天粘著媽媽。 當然, 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他們往往也會表現得很乖, 但一旦看到媽媽, 便會粘著不放。 媽媽離開一會兒他們就會變得非常緊張, 大哭大鬧, 誰都勸不住。

5.睡覺不踏實

孩子總是睡覺不踏實, 表現為喜歡抱著大人或者經常看自己的身邊有沒有人, 基本上就可以判定為孩子缺乏安全感了, 因為睡覺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 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

通俗來講就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對孩子而言, 就是讓他覺得「心裡有底」。 那麼這種安全的感覺來自於哪裡呢?

爸爸媽媽要怎麼做, 才能給寶寶十足的安全感呢?

1、給寶寶營造一個氣氛溫馨, 和諧的生長環境;

2、尊重孩子的需求, 不自作主張的替孩子做選擇;

3、在每次與孩子分別的時候, 告訴孩子分別只是短暫的, 讓他不要害怕;

4、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 多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5、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 包括生活、自理等能力。

為人父母, 我們要盡全力保護孩子健康成長, 因此, 當孩子受到傷害和驚嚇時, 父母要及時出現在身邊, 告訴他剛才的危險已經過去了。 儘管我們都在努力學習想要成為更好的父母, 但是我們仍然會犯錯:面對調皮的孩子,

我們有時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會著急、會發火、會大吼, 但這太正常不過了。

腦神經科學家認為, 一味的自責會讓我們充滿壓力, 如果總是「負荷」很重, 又怎麼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呢?所以, 説明孩子建立安全感, 首先需要父母給自己一個安全空間, 然後把這種安全感傳遞給孩子, 陪伴孩子, 使其成為一個被愛環繞的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