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於藝術世界的五處回望:索卡藝術中心五人聯展開幕

展覽海報

2018年5月19日在北京798藝術區索卡藝術中心舉行了一場關於反思當代社會的藝術聯展, 五位參展藝術家分別是:譚軍, 張湘溪, 陳浩洋, 姚益清, 周名德, 現場共展覽26件藝術作品, 五位元藝術家同來自湘嶽大地湖南, 但他們因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 而具有了不同的藝術思考和探索。

譚軍   半天堂15  200x215cm  紙上綜合材料  2016

這次展覽中, 五位藝術家用個自的藝術手法表達出對當代社會的反思, 並且希望為觀者提供新的角度思考文化之間的辯證與再創造, 比如這次展覽中:藝術家譚軍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他創作的作品在材料和畫法上十分大膽, 從顏料到用紙, 創作的每個步驟都成為他繪畫語言的一部分, 他除了對紙本、布面綜合材料的語言探索, 還在作品中對拼貼技法有一定的探索。 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張湘溪, 作品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特質, 微縮場景的裝置作品系列直面表達現實社會的現象, 他對社會的觀察和理解, 成為作品最打動人的地方。 陳浩洋畢業於中央美院攝影與影像媒體藝術專業, 熟悉影像藝術的他, 擅長為觀者創造視覺上的戲劇感張力。 姚益清畢業于西安美院, 他將文字或詞彙反覆朗誦, 感受因發聲共鳴帶動身體內部震動共鳴, 隨後將畫布比擬為身體, 再描繪出來, 以此來進行身體的內部創作。
周名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他觀察已經蔓延千年的中國山水藝術, 並從中賦予作品的當代特性, 將不同的元素打散重組, 製造了新奇的多重空間, 既空靈又具當代性。

姚益青   嘿(的發音在腦腔形成的共振)1   布面油畫    90x60cm   2018

通過此次展覽可以清晰的看到, 五位元藝術家在展覽作品中既有對傳統藝術的致敬, 又顯示了對當代藝術新思維的有力把握, 技術面寬, 畫面呈現獨特新穎, 具有很強的社會思考和人文關懷, 這都是作為新時代藝術家所不可或缺的特質。

在展覽當天, 索卡藝術中心還舉行了相關的藝術座談會, 張湘溪、陳浩洋、姚益清、周名德四位藝術家到場, 就各自藝術探索的心得體會和觀眾們進行了熱情分享。

座談會現場, 四位藝術家從右到左依次為:張湘溪、周名德、陳浩洋、姚益清

姚益清:從“心”出發, 努力探索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

我在大學時學國畫, 白天線描晚上酒吧的生活狀態, 讓我覺得陷在一種新舊力量的拉扯當中不能脫身。 但是當我回到湖南家鄉, 我的關注點就不自覺的變成了親情、血緣和自然。 因為藝術, 自己和家長的距離、家鄉的距離, 讓我對社會和家庭兩種關係的思考也變得更加細緻。 比如畫這批畫之前, 我在汨羅江邊住了幾天, 這種對周遭一切的清晰感受, 使我在繪畫的表達中也更直接, 這些情感具體到創作時, 在創作中都會莫名其妙的會體現出來, 因此我的創作更傾向於經驗而不是理論。

我的作品叫無題, 就是覺得作品應該體現出個體的性格, 而不是畫作名字本身, 它是自身視覺張力的體現, 一件作品要有自己的主題性, 所以每次創作對我來講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我習慣在現場寫生創作, 用一種不同於理論的視覺形式來表現我的所見, 比如有一張創作就是我在看一個選秀節目時給我的一種觀感的回饋。 努力探索每一個畫面自己的可能性, 這是畫家對身體內部與外部的關係的處理, 我對此探索的路程還很長。

姚益清   嘿(的發音在腦腔形成的共振)4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8

陳浩洋:不回避, 不刻意, 用真實的態度做藝術

我之前做過電影, 大學學的也是新媒體這方面的東西, 我個人和作品之間,

並沒有很明確的關係, 反而體現最深的是來自兒時不斷搬家對我的影響, 直到後來考上美院, 畢業後又回到湖南, 種種空間距離上的變換, 不斷引發我的思考, 並持續體現在我的作品裡。 這種故鄉之情, 以及空間上的不斷抽離, 始終伴隨著我, 我不清楚這種感受與我的作品有沒有明確的關係, 也沒有很用心的去考量過。 14年我才從電影才轉到藝術創作上來, 我的體驗就是原來電影創作和當代藝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我大學學是的新媒體藝術, 後來又從事電影創作, 對材料和方法都很熟悉, 以此為基礎, 我再面對藝術傳統, 有時就會很掙扎, 但是我儘量採取不回避、不刻意的態度去接觸。 我覺得藝術作品, 都是藝術家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覺得做藝術首先應有的態度就是真實,創作一件作品是很艱難的,沒有真實的態度很難走下去。其次是個人對當下資訊很有效的轉化能力,這同樣很考驗一個藝術家。

陳浩洋   溫床  120X180cm  攝影  2014

周名德:有傳承的突破,有參考的創新

我的家鄉是張家界,四面環山,有時還會煙雲飄渺,就像人間仙境一樣,這可能無形中對我的專業也有影響吧,從小生長在大山中,總覺得大山有些神秘,對山的這種認知,對後來的國畫探索有一定的影響。我在美院經歷過嚴格的傳統藝術的訓練,尤其喜歡宋代繪畫裡體現出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我去爬山去體會自然,逐漸明白這都是對自然的感悟和歸納,我學習宋畫,學習他們的語言方式,但是我活在當下,有我自己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因此我認為這種古與今的關係是藝術家最該要梳理清楚的。以前是局限于國畫、傳統當中,現在我覺得,西方的藝術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的,我們要有傳承的去突破,也要有適度參考的創新,把握分寸不亂來。在我接觸的當代藝術家當中,他們都對我的水墨探索有不少影響,一個藝術家的理想狀態和現實生活統一起來的可能性非常小,理想生活的實現很困難,我們要尋找自己的路。

周名德   此山中16    100.5X188cm   紙本水墨   2017

張湘溪:用現實呈現現實

我從小就離開了了湖南,大部分時間都在在廣州和北京,所以湖南對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戶口和籍貫的概念,對我的創作並沒有很多影響。我大學是在廣美讀的雕塑,對傳統的認知,多是關於雕塑方面,尤其是寺院雕塑,我在學院派裡學習,也並沒有很局限于傳統,而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走,去摸索,像國畫以及傳統雕塑,它們有很高的高度,“喜歡”這個詞,可能是我一直持續研究、學習的它們的動力。但在創作時我更喜歡加入個人的情感和我看到的細節,打破傳統的語言束縛,走自己的路,在生活中體悟。作品加入自己的想像,在現實世界的更大的群體中就會形成共鳴,這種感覺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我創作的力量。因此更多的時候我是用現實呈現現實。我們這代人看的東西和老一輩不一樣,我們接受的資訊更多,態度更開放,去掉了宏大的、主題性的這些東西,對藝術自身的思考也會更加純粹。

張湘溪   無星級酒店廚房    53x43x32cm    唯一版微波爐裝置    2017

據悉,此展覽將持續到6月24號。

其他參展作品:

張湘溪    獨自等待    40x40x46cm    唯一版電視機裝置   2008

陳浩洋   和   一張木桌子和四把木椅子    尺寸可變   2015

張湘溪《仿五代趙喦八達遊春賽馬圖》 104-104   絹本設色2012

周名德    凡所在二    99x136cm 金箋紙設色  2018

譚軍    半天堂41   200x104cm    紙上綜合材料    2018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觀眾在觀看作品

觀眾在觀看作品

展覽局部細節

展覽現場

座談會現場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覺得做藝術首先應有的態度就是真實,創作一件作品是很艱難的,沒有真實的態度很難走下去。其次是個人對當下資訊很有效的轉化能力,這同樣很考驗一個藝術家。

陳浩洋   溫床  120X180cm  攝影  2014

周名德:有傳承的突破,有參考的創新

我的家鄉是張家界,四面環山,有時還會煙雲飄渺,就像人間仙境一樣,這可能無形中對我的專業也有影響吧,從小生長在大山中,總覺得大山有些神秘,對山的這種認知,對後來的國畫探索有一定的影響。我在美院經歷過嚴格的傳統藝術的訓練,尤其喜歡宋代繪畫裡體現出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我去爬山去體會自然,逐漸明白這都是對自然的感悟和歸納,我學習宋畫,學習他們的語言方式,但是我活在當下,有我自己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因此我認為這種古與今的關係是藝術家最該要梳理清楚的。以前是局限于國畫、傳統當中,現在我覺得,西方的藝術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的,我們要有傳承的去突破,也要有適度參考的創新,把握分寸不亂來。在我接觸的當代藝術家當中,他們都對我的水墨探索有不少影響,一個藝術家的理想狀態和現實生活統一起來的可能性非常小,理想生活的實現很困難,我們要尋找自己的路。

周名德   此山中16    100.5X188cm   紙本水墨   2017

張湘溪:用現實呈現現實

我從小就離開了了湖南,大部分時間都在在廣州和北京,所以湖南對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戶口和籍貫的概念,對我的創作並沒有很多影響。我大學是在廣美讀的雕塑,對傳統的認知,多是關於雕塑方面,尤其是寺院雕塑,我在學院派裡學習,也並沒有很局限于傳統,而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走,去摸索,像國畫以及傳統雕塑,它們有很高的高度,“喜歡”這個詞,可能是我一直持續研究、學習的它們的動力。但在創作時我更喜歡加入個人的情感和我看到的細節,打破傳統的語言束縛,走自己的路,在生活中體悟。作品加入自己的想像,在現實世界的更大的群體中就會形成共鳴,這種感覺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我創作的力量。因此更多的時候我是用現實呈現現實。我們這代人看的東西和老一輩不一樣,我們接受的資訊更多,態度更開放,去掉了宏大的、主題性的這些東西,對藝術自身的思考也會更加純粹。

張湘溪   無星級酒店廚房    53x43x32cm    唯一版微波爐裝置    2017

據悉,此展覽將持續到6月24號。

其他參展作品:

張湘溪    獨自等待    40x40x46cm    唯一版電視機裝置   2008

陳浩洋   和   一張木桌子和四把木椅子    尺寸可變   2015

張湘溪《仿五代趙喦八達遊春賽馬圖》 104-104   絹本設色2012

周名德    凡所在二    99x136cm 金箋紙設色  2018

譚軍    半天堂41   200x104cm    紙上綜合材料    2018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觀眾在觀看作品

觀眾在觀看作品

展覽局部細節

展覽現場

座談會現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