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款服役50年的老飛機終於全面退役 是否有接班人成迷

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 中國空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主要是一支立足國土防衛的力量, 裝備構成以傳統殲擊機為主, 較為缺乏進攻作戰能力。 1954年1月, 在解放一江山島的戰鬥中, 解放軍第一次進行了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在我軍史上寫下了非常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次登陸戰中, 具有較強對地攻擊火力和裝甲防護能力的蘇制伊爾-10強擊機把炸彈和炮彈不斷傾瀉到敵人陣地和工事上, 有效支援了地面戰鬥, 極大地減輕了我軍地面部隊的傷亡。 解放軍攻堅作戰樣式從地面爆破、火炮打擊的二維作戰樣式,

第一次擴展到了近距空中支援(CAS, Close Air Support)的三維作戰樣式。 這次戰鬥中伊爾-10的突出表現, 給我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直接催生了強-5噴氣式強擊機的研製和裝備。


A-10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噴氣式強擊機


近幾年來在國際新聞中屢屢上鏡的蘇-25也是一種專用的噴氣式強擊機

所謂強擊機, 又叫攻擊機, 是專門用來進行近距空中支援作戰的飛機。 不過, 強-5雖然把近距空中支援列為了主要作戰任務之一, 但是其設計之初還更多地考慮了低空高速突防的戰術轟炸任務, 這使得從殲-6超音速殲擊機衍生而來的強-5與A-10、蘇-25這兩種採用平直機翼的低速飛機有很大不同, 更接近F-105、蘇-7、“美洲虎”等超音速戰術轟炸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

中國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水準都難以支撐起更先進對地打擊機型的研製, 強-5被賦予了對地突防打擊、近距空中支援、戰場遮斷甚至對海攻擊等大量任務, 擁有十餘種改進型, 總裝備數量超過一千架, 從1968年一直生產到2012年才停產, 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中國空軍戰術對地打擊層面的全部能力長達40年。 中國空軍強擊航空兵, 也因強-5這個型號一直保留著身兼數職的多用途戰鬥力發展潛能, 與蘇聯/俄羅斯的強擊航空兵部隊存在根本性的區別。


蘇-30MKK、殲轟-7A、殲-10C、殲-16等多用途戰機逐漸覆蓋了強-5的大多數任務範圍

直到進入21世紀, 殲轟-7A、蘇-30MKK、殲-10B/C、殲-16等新型多用途戰鬥機不斷形成戰鬥力, 完全擔負起了原本由龐大的強-5機隊所承擔的突防打擊和戰場遮斷等任務,

甚至覆蓋了一部分低空近距空中支援作戰任務。 因此, 強-5在服役近40年後才終於得以回歸“強擊”這個名字本身的含義, 這恐怕是當年立項研製強-5的航空前輩們所難以預料的。 雖然經過現代化改進, 強-5L/N等改型獲得了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能力;但強-5低速性能不好、作戰半徑短、載彈量小等先天缺點還是難以改變, 並非專職近距空中支援作戰的最佳選擇。 但無論如何, 強-5是中國空軍強擊機部隊的唯一機型, 就跟美國空軍保留A-10、俄羅斯空天軍保留蘇-25一樣, 外界也廣泛認為強-5改進型也將在中國空軍中繼續發揮餘熱。 保守估計截止到2016年底, 中國空軍仍有多個強擊機團下屬數百架各型強-5在役。

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 原本被認為有望服役到2020年之後的強-5機隊, 突然加快了批量退役的腳步, 在短期內就基本退出中國空軍一線作戰裝備序列。 2017年, 中國空軍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全面轉型改革新時期, 開始全面推行“基地-旅”體制, 包括強-5在內的所有不能適應未來實戰需求的老舊機型儘快全面退役勢在必行。 一切為了打贏未來戰爭, 新時期的強擊航空兵也必須全面圍繞“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核心目標開展建設。 如果說2007年蘇-30MKK、殲轟-7A、殲-10A等機型服役後, 中國空軍初步具備了現代化進攻作戰能力;那麼當2017年殲-20、殲-16、殲-10B/C等更先進的機型開始批量服役時, 中國空軍全面轉型發展的道路已經步入了嶄新的時期。


多用途戰鬥機能夠一定程度上兼顧近距空中支援任務, 只是使用成本較高

然而, 強-5全面退役後, 中國空軍是否還需要新的近距空中支援專用飛機?儘管從技術角度看, 身兼數職的強-5從來就不像A-10和蘇-25那樣是專為近距空中支援任務而生的, 但畢竟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一直扎扎實實地擔任著這個無可替代的任務角色。 如果強-5“後繼無機”, 那麼中國空軍強擊航空兵這個兵種該何去何從?近距空中支援作戰任務又由誰來完成呢?妹子楊今後將繼續撰文解讀, 歡迎保持關注!

注:本文為節選的一部分, 完整文章首發于《現代艦船》雜誌B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