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哭累了自然就睡了:讓寶寶「崩潰式入睡」,身心傷害很大,家長一定要重視

「不抱不哄, 讓寶寶哭累了就睡覺」的方法是否恰當?」

你以為寶寶打哈欠了, 就是困了、要睡了, 其實這只是惡夢的序曲。 別看寶寶睡神上身, 但他自有對付「睡神」那一套, 無論你怎麼哄怎麼說怎麼勸怎麼做, 就是不睡。

好不容易安靜下來, 你以為寶寶終於肯乖乖入夢, 結果一回頭發現寶寶不知何時又來個翻身、立挺、各種嗨……此時的你已經把耐心耗盡各種忍, 遊走在選擇獅吼還是狼牙棒的邊緣, 寶寶卻一臉無辜地用大眼可憐巴巴地看著你:我就是不想睡嘛!

於是, 寶媽累覺不愛、徹底絕望, 任由孩子哭, 想著哭累了自然就睡了,

這種「崩潰式入睡」對寶寶的身心傷害很大, 可能影響身體發育和性格培養。

讓寶寶「崩潰式入睡」, 危害不小

由於寶寶尚處於發育萌芽期, 大腦和身體各項器官工作狀態都與成年人不同, 越不睡越缺覺, 越是腦部敏感度越睡不踏實,

很容易陷入「閉環」。

「鬧夠了、鬧累了才會睡」, 說白了就是建立在損傷寶寶大腦正常發育情況上的。

更何況, 大腦如果一直處於興奮狀態, 對尚沒有形成自我情緒調節的寶寶來說, 意味著即便在睡眠中, 大腦也沒有時間及時修復和發育……

而且崩潰式入睡的寶寶, 還特別容易被驚醒, 比如一點點蚊子聲、寶媽換個姿勢、落地就醒等, 最後寶寶和家長一起黑眼圈!

第一步:做好時間管理

家長要及時記下寶寶每天每次入睡的時間和時長, 並觀察寶寶入睡前的一些表現。

比如打哈欠、揉眼睛、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晃頭、身體東倒西歪不聽使喚、目光發呆、不愛玩、不愛說話或表現得很煩躁、用力咬東西、亂抓頭髮、發出吭唧聲可能都是寶寶犯困的信號。

家長抓住了並及時哄睡, 可以讓寶寶順利入眠, 不至於過度疲勞。

切不可讓寶寶處於長時間困倦狀態, 否則寶寶會變得越來越清醒, 這是人類身體的自我保護措施, 據研究可能是來自遠古時期逃避危難的人體本能反應。

不過最好還是做到定時定點睡覺,

隨時醒隨時睡, 對寶寶的成長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3歲以內的寶寶睡眠時間要比清醒時間多一些, 大概每天需要睡12到13個小時, 此後隨著年紀成長逐步減少, 待到成人後每天只需七小時到八小時睡眠就可以。

因此, 最好的做法是讓寶寶白天睡兩個小時左右,

晚上再睡十到十一小時。

而且, 也因為生長激素一般在晚上九點到淩晨一點左右分泌到高峰, 因此寶寶最好在晚上八點半左右入睡。

可如果寶寶傍晚五、六點鐘時就困, 那麼就要注意了, 他肯定會在半夜「鬧覺」起來的。

這就需要家長人為干預了, 儘量不要讓寶寶睡, 即使要睡黃昏覺, 也要保持在半個小時以內, 而後漸漸調整寶寶的生物鐘。

如果寶寶的困意延後, 到了該睡的時間仍然很清醒, 就需要一點點地把寶寶的入睡時間糾正到八點半到九點左右, 比如白天多運動、消耗體力。

第二步:養成睡眠規律

有規律的睡眠才是真正的睡眠, 寶寶對入睡的要求極高, 一個是環境因素、一個是有明顯的入睡前奏, 再有就是來自熟悉的家長的哄睡,缺一不可。

寶寶的一切都建立在家長的照顧之上,月齡小的時候他本身沒有安全感,這可以參照寶寶醒來看不到寶媽的身影就崩潰大哭的行為來看待。

因為沒有了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房間或街道、人群等,甚至熟悉的玩具,他就感到恐懼。

因此,給寶寶一個熟悉的睡眠環境很重要,涵蓋了溫度、濕度、擺設、聲音、光線等多種要素。

特別是六個月以後的寶寶,逐步能分辨出光線變化,開始害怕日夜交替的光線變化或其他光線不穩定時的狀態。

所以,請不要在寶寶清醒時突然關閉黑夜裡的亮燈,或者還未醒來就突然拉開窗簾。

入睡前奏也馬虎不得,對馬上入睡的寶寶來說,這是進入睡眠的一個信號,就相當於學生聽到鈴聲要上課了。

應該做到讓寶寶見到家長讀繪本、故事書或換睡衣,就知道此時應該睡眠了。

因此,這個睡前儀式必須一絲不茍,養成習慣,家長不可以在這階段玩手機、看電視或做其他與睡眠無關的事,這會讓寶寶愈加興奮或入睡困難。

別忘了,寶寶的腦部剛處於萌芽時期,特別容易被刺激到興奮,一旦興奮,想讓他們入睡,那簡直比國足奪冠還難。

所以再辛苦再累,家長也要把這個睡前的節奏和儀式做完,這樣寶寶才會形成良好的入睡習慣,這時候你再講起故事,估計寶寶就開始瞌睡了,豈不美哉?

如何有效對抗寶寶入睡的不良因素?

可以模擬寶寶在寶媽腹中的聲音環境,比如播放雨聲、海浪聲,甚至吹風機或洗機衣的聲音,專業名詞叫白噪音。

這會給寶寶很強烈的安全感,對三個月以下的寶寶很管用。

當然,父母也可以學世世代代祖傳下來的「噓噓」聲,唱安眠曲也不錯。

為避免「落地醒」,家長的臂彎中時,可以將寶寶的頭部或身體放在柔軟的溫暖的毛巾、毯子上,然後再慢慢放到床上。

這樣一來寶寶就不會感覺到環境有什麼變化,自然也不會輕易醒過來。

嬰兒睡眠的過程,是從現實世界退回到心靈世界的過程,睡前的情緒將被帶入心靈世界中,若情緒是悲傷恐懼的,則不利於心理健康,使他們缺乏安全感。

再有就是來自熟悉的家長的哄睡,缺一不可。

寶寶的一切都建立在家長的照顧之上,月齡小的時候他本身沒有安全感,這可以參照寶寶醒來看不到寶媽的身影就崩潰大哭的行為來看待。

因為沒有了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房間或街道、人群等,甚至熟悉的玩具,他就感到恐懼。

因此,給寶寶一個熟悉的睡眠環境很重要,涵蓋了溫度、濕度、擺設、聲音、光線等多種要素。

特別是六個月以後的寶寶,逐步能分辨出光線變化,開始害怕日夜交替的光線變化或其他光線不穩定時的狀態。

所以,請不要在寶寶清醒時突然關閉黑夜裡的亮燈,或者還未醒來就突然拉開窗簾。

入睡前奏也馬虎不得,對馬上入睡的寶寶來說,這是進入睡眠的一個信號,就相當於學生聽到鈴聲要上課了。

應該做到讓寶寶見到家長讀繪本、故事書或換睡衣,就知道此時應該睡眠了。

因此,這個睡前儀式必須一絲不茍,養成習慣,家長不可以在這階段玩手機、看電視或做其他與睡眠無關的事,這會讓寶寶愈加興奮或入睡困難。

別忘了,寶寶的腦部剛處於萌芽時期,特別容易被刺激到興奮,一旦興奮,想讓他們入睡,那簡直比國足奪冠還難。

所以再辛苦再累,家長也要把這個睡前的節奏和儀式做完,這樣寶寶才會形成良好的入睡習慣,這時候你再講起故事,估計寶寶就開始瞌睡了,豈不美哉?

如何有效對抗寶寶入睡的不良因素?

可以模擬寶寶在寶媽腹中的聲音環境,比如播放雨聲、海浪聲,甚至吹風機或洗機衣的聲音,專業名詞叫白噪音。

這會給寶寶很強烈的安全感,對三個月以下的寶寶很管用。

當然,父母也可以學世世代代祖傳下來的「噓噓」聲,唱安眠曲也不錯。

為避免「落地醒」,家長的臂彎中時,可以將寶寶的頭部或身體放在柔軟的溫暖的毛巾、毯子上,然後再慢慢放到床上。

這樣一來寶寶就不會感覺到環境有什麼變化,自然也不會輕易醒過來。

嬰兒睡眠的過程,是從現實世界退回到心靈世界的過程,睡前的情緒將被帶入心靈世界中,若情緒是悲傷恐懼的,則不利於心理健康,使他們缺乏安全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