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古籍修復師妙手回春古書本,一年修復3750頁

5月17日, 廈門市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師柯菁開始一天的工作, 修復破損的古書本。 11年了, 她和同事杜亞平每天都在重複同一種工作, 他們專注工作時可以一整天不說話, 只為讓古籍獲得新生。 在古籍修復室工作的這11年裡, 他們為數百冊古籍“診療”, 每人平均一年修復3750頁。

古籍就和人一樣, 因年歲增長, 也會有“病痛”, 或蟲蛀或老化, 這時就需要“醫治”。

廈門市圖書館現藏的2萬多冊古籍, 為此專門設立古籍專用“醫院”———古籍修復室, 對古籍進行“醫治”與“保健”。

修復可不只是簡單地為古籍破損處糊上紙, 它是一份精細的技術活。

最大程度還原古籍原貌, 補紙不補字, 這樣一套工序也有20幾個步驟。 僅靠毛筆、剪刀、尺、棕刷這些最簡單的工具, 對匠人的手感要求很高。 有時候, 一天都難以修復一頁, 這極其考驗耐心和技巧。

每天一早, 杜亞平和柯菁來到修復室的首道工序, 便是調製糨糊。 調製糨糊也有講究, 先將小麥澱粉和冷水按配比和勻, 再加沸水衝開, 沖熟。 糨糊的濃度, 還要根據紙張的厚薄而定。

古籍修復僅靠毛筆、剪刀、尺、棕刷這些最簡單的工具。 工具簡單, 但修復師的心極其細膩, 不能有絲毫馬虎。

蘸了糨糊的毛筆, 在書頁上不過粗針孔大小的蛀洞上一點, 將裁成手指長、薄如蟬翼的皮紙一角摁在蛀洞上, 而後用指尖沿著濕潤的邊緣迅速挪動,

將多餘的皮紙裁去, 待七八分幹後再換小鑷子挑去修補處邊緣的毛刺……案台前, 柯菁熟稔地重複著這些步驟, 目光從未離開過書頁。

拆書, 也不省事。 古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拆得不好, 很可能會對其造成破壞, 增加修復難度。 柯菁堅信慢工出細活, 為了拆解一本線裝書, 有時候甚至花上大半天功夫。 薄薄的書頁因老化生脆, 要把它們一頁頁揭開, 且不造成破損、丟字, 對手的靈活度要求很高。

用鎳子輕手輕腳夾走頁面上的殘紙屑。

幾經修復, 古籍全然一新。

柯菁將古籍放在機器中壓平。

完成補的步驟, 修復全套工序只進行到一半。 接下來, 噴水、壓平、裝訂成冊, 仍舊是對技術的考驗。

修復後的古籍重新線裝。

每當翻著這些經他們親手修復的古籍,

柯菁心底都會湧出幸福感。 在她和杜亞平眼裡的幸福, 就是讓這些祖宗的智慧保留下來, 惠及後代。

儘管已有11年的修復經驗, 杜亞平和柯菁卻表示, 自己仍在“修行”。 “醫生年歲越長, 積累和學習得越多, 手法也越高超。 我們是古籍的醫生, 任重而道遠。 ”柯菁說。 唐光峰 圖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