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磨蹭、拖延、「喊不動」?孩子拖拉磨蹭的3種原因你知道嗎

日常生活中, 孩子寫作業時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現象非常普遍, 很是讓家長頭疼。

不只寫作業, 起床、睡覺、刷牙、洗澡、出門, 在各種事情上孩子都喜歡磨蹭、拖拉, 常常引得家長髮脾氣、抓狂。

其實, 孩子磨蹭拖拉, 只是一種表像, 這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究。

只有找到孩子磨蹭拖延的「因」, 我們才能「對癥下藥」, 收到更有效的結果。

日本行動科學專家石田淳也說, 孩子的拖拉是因為他們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 和個性無關。 意思是說, 所有年幼孩子都普遍地有拖拉磨蹭的表現。 孩子缺乏時間管理能力, 其實與年幼孩子對時間無概念有關。

為什麼?因為大腦會習慣性地追求舒適和不改變, 所以拖拉磨蹭便成為大腦的首選。 結果是孩子的行為, 總是趨向于停留在舒適的環境中, 也不願意改變。 當孩子拖拉成癮後, 孩子在日後的學習或生活, 都會習慣拖拉。

難怪無數成年人也很愛拖延。 所以父母對孩子從小進行糾正和引導, 非常重要。

通過觀察分析發現, 孩子拖拉磨蹭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缺乏信心

有些孩子拖拉磨蹭不是因為懶, 而是由於自我效能感低, 對要做的事情缺乏信心。

心理上覺得自己不能勝任, 於是缺乏行動的動力, 害怕沒做好就要承受自己或父母的責怪和失望。

如果生活中父母喜歡打擊否定孩子, 一犯點錯就批評個不停, 比如檢查孩子作業發現錯誤時, 就朝孩子發脾氣, 那麼這類孩子就很可能變得磨蹭, 平時比較消極、被動。

對於這類孩子, 增強自信心是一方面, 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 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一方面。

首先, 鼓勵孩子樹立一些小目標,

讓孩子在實際的行動中, 看到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些事, 從而增強自信心。

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收拾房間、幫媽媽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從一件件小事做起, 慢慢增加挑戰和難度, 獲得獨立做成某事的成功體驗, 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會得到提高, 自信心得到增強。

還可通過增強運動鍛煉、多接觸大自然的方式, 提高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感, 獲得自信心。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 家長要少一些挑剔、打擊否定, 在孩子犯錯時不要肆意批評。

多一點包容, 情緒穩定、耐心地引導孩子;多一些溫暖的鼓勵, 幫助孩子增強信心, 從而逐漸改掉磨蹭的行為習慣。

二、能力不足

有些孩子磨蹭, 是由於「心有餘而力不足」,

心裡想儘快完成, 但是能力達不到。

拿寫作業來說, 比較常見的是對於知識點概念沒掌握清楚;字、詞、文章記憶不清;題目訓練不夠多, 熟練度不夠;注意力欠缺······

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導致孩子缺乏積極性, 很難高效率、快速地完成, 只能選擇磨磨蹭蹭拖延時間。

對於這類孩子, 家長要注意從提高孩子能力方面入手, 夯實學習的基礎, 比如寫作業前讓孩子多溫習幾遍今天學習的知識點, 多記憶、背誦需要掌握的生字詞;通過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等方法訓練孩子注意力。

在生活技能方面, 家長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學習, 比如起床穿衣、刷牙等, 給孩子示范正確的做法, 孩子通過反復練習能力得到提高, 行動自然會更快。

三、時間觀念不足

有些孩子磨蹭拖拉純屬認知上的不足, 由於年齡小, 大腦發育不足, 或是日常生活中忽視了這方面的學習, 導致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夠。

也就是說, 孩子不能認識到時間的長短、做事的緩急。

對家長來說, 早上催著孩子趕緊起床洗漱吃飯, 然後去上學才能在規定時間到學校。

但是孩子意識不到做完一件事後面很多事要做,所以他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家長「這麼著急」,所以再怎麼催也沒用。

因此,對於年齡小的孩子,特別是4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慢慢來,不要總是以成人世界的節奏去要求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們拖拉不願起床,其實是跟父母從小沒有對孩子培養時間概念有關。相比之下,我們身邊一些即使已經上小學的孩子,對時間常常還是「懵」的,他們當然也不懂得守時和時間管理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幼稚園甚至學齡期,有拖拉嚴重、毫無時間概念的現象,那麼就要耐心給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做起。

▷即當父母面對拖拖拉拉不願起床的孩子,可以這樣做:

1、送給孩子一個鬧鐘

平時跟孩子約定每天起床的時間和出門時間,讓孩子調好鬧鐘。一開始時,你別奢望孩子一聽到鬧鐘就能起床,因為來自原始社會的基因力量不是「紙糊」的。這時父母可以學習美國媽媽對小嬰兒的做法,提醒孩子:「起床鬧鐘響了哦,我們還有20分鐘就要出門了。」鑒於年幼孩子缺乏抽象思維,父母可以用形象圖像標示的鬧鐘替代只有時針分針和黑點的鬧鐘,或者當鬧鐘響時,鬧鐘上會有跳動的卡通模型等。另外,父母還可以在孩子從起床到洗嗽再到穿衣服鞋襪,分階段地提醒時間,比如「現在已經過了多少時間,刷牙你用了多少時間,你還有多少分鐘就要出門……」

2、把責任歸還孩子

我們很多孩子常常不能起床的其中的一些原因,是因為父母「包攬過多」導致。為什麼呢?「我不起床媽媽很緊張,她總能在最後時刻把我叫醒」,「我起床是爸爸的事情,我不用著急」……所以適當把責任歸還給孩子吧。

有位媽媽是這樣做的,她讓女兒每晚睡前調好鬧鐘,跟孩子定好出門時間點,並且常常明確地告訴女兒:「我7:30分就必須出門,你如果不能跟上我的步伐,那麼我就只能把你鎖在家裡。」孩子同意了這樣的約定。但是孩子有一次還是違反了跟媽媽的約定,當小女話還在床上像小兔子那樣蜷縮著時,這位媽媽就「咚」一聲反鎖了房子的門……孩子被嚇醒了,從次再也沒違反過起床約定。

有些父母會通過讓孩子為自己的拖拉承擔後果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師約定,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給予拖拉孩子適當的懲罰。在跟老師約定好之後,第二天早上,這位爸爸像往常那樣給孩子提醒了時間,但孩子還是很磨蹭,回到學校時已經遲到了半小時。老師取消了孩子作為當天早操小老師的資格,還公開批評。後來孩子在起床上變的自覺。

但是孩子意識不到做完一件事後面很多事要做,所以他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家長「這麼著急」,所以再怎麼催也沒用。

因此,對於年齡小的孩子,特別是4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慢慢來,不要總是以成人世界的節奏去要求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們拖拉不願起床,其實是跟父母從小沒有對孩子培養時間概念有關。相比之下,我們身邊一些即使已經上小學的孩子,對時間常常還是「懵」的,他們當然也不懂得守時和時間管理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幼稚園甚至學齡期,有拖拉嚴重、毫無時間概念的現象,那麼就要耐心給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做起。

▷即當父母面對拖拖拉拉不願起床的孩子,可以這樣做:

1、送給孩子一個鬧鐘

平時跟孩子約定每天起床的時間和出門時間,讓孩子調好鬧鐘。一開始時,你別奢望孩子一聽到鬧鐘就能起床,因為來自原始社會的基因力量不是「紙糊」的。這時父母可以學習美國媽媽對小嬰兒的做法,提醒孩子:「起床鬧鐘響了哦,我們還有20分鐘就要出門了。」鑒於年幼孩子缺乏抽象思維,父母可以用形象圖像標示的鬧鐘替代只有時針分針和黑點的鬧鐘,或者當鬧鐘響時,鬧鐘上會有跳動的卡通模型等。另外,父母還可以在孩子從起床到洗嗽再到穿衣服鞋襪,分階段地提醒時間,比如「現在已經過了多少時間,刷牙你用了多少時間,你還有多少分鐘就要出門……」

2、把責任歸還孩子

我們很多孩子常常不能起床的其中的一些原因,是因為父母「包攬過多」導致。為什麼呢?「我不起床媽媽很緊張,她總能在最後時刻把我叫醒」,「我起床是爸爸的事情,我不用著急」……所以適當把責任歸還給孩子吧。

有位媽媽是這樣做的,她讓女兒每晚睡前調好鬧鐘,跟孩子定好出門時間點,並且常常明確地告訴女兒:「我7:30分就必須出門,你如果不能跟上我的步伐,那麼我就只能把你鎖在家裡。」孩子同意了這樣的約定。但是孩子有一次還是違反了跟媽媽的約定,當小女話還在床上像小兔子那樣蜷縮著時,這位媽媽就「咚」一聲反鎖了房子的門……孩子被嚇醒了,從次再也沒違反過起床約定。

有些父母會通過讓孩子為自己的拖拉承擔後果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師約定,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給予拖拉孩子適當的懲罰。在跟老師約定好之後,第二天早上,這位爸爸像往常那樣給孩子提醒了時間,但孩子還是很磨蹭,回到學校時已經遲到了半小時。老師取消了孩子作為當天早操小老師的資格,還公開批評。後來孩子在起床上變的自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