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需要技巧!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這3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 例如沒有得到自己的喜歡的玩具、不開心就扔東西、不高興就哭鬧, 或是只在公共場所裡面大哭大鬧……對於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的而言, 對於孩子鬧情緒發脾氣這事還是比較困擾的。 不知道面對孩子鬧情緒應該怎麼去處理?

01

如何正確對待鬧情緒的孩子, 是家長需要學習的一堂課。

首先, 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這幾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拋棄、威脅、冷處理

很多父母忍受不了孩子生氣、哭鬧、固執不聽話的情緒, 這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失控感、無力感,

於是加深了內心的憤怒。

在孩子哭泣不止的時候徑直走掉, 或是揚言「再哭我就把你扔這裡」;

在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時, 就放著孩子在一邊哭, 冷漠對待。

這些做法都是不合適的, 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他會覺得孤獨、被拋棄, 沒人在乎自己, 於是更傷心, 時間長了就不敢再表現出情緒, 壓抑自己, 性格變得膽小、唯唯諾諾。

情緒不能被順利表達的孩子, 淤積在心裡, 在未來只會變成更大的問題。

二、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有情緒時, 你有沒有對他說過這些話?

「這有什麼好怕的, 你這孩子, 真膽小」

「這點小事就生氣, 能有點出息嗎?」

「別哭了, 男子漢大丈夫, 流血不流淚」

換位思考一下, 就像你在外面凍得瑟瑟發抖的時候, 坐在溫室裡的一個人告訴你「哪有這麼冷?」

不在孩子所經歷的那個處境裡, 所有否定孩子感受, 覺得「不至於那樣」的話, 全都是家長「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表現。

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情緒是沒必要的、不應該的、不對的, 也會感受到父母的冷漠和疏離、自己不被尊重。

時間長了就不會對父母表現出情緒, 總是壓抑在自己心裡, 與父母心與心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三、講道理

有的父母沒那麼激動, 在孩子鬧情緒時, 還能耐心地對他長篇大論地講道理。

孩子回家抱怨老師安排的座位導致她看不太清黑板, 爸爸:「一個班那麼多同學, 老師怎麼可能顧得上每一個人呢, 你要學會適應各種環境。 」

孩子最近學習覺得很累, 回家跟媽媽聊, 媽媽:「等你進入社會就會發現,

學習的苦才是最輕的苦, 年紀輕輕的, 不要這麼喪。 」

殊不知, 這樣做全都是白費力氣, 因為當孩子處在一種比較激烈的情緒時, 是聽不進那些道理的, 甚至會反感, 更加叛逆。

遇事總喜歡講道理, 而不先去處理孩子的感受, 無疑是一種情感上的忽視, 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02

當小魚兒鬧情緒時, 胡可兒和兒子平等溝通, 網友:是個睿智的母親

案例:胡可兒大家都是認識的把, 她帶著兒子參加了《不可思議的媽媽》的綜藝節目, 在節目中小魚兒在吃飯的時候心裡想著的都是自己的新玩具, 然後要求媽媽要新的玩具裝好。 但是胡可兒卻拒絕了孩子, 當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 她說「我知道你想要讓玩具變身裝好成機器人, 但是這要在吃完飯之後, 這是規矩, 你需要遵守。 」

當小魚兒吃完飯後, 但是孩子不能拿走機器人, 而情緒崩潰的大哭時候, 她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 但是現在不拿回家你心裡很難過, 但是現在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是規則。 」當在遊戲的時候, 「我知道你有點害怕, 但是你表現得很好、很勇敢, 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

睿智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是這樣做的的:當孩子發脾氣了,比起講道理和大吼,第一她是接納孩子情緒,並且和孩子平等溝通,而我知道這三個字,正好表達了父母的接納和共情,代表你感受到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內心。很多的網友看到胡可兒的教育面對孩子的行為都在誇獎她是個睿智的母親。

03

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

一、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演員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她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就留到情緒好的時候再說吧。」

正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大腦尚未發育完善,無法做到成年人那樣理智、克制,因此更加簡單直接,心裡有什麼不滿的就喜歡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現,這是正常的現象。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的這一特點,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因此而遷怒孩子。

最重要的是,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出來,搞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想法和需求。

當父母嘗試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生氣或難過,這個時候,孩子更容易平靜下來,理智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裡,在玩遊戲選房子環節,嗯哼還沉浸在上交玩具的難過中,不願意玩遊戲。

杜江也沒有為了配合節目,強行讓嗯哼參加,而是允許孩子情緒的流動,願意等待孩子情緒恢復平靜,耐心地笑著跟嗯哼對話,讓他自己想想。

情緒漸漸平復的嗯哼,在眾人的鼓勵下,自願開始加入到遊戲之中。

如果家長不允許孩子表達生氣、憤怒、悲傷、難過,粗暴地制止孩子,那麼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就會一直堵在孩子心裡,影響心理健康,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通過其他不恰當的途徑表達出來。

因此,當孩子感到害怕、難過、生氣、委屈的時候,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讓他們的情緒可以安全、自然地流動。

等孩子平靜下來,詢問原因,或者引導孩子敘述事情、表達自己的感受,説明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

二、教孩子表達和處理情緒的正確做法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

喜歡一個小朋友,不經過別人同意就去抱抱他,親親他;

別人把自己的玩具拿走了,就動手打人;

不讓他看電視了,就在地上撒潑打滾······

家長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還需要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行為有界限,該遵守的規矩要遵守。

在這一點上,家長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輒朝孩子發脾氣,應當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就動手打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別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輪流玩,是不是也可以呢?」

當孩子遇到難過的事情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哭會讓你好受一點,就大哭一場吧,我會一直陪著你。」

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打枕頭、聽音樂、慢跑、練字等,儘量不影響到他人。

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都能和孩子心平氣和地分析、談論情緒,教孩子正確的做法,孩子會在這樣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對情緒有更深刻的認知,學會恰當的表達方式,懂得動腦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

這些能力,是孩子高情商的體現,會讓他受益一生。

Wendy媽有話說:

教育需要技巧,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家長避免上述三種錯誤方式,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才不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恐懼與叛逆,孩子會逐漸學會認知情緒、控制情緒,成為一個情商高,身心健康的人。

睿智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是這樣做的的:當孩子發脾氣了,比起講道理和大吼,第一她是接納孩子情緒,並且和孩子平等溝通,而我知道這三個字,正好表達了父母的接納和共情,代表你感受到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內心。很多的網友看到胡可兒的教育面對孩子的行為都在誇獎她是個睿智的母親。

03

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

一、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演員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她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就留到情緒好的時候再說吧。」

正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大腦尚未發育完善,無法做到成年人那樣理智、克制,因此更加簡單直接,心裡有什麼不滿的就喜歡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現,這是正常的現象。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的這一特點,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因此而遷怒孩子。

最重要的是,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出來,搞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想法和需求。

當父母嘗試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生氣或難過,這個時候,孩子更容易平靜下來,理智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裡,在玩遊戲選房子環節,嗯哼還沉浸在上交玩具的難過中,不願意玩遊戲。

杜江也沒有為了配合節目,強行讓嗯哼參加,而是允許孩子情緒的流動,願意等待孩子情緒恢復平靜,耐心地笑著跟嗯哼對話,讓他自己想想。

情緒漸漸平復的嗯哼,在眾人的鼓勵下,自願開始加入到遊戲之中。

如果家長不允許孩子表達生氣、憤怒、悲傷、難過,粗暴地制止孩子,那麼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就會一直堵在孩子心裡,影響心理健康,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通過其他不恰當的途徑表達出來。

因此,當孩子感到害怕、難過、生氣、委屈的時候,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讓他們的情緒可以安全、自然地流動。

等孩子平靜下來,詢問原因,或者引導孩子敘述事情、表達自己的感受,説明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

二、教孩子表達和處理情緒的正確做法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

喜歡一個小朋友,不經過別人同意就去抱抱他,親親他;

別人把自己的玩具拿走了,就動手打人;

不讓他看電視了,就在地上撒潑打滾······

家長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還需要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行為有界限,該遵守的規矩要遵守。

在這一點上,家長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輒朝孩子發脾氣,應當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就動手打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別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輪流玩,是不是也可以呢?」

當孩子遇到難過的事情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哭會讓你好受一點,就大哭一場吧,我會一直陪著你。」

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打枕頭、聽音樂、慢跑、練字等,儘量不影響到他人。

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都能和孩子心平氣和地分析、談論情緒,教孩子正確的做法,孩子會在這樣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對情緒有更深刻的認知,學會恰當的表達方式,懂得動腦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

這些能力,是孩子高情商的體現,會讓他受益一生。

Wendy媽有話說:

教育需要技巧,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家長避免上述三種錯誤方式,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才不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恐懼與叛逆,孩子會逐漸學會認知情緒、控制情緒,成為一個情商高,身心健康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