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当年波兰有多败家?弹道导弹全拆除,在北约卫星面前一个个销毁

1955年, 為了應對西方國家組建的北約, 蘇聯牽頭組建了華約組織, 戰斗力最強的自然是蘇聯, 而排在第二的則是波蘭。 波蘭是北約與華約的交界處之一,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蘇聯為其配備了四個戰術導彈旅, 包括30輛飛毛腿、4輛圓點導彈發射車, 令其具備了強大的地對地打擊能力。

波蘭的這一輝煌并沒有持續多久, 蘇聯還未解體, 波蘭就已經倒向了西方, 而加入北約的條件之一就是銷毀這些武器。

于是, 四個導彈旅變兩個, 僅剩的兩個導彈旅又改編為導彈團, 接著所有彈道導彈銷毀。 如今波蘭已經沒有導彈部隊了,

最遠射程的武器僅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數百公里的遠程打擊只能依靠北約。

圖中地上所擺的都是飛毛腿導彈的零件, 可以看到一輛坦克搶修車正在從導彈的發動機上碾壓而過。 整個銷毀現場只有波蘭軍方的人, 但在該位置的上空, 北約衛星正時刻盯著, 實時將銷毀現場的畫面傳回北約司令部。 類似的情況其實很多, 比如烏克蘭, 當年烏軍銷毀武器時也是一樣的情況, 只有看到這些大殺器徹底失去作用, 北約的心才能放下。

遭受碾壓變形的飛毛腿導彈彈體

實際上北約對波蘭仍然保持著警惕心理, 畢竟二戰時期的波蘭屬于“搖擺不定”型的, 在德國、蘇聯兩個大國之間充當二五仔。 如果讓波蘭保留這些彈道導彈,

指不定哪天又對準北約了, 所以西方國家堅決要求銷毀。

另一方面, 北約也擔心武器外流。 這是蘇聯解體后的普遍現象, 冷戰時期還有蘇聯壓著, 而隨著蘇聯的解體, 東歐各國暗流涌動, 軍官們為了自己的腰包, 向中東極端組織販賣武器的情況很常見, 20世紀90年代-21世紀10年代的中東之所以這么混亂, 從華約流出的武器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以被稱為“戰爭之王”的武器販子維克托·布特為例, 他賣的可不只是AK步槍, 彈道導彈、核彈他都敢賣, 足以令北約寢食難安, 所以凡是有意向加入北約的原華約國家, 都得銷毀本國的戰略武器。

IS組織的飛毛腿導彈, 很可能就是90年代流入中東的, 導彈車體型龐大, 不便于偷運,

但彈道導彈、發射架的運輸難度就小了很多。

被碾壓成碎片的導彈零件

銷毀彈道導彈確實令波蘭的國防力量銳減, 但同時也向北約遞交了“投名狀”, 令北約開始接納波蘭, 原本頹弱的經濟復蘇, 而且還能換裝北約武器, 對波蘭來說利大于弊。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